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高三复习】历史二轮复习中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几点思考

2025/3/31 15:22:50  阅读:61 发布者:

前阵子,因为准备一个考试,认真密集地重温了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点,其中看到一个简答题: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看了答案,对历史高三复习豁然开朗。答案虽然不是针对具体学科,但是归纳的句句在理。我摘抄如下,个别有所改动,另外结合平时听课及二轮复习的思考以点评的方式附在每个举措后面,供大家参考!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①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知识记忆得越牢固、越准确,提取得也就越快、越准确,成功地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记忆和提取的方法,鼓励学生应用这些方法。【点评:我们平时复习中有些知识点需要学生去记忆,不能简单布置学生去记,要教给学生相关的复述策略、组织策略。高三时间紧,教师可以对知识进行加工,把图表、谐音等方法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直接用这种方法去记,节省时间。而我们教师课堂上过多地是通过默写去检查,而不是把时间花在如何指导学生去记的上面。】

②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只有深刻领会和理解的知识才能牢固地记忆和有效地应用,因此,教师要重视概括、抽象、归纳和总结。应用同质不同形的各种问题的变式来突出本质特征,加强对不同类型的问题的区分与辨别,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水平。【点评:也就是高三二轮复习,应当多概述,少详述。抓好必备知识,上一个层次看问题,不是重复一轮的知识点,应当体现整合、比较。】

③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问题解决经常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的过程,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是保证正确地解决问题的基础。【点评:可以把知识结构图用板书或者课件呈现,然后讲解经典高考题,一节课讲透,注重重大史实的因果联系,注重知识的同化迁移、顺应迁移和重组迁移,讲解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回望知识结构图。】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①结合历史学科特点,教授思维方法。有效的思维方法或心智技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解决问题,教师既可以结合历史不同类型的题目,教授相应的心智技能,如审题技能,构思技能等,也可以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开设专门的思维训练课。教授心智技能或策略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解决问题,成为一个自主的、自我调控的有效的学习者。【点评:高三复习课中的”双主题”教学(知识和方法),知识讲解侧重于结构,方法的讲解侧重于技能、技巧。】

②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教师在教授思维方法时,应遵循由内而外的方式,即把教师头脑中的思维方法或思路提炼出来,明确地、有意识地外化出来,给学生示范,并要求学生模仿、概括和总结,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学生不必要的盲目摸索。学生通过这种学习,可以逐步掌握各种思维方法,将教师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充实或完善自己的内部认知结构,这是一个由外而内的内化过程。【点评:方法过程的讲解很重要,开始的时候要慢,教师多演示,步骤详细,立规则,多放样。随着学生熟练程度的增强,教师可以少做一些,多放手,让学生去做,允许学生犯错,让学生去讨论和评价,进一步内化方法。】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应避免低水平的、简单的提问或重复的机械练习,防止学生埋没于题海之中,应考虑练习的质量,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段等来精选、设计例题与考虑练什么、什么时候练、练到什么程度、以什么方式练、如何检验练的效果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变通性、灵活性与广泛性。【点评:教学提问多一些思维含量,多一些评价、推测等等。如果教师不会,可以模仿真题或者组卷网搜索相关知识点,学习别人如何设问的。另外,高三后期时间宝贵,要注重有针对性地精选题目、精讲题目。】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对平常事物多观察,不要被动地等待教师指定作业后,才去套用公式或定理去解决问题。【点评:不仅仅高三,高一高二的准文科生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问题意识。让学生明白历史的学习不是记忆,而是分析、理解与解释。】

②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尽可能多地提出各种假设,而不要对这些想法进行过多的评判,以免过早地局限于某一解决问题的方案中。这时,重要的是数量,而不是质量。【点评:高三材料题就体现要从多种角度回答问题,学生学会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民族等方面立体地看待问题,一个角度就是一个采分点。同理,你是喜欢看绚丽多彩的画面还是平淡无奇的呢?】

③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要求学生自己反复推敲、分析各种假设、各种方法的优劣,对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也就是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以有效地调控问题解决的过程。【点评:引导学生学会反思,班主任工作的成效关键是看是否引发了学生的自我教育。也就是讲,说教太多,没有说到学生心里去,学生无感,结果只能是对牛弹琴,事倍功半,学生也不会进步与成长。学科的智育也是同样道理。】

转自历史教学与阅读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