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传递积极情绪?用这些方法实现师生间的美好共振
2025/3/31 14:08:18 阅读:69 发布者:
积极的情绪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增强职业幸福感和工作满意度,还能通过积极情绪的传递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积极情绪的传递有哪些独特的功能?如何扩大积极情绪,在师生之间实现幸福的传递?一起来看这位老师的分享——
情绪是会传递的,即使一个人没有和你面对面交流,你们隔着屏幕,但你发出的语音、信息都在传递着某种情绪。但心理学家发现,好情绪的传染性比坏情绪弱,一个人的坏情绪可以传染给好几个人。面对多样的情绪,我们应该将积极情绪扩大。
一
教师积极情绪拓展的独特功能
在认知方面,积极情绪能够扩大老师的关注范围并促进思维的多面性与深刻性。拥有积极情绪的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内心需求来组织教学活动,且能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境做出最有效的反应,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启发学生智慧。
在师生关系方面,积极情绪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老师拥有积极情绪会增加自己的信任感和亲近感,使自己的情绪表达恰到好处;拥有积极情绪的老师更易觉察学生的情绪,并加以有效引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化解冲突;与此同时,教师积极情绪的传递也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喜欢自己,从而形成良性的相互合作循环。
拥有积极情绪的老师,更容易升华自己的反应行为,更容易养成积极品质。积极的老师会将自己所遇到的工作上的困难视为对自己的磨炼,视为自己成长的必经之路,从而积极应对这样的挑战。他们看待学生的眼光也是积极的,能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影响学生积极情绪的养成。
二
拓展积极情绪,实现幸福传递
主动扩大已有积极情绪,从中得到幸福感。去观察这个世界,就能体察到幸福。一朵白云飘荡在天空,有人看到了诗意,于是吟诗作赋,而有人则无动于衷。仔细观察这个世界,你就会有新的发现。观察学生也是一样的。你总是能沉浸在你作为老师所得到的幸福中,这样的情绪就会激发你的工作热情和对待学生的热情。那么,学生也会深受影响,也积极乐观地对待周边发生的人和事。
及时激励学生,时时肯定学生。拥有积极情绪的老师能经常观察学生,一旦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就会用各种方式鼓励他。将积极情绪最大化拓展,被鼓励的学生高兴,那些没有被鼓励到的学生也希望自己积极进步,争取得到鼓励。还要提升对积极情绪的认知。有的老师看到的都是学生的不良行为,那么面对学生的时候,很容易传递不良情绪。而有的老师则认为从来就没有“不良学生”,孩子都是天真善良的,只不过有些孩子行为失当,这样的认知就导致了老师对待学生的情绪是不一样的,那么表达出来的语言让孩子听起来也就不会刺耳了。当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把学生的某次不当行为看小、看淡,就不会那么生气,消极情绪值就会降低很多。
对每一个学生表达出自己的关心,并且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去表达。当面问候每个学生,不论在校园的哪个地方遇到学生,要主动和他们打招呼。有的时候,也可以跟学生们握手或击掌。还可以设置特别的时间,留出单独的时间和学生相处,聊些彼此喜欢看的书、听的音乐,交流最近的感受,一起吃点小饼干和小糖果,一起去种植园拔草等,让学生们感受到平等、尊重和接纳。
只要老师们坚持做好上面的事情,学生们的消极行为就会减少很多,因为老师用积极的情绪和方式,与他们建立了深度情感连接,让他们感受到了尊重和爱。
但不是说不能有消极的情绪,而是我们要主动调节消极情绪。在消极情绪扩大之前,去做积极的暂停。运动会让人更加快乐,听音乐也能使人放松,得到情绪的释放和调节。而这样有意识地引导自己,可以构建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好的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境,总能重新站起来。
在班级里多开展一些积极体验的活动,让学生愉悦起来,养成积极的习惯,进而养成积极行为,也就更容易内化成积极品质。教师也是如此,要刻意训练自己,对不好的事情也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从而养成用积极的眼光看待世界的习惯。
要将自己的情绪做整体化管理。在学校、在家、在各种场合都要注意情绪管理;在学生、同事等不同对象面前都要注意情绪管理;在与人相处时要注意情绪管理,独处时也是。也应该反思自己的消极情绪所引发的不良影响,找出与自己原来积极信念对接的系统热点,打破消极情绪模式,优化自己的情绪。一个笑容满面的老师走进教室,整个班级的孩子肯定会知道,今天有好事发生。人都有镜像反应,会受到环境的暗示。
识别自己的情绪,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阻止坏情绪的扩散,是一个人的修养。无论身在何处,每天都要追求积极情绪,把积极情绪植入生活,把拥有积极情绪看作是一笔明智的投资,把寻找积极的意义变成默认的心智习惯。
转自明师俱乐部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