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写作:让学习在“真实”中发生
2025/3/28 17:49:16 阅读:85 发布者:
跨学科写作:让学习在“真实”中发生
——以四年级上册习作“写观察日记”学习活动为例
一、传统写作中的失“真”
(一)缺乏真实情境
写作的本质是“特定语境中的书面表达”,写作指导需要借助情境创设。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常常将习作当作一个孤立的任务布置下去,忽略了真实情境的创设,无法激发写作者的表达兴趣,唤醒写作欲望。
(二)缺乏真情实感
写作是“我手写我心”,然而小学生的有意注意还处于发展阶段,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的意识,因而在写作中常说假话、空话、套话。古人云“情动而辞发”,学生心中如果没有情感的触发,就无法聚焦细节的表达,没有真情实感的流露,自然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缺乏真实反馈
只有统筹安排习作评价的内容,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的积极作用,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拓宽评价视野,倡导学科融合,不断为学生提供诊断、反馈和激励,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习作学习。
二、跨学科写作的归“真”
笔者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为例,谈一谈对跨学科写作的探究与实践。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既承接了三年级下册的“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的能力要求,也是对“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在第一学段提出的“在班级、学校或家里养护一种绿植或小动物。综合运用语文、科学、数学等多学科知识,学习日常观察和记录”这一要求的进一步提升。本次跨学科学习活动具体实施如下。
(一)创设真趣情境,激发写作动力
跨学科写作的情境应该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这样的情境是真趣情境。
在本单元学习之初,笔者发给了班上每位学生一个“菌菇盲盒”。笔者邀请学生们一起水培菌菇,持续观察菌菇的生长变化,记录观察过程,最后也可以利用菌菇制作美味佳肴。通过对各学科教材内容和能力的梳理,评估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本次跨学科学习的预期成果包括:1.每个同学以绘本的形式将自己观察和记录所得创编成菌菇成长故事,集结成册《小菌菇的成长日记》;2.举行一场班级菌菇美食宴,师生用自己的手培菌菇制作美食带来班级分享。
出于对盲盒的好奇,以及被创编绘本故事集和制作菌菇盛宴激发的挑战欲,学生们发自内心地感受到这次学习活动“有意思,想去做”,也因此在搜集信息、调试环境、观察记录、整合创编、亲手烹饪等每个环节,都表现得活力满满、干劲十足。
(二)搭建多维支架,触发真情实感
搭建观察支架,能够帮助学生外化思维过程;搭建语言支架,能够帮助学生内化表达方法;搭建评价支架,能够帮助学生反思学习经验。
1.观察支架
想要创编出菌菇成长故事,必须仔细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教材中提供的“资料袋”就是很好的观察支架,能帮助学生外显观察过程。“资料袋”里提到的两种观察记录的方式:一种是图文结合,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形式记录,倾向于引导学生有序表达;另一种是表格,通过不同维度标记关键词的方式记录,倾向于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
在任务布置前,笔者还充分了解了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在科学学科的各年段教材里都有以植物成长为主题的知识内容和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关注生长环境的诸多重要因素。在美术技能上,四年级学生也已掌握了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知识,能够用绘画呈现观察所得。
因此,在本次跨学科写作中,笔者以科学、美术等学科的研究角度和工具为支撑,对语文教材“资料袋”中提供的两种观察记录方式进行了融合式设计,形成“小菌菇生长记录表”,以期帮助学生在连续观察过程中学会有序观察、细致观察,借助观察支架建构起习作的思路和框架。(见表1)
2.语言支架
借助观察支架收集了知识材料、图片信息,学生知道了“写什么”。然而具体落实到“怎么写”,也是学生的写作难点之一。借助一些语言范式,作为语言支架,能够帮助学生减轻语言储备不足带来的心理负担,支撑起学生对绘本故事的创编。教材中选入的《蟋蟀的住宅》和《燕子窝》等例文能够引导学生描述对象变化时,融入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使观察日记生动而丰富。
3.评价支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借助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在跨学科写作中搭建评价支架,便于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进行修改和练习,增加语言实践机会,增强语言运用能力。本次跨学科写作活动的预期成果之一,是能够以绘本故事形式将写观察日记的写作要求达成,需要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梳理整合、提炼概括,搭配相应的图片,以故事形式呈现菌菇的生长变化。因此笔者设计了“绘本设计多元评价表”,帮助学生清晰地审视自己的习作是否符合写作要求,反思写作时存在的薄弱点,进而对作品进行修改完善。
(三)拓宽发表平台,予以真实反馈
在本次跨学科学习中,笔者尊重学生渴望被关注、被阅读、被看见的认知心理,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拓宽展示空间,丰富学习资源,满足学生的发表需求。鼓励学生定期上传观察记录的文字及图片资料至群相册,并协助学生制成视频发布至班级群,最后的菌菇美食宴也以直播的形式在家长群、朋友圈、班级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展示。在一系列的公开与互动环节中,学生们不断来自收获家长、同伴、老师乃至社会人士的鼓励认可和宝贵建议。
转自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