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他的班级为什么是全县第一?

2025/3/28 15:08:31  阅读:74 发布者:

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

——威廉·詹姆斯

前几日,有幸参加了全县初三历史中考复习研讨活动,现场聆听了几位一线老师的经验介绍,受益匪浅。随后,进行分组研讨交流。其中,有一位历史老师的发言与分享,给我印象深刻。他来自一所乡镇寄宿制学校,学校距离县城有较长一段路程。他是学校的副校长,还带一个班的班主任,他还是一位历史老师,准确地说他是一位非历史专业的老师。如此角色种种,其工作量以及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即便如此,他所任教的班级历史学科成绩在区域学情调研统测中位居全县第一,令人刮目相看。无论是学校位置、生源质量、学习基础以及学科专业,他都不占强,或者说无优势可言。那他又是靠什么把他所带的班级做到了全县第一?在认真听完他的分享之后,我似乎找到了其中的秘诀。

第一,研究学生。这也是他强调最多的一点,必须深入细致地研究学生。这在很多老师看来,也许不屑一顾,谈不上什么经验。实际上研究学情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与关键点。每一位学生的基础、爱好、优势以及不足、短处都不尽相同。只有搞清楚他们学习上的问题所在以及具体需求,才有可能“对症下药”,见效明显。

第二,分类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实际,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基础好的学生,指导他们如何进一步提升;基础弱的学生,帮助他们怎样尽快改变;相对中等的学生,如何确保他们不下滑,做到稳中有升。只有这样区别对待、分层教学,持续推进,才能确保教学针对性强,实效性显。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落到实处屈指可数。

第三,考点归纳。他把近几年全县调研统测以及本地中考历史试卷进行统计归纳,分门别类,哪些内容年年考,哪些内容经常考,通过哪一种题型来考。在教学中,及时将这些重要知识点、重大历史事件告知学生,该强化的强化,该记忆的记忆。也许这项工作做起来很繁琐,但是真的深入其中一题一题的做,你会发现,效果也是出奇的好,就看你能不能坚持到底。

第四,反复练习。每节课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当堂强化训练。通过典型性、代表性的练习,可以暴露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帮助指导学生如何解决,怎样避免,有效提升。对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要见缝插针,利用课间以及课后时间对他们进行单独辅导与针对性的适量练习,帮助他们补缺补差,强化记忆。实践证明,练练不忘,熟能生巧。

第五,及时抽背。每天布置定量的学习任务,由班干部、课代表带领学生背诵记忆,利用早读课以及其它课余时间进行相互抽背,并做好登记。为确保学生背诵记忆的效果,老师还要对个别学生进行随机抽查,检查督促学生是否背诵记忆到位,并对表现好或进步明显的学生给予适当奖励。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学科低分率以及低分人数。

第六,全程跟踪。利用班主任优势,努力做到全天候与学生在一起,使其一直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内。对那些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差的学生更要进行全天、全程、全方位跟踪,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并解决。多鼓励、多表扬,多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通过各种方式,检查督促他们必须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从而将其懒散、惰性、拖拉以及为难情绪控制在很小范围之内。

其实,这位校长老师介绍的教学方法,并没有什么高大上之处,但是在他所带的班级很管用,效果明显。这些方法可能很多老师都在用,或曾经使用过,为何效果不明显?个中缘由值得思考与总结。在实际工作中,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想法与做法。

殊不知,再多的问题,再大的困难,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再好的方法,再有效的举措,最终还得靠落实落地,而且要有耐心与坚持。从这位校长老师的身上,以及他的经验分享,再一次验证了那句话: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致敬!祝福!

转自老王聊教研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