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三层级文本解读理论的主要内涵

2024/10/8 14:53:00  阅读:1057 发布者:

“三层级文本解读理论”是用于阅读教学的解读理论,解读对象是课文或教学文本。该理论把学生对课文或用于语文学习的文本的阅读理解分为三个层级,即释义层、解码层、评鉴层。这三个层级分别对应阅读教学设计与实践的三个台阶,即基础性阅读、审美性阅读、反思性阅读,同时这三个阅读台阶又分别指向阅读教学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三个层级的教学任务,即打好基础、抓牢关键、走向高阶,由此实现核心素养的进阶发展。

一、释义层

释义层是基本理解的阅读层级,是通过认读与理解文字和了解事实、概念,获取文本信息和内容的过程。这种阅读方式强调对文本的基本理解和大意概括,解决学生对文本的基本理解和阅读方法问题。理解性阅读中,学生需要注意文本中的关键词和中心句,理解连续的语句所共同表达的意思,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获得文本的主旨和主题。

需要注意的是,语文学习中的文本解读不同于一般的仅满足于阅读期待的阅读理解,语文学习中的文本解读要打好下面两个方面的语文基础。

一是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基础。首先,通过阅读来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建构语言。从字词的认读和书写开始,包括对字词义项的理解,进而理解字词在语境中的意思及特定语境下的衍生义和喻指义,再进而理解语段的承续方式以及由语句和语句连接而形成的语群合成义。其次,训练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与整合理解的能力。此时要关注不同文体的基本行文结构和表达语体,学习语段之间灵活多样而又严谨合度的结构关系,读懂各语段如何通过结构关系更为充分、突出地表达一个中心思想。

二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具体指语文学习方法和阅读习惯。语文阅读教学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凭借语文知识进行阅读方法及策略等的学习,最终达到自主的语文学习甚至跨学科整合学习。

二、解码层

这一层是对文本“精细、精准、精深”的阅读。这里的“解码”不是语言学中的“解码”——解开文字符号这个文化代码的意思,即词义辨识。本文中的“解码”是指文艺学中的“解码”,即解开、阐明文章作品中的艺术密码、表达奥秘。[1

解码层主要完成以下两项任务。

第一,理清、把握文本的结构或思路。不同的文体有其不同的结构形式,其艺术结构体现了作者的行文思路和建构匠心。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二韵》中指出:“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2]当我们对隐藏在文本中的思路非常明晰时,才能真正深入理解文本,明了文本的匠心,把握文本的脉搏,感悟到“文心”和“诗眼”。

第二,探赏文本的表现手法和言语智慧。解码层是对文本进行审美性细读的层级,强调对文本的艺术风格、行文艺术、语言技巧进行精细分析和欣赏。这一层的解读方式不仅关注文本的表面意义,还关注文本的美学价值和文学特征。这种阅读方式常见于文学作品的阅读中,通过审美性阅读,读者可以发掘文本的审美趣味和文学妙处,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对于文学作品的审美性细读一般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学形式。文学作品通常采用不同的形式,如诗歌、小说、散文等,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点。赏析时需要注意作品的形式特点,如诗歌中的韵律、节奏和押韵,小说中的叙事结构和人物形象刻画,散文的言志传情方式,等等。

2.文学语言。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其表达艺术和修辞技巧的关键所在。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运用丰富、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赏析时应注意作者的词汇选择、语言风格、修辞手法等。

3.意图与意蕴。寻找作品中的隐喻、象征和主题线索,探查作者试图表达的思想、情感或意愿、观点,亦可品评作品叙述风格、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叙述节奏等所形成的文体风格和美学特征。

4.描写技巧。描写是文学作品中表达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赏析时需要注意作品中对人物、场景、情感等的描写方式,以及描写是否形象生动与是否具有新颖性和妙趣性。

5.意象和象征。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包含着丰富的意象和象征。这些意象和象征不仅可以丰富作品的内涵,还可以启迪读者的思维和想象。欣赏时需要留意作品中的意象和象征,理解其寓意和象征义,特别要留意由“象”及“意”、由“象”到“理”的过渡与衔接的艺术。

6.修辞手法。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是体现表达艺术、增强表达效果的关键手段。优秀的文学作品通常会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等,加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欣赏时需要留意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并理解其所表达的意义和效果。

7.体悟作品的独特性。与其他作品或作家进行比较和对照,寻找文学作品的独特之处和值得研磨之处。可参考其他文学批评家和评论家的观点和解读,从不同的视角和文学理论出发进行分析和讨论。

编入教材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对于实用性或议论性的文章,也可进行审美性阅读,因为这类文本也有表达的“密码”,也需要一套解码的技巧。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细读与赏析。

1.论证结构。分析文章结构的合理性、逻辑性和连贯性,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衔接和转折关系。论文有比较(对比)结构,即将两个或多个主题进行比较,突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这种结构适用于评论性和论辩性文章等;有螺旋式结构,这种结构通过从不同角度反复讨论相同的主题,逐渐深入地阐述主题,通常用于探究主题较为复杂的文章和论文等。

2.文章结构和组织。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组织方式。查看引言部分是否明确引出主题和问题,陈述立场的辩证性和严谨性;论证部分是否有逻辑连贯的段落和论据;结论部分是否总结了主要论点并得出结论或回应了前文的观点。

3.论证和证据。考查作者的论证过程和支撑观点的证据。赏析作者使用的逻辑推理、比较对比、举例说明等论证手段的充分性和适切性,以及引用的统计数据、实例、研究结果等具体证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4.语言和风格。研究作者的语言运用和作品的文体特点。关注作者的用词是否准确、明晰以及句子结构所形成的表达效果,如气势、层进的行文风格,分析是否用了符合目标受众的语体风格来增强说服力。

5.针对反驳和直击要害。分析作者如何针对潜在的批评和反对意见进行回应,并评估他们的回应是否充分、合理。这是阅读教学的关键内容,属于专业性较强的阅读。当然,只有专业地阅读文本,才能真正体会到内容之理趣和表达之妙趣。

三、评鉴层

评鉴层是对课文评论、评价、评判、鉴别和借鉴的层级。阅读教学中,可以把评和鉴处理成相对独立、平行展开的两大块,但更多情况下应该把这两块作相互关联和相互循环的处理。评是在读懂课文意旨、读通艺术奥妙之后对文章作品的研读、研判,是批判性阅读和反思性阅读,既是对作品艺术优劣的评论,也是对作品价值大小的取舍;鉴是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择善而从,汲取最有价值的营养,通过训练内化为自己的素养。这里的“内化”不仅指知识的内化,也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化,即将文本所表达的真善美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和操守及行为方式。

就具体操作来看,评鉴可以分为两大台阶、四个项目。评是评论、评议、批判与质疑、反思。评要求学生在深度阅读之后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独到见解,甚至有自己的独特观点;质疑基于怀疑、源于怀疑,是持有自己见解与证据的怀疑,是深度怀疑,是在疑问的基础上运用理据和理性进行审辨和追问。鉴是比较、对照和借鉴、化用。比较就是将学习的课文与相关的互文进行比较,从比较中见特色,在比较中知优劣,由比较获得更为全面更为深刻的理解。每篇文章都有它相关的互文,所有的文本都具有互文性,都可以找到相应的文章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其独到之处和可学之处。[3]借鉴是寻求可学可用之处,实现能力迁移,把所学的知识与能力用于新的情境,不仅落实读写融合,还要落实在关键处。

评鉴层要求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评价和探究,从而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独立思考,即读出“自我”“新我”和“我思”,进而收到“阅读育人”之效。在评论性阅读中,我们需要对文本的多个要素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中涉及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讨论。这一层次的阅读需要具备较强的批判性思维和审查思辨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发展我们的批判反思、探究研究的能力。

评鉴是阅读的最高层次,它要求读者不仅能够理解作品的表面意义,还要能够深入挖掘作品深刻的内涵和深广的意义,并对其进行个性的独立的评价和思考。通过评论、评价、批判、反思和鉴别、借鉴、迁移与应用,学生可以深透地理解作品,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情感品位。

三层级文本解读理论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提供了教学设计的框架和基本结构。这一框架和结构明确指向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三层六级”。为简明起见,三层六级的文本教学解读可用下图表达:[4

上图“宝塔形”由下而上由六个台阶组成,体现了通过三层级解读实现语文能力发展的进阶水平和上升梯度;三个层级的“释义层”“解码层”“评鉴层”又分别对应着“基础层”“关键层”“高阶层”,说明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和语文素养的进阶,由此构成了三层级文本解读到层进化教学设计的有机统一。因而,经由三层级解读而让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层进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落实。

转自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