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推敲概念突破审题难关

2024/9/18 15:14:31  阅读:60 发布者:

今天讲解单元检测史料题,运用“推敲概念”方式突破审题难关,讲解效果良好,记录如下,以备后忘。

一、 一道看似简单实则易错的材料问答题

材料三: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大柳村人只有很少的生活必需品,日常消费压缩到最低限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90%以上的村民住进了新房;20世纪90年代以来,村民娶亲用的“彩礼”也由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的“旧四大件”,变成了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的“新四大件”。

(1)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大柳村人生活发生的变化,并说明这变化出的原因。(4)

二、一个运用推敲概念突破审题难关的课堂实录

按照以往的习惯,先让学生反馈作答答案,教师针对学生错误或不全答案进行启发突破最后再整理答案。我让一个学习中上等的学生谈蓉读她自己答案,谈蓉说:“答: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90%以上的村民住进了新房;20世纪90年代以来村民换成了新四大件;原因:村民收入增加了”

我问谈蓉 :有几问?问什么?怎么问的?

谈蓉说:“两问”、问变化、让概括。

我说:你这回答的是变化吗?何为变化?她摇头。我说变化就是:由AB,你这回答的只是20世纪8090年代的生活情况,没有说出20世纪6070年代变化前的生活状况。

接下来,我用比拟举例方法加深学生们的理解,比如:我问你们从小学到初中身高有什么变化?你要是说:我现在164CM,你们感觉这样回答了变化吗?应该怎么回答?

谈蓉说:我由小学时的153CM到初中164CM

我说:对!就是这个思维,也就是说回答变化类题目的公示可以表述为:由AB.

以上我主要运用比拟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推敲了“变化”这个概念,打通了学生的审题思路维。

我接着追问:你们大家一起仔细想一想 她回答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90%以上的村民住进了新房;20世纪90年代以来村民换成了新四大件,是概括吗?

有个男生大声说:“不是”,我接着追问那个男生,那你说:她那不是概括,那你是怎么理解概括这词的?或者你告诉大家她的答案是用什么方式来作答的?

那个男生说:我感觉概括应该是很简洁的,而不是像她那样复杂的。我说你回答的很不错,的确概括必须要简洁,概括这个概念除了具有简洁性之外 ,你认为还有什么特点?那个学生摇头说:我不知道?

我说:概括出来的内容应该是抽象的,而不是具体的,如果像她那样:20世纪80年代以来,90%以上的村民住进了新房;20世纪90年代以来村民换成了新四大件,那应该叫:应该叫叙述或者描述,学生好像有点理解概括这个概念了,我进一步说概括一般得出的结果是:本质和特征。然后我在黑板上写一个板书:

概括(简洁性+抽象性+特征)#  叙述/表述(详细性+具体性+表象)

那好,看大家理解没理解“概括”这个概念,那你们概括一下我们教室的特征?留足思考黄金三十秒后我问一个学生,他说:宽敞明亮。我问大家有没有点“概括的味道”,大家说:“有了”,如果我说:我们的教室长10米,宽4米,高3米,那我是在回答特征吗?他们说:“你在叙述教室的样子”,我说“真棒”。

看来你们基本能够理解概括这个概念了,也能区分概括和叙述了,你们现在来做这个题。我依然让第一个女生谈蓉来作答,他思考半天说:大柳村的生活由20世纪6070年代贫穷到8090年代的富。我追问她说:“你从材料那句话能看出来大柳村村民的生活6070年代贫穷了,请你找出证据来”,她说:“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大柳村人只有很少的生活必需品,日常消费压缩到最低限度”。我鼓励她说真棒!你真的理解“概括”这个概念了,还会有理有据地论证自己观点了。

以上就是我通过启发引导、联系生活比拟方式,推敲作答内容——“变化”和做答方式——“概括”两个概念,解答了第一小问问题。

理解了大柳村生活由“贫穷”变为富裕,那变化的原因就很容易理解了。我问大家:你们再看看谈蓉回答的问题,有什么问题?有个学生说:回答错误,我反问道“大柳村民生活由贫穷到富裕难道不是由于村民的收入增加了?”大家都说:“就是”,那能叫回答错误吗?这叫回答不全面。

那你们想一想那为什么村民8090年代收入增加了?有个学生说:“改革开放”,我说是和改革开放有关,到底是和改革有关还是和开放有关,他说和改革有关,我追问:为啥?他说:大柳村是农村,农村改革主要就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我接着追问生活由贫穷到富裕还和什么有关?大家看材料。你们看到新四大件:空调,汽车,你们能联想什么原因让村民生活变富裕了,有个孩子说:“科技改变了生活”,还有国家重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我说:“其实这个问题我已经在第19课《生活的变迁》”已经讲过了,你们以后做题时一定要回归课堂,回归课本,建立起试卷和课堂的关联,要不然做题很容易:“不全面或者干脆不会做”,给大家几分钟大家整理答案。

以上通过推敲“改革开放”这个概念和由“汽车,空调”合理想象突破了大柳村村民生由贫穷到富裕的原因。

三、一个触类旁通的经验总结

审清题目,必须要搞懂:有几问?问什么?怎么问? 这是做题的前提,推敲“化、概括、改革开放”等概念是做这道题的核心,迁移生活,比拟生活中的实例是理解这道题的润滑剂,这道题虽然用时很多,但是真正做到了深度教学、也做到触类傍通,我感觉很值得。

自维言大义 历所能及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