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真实学习情境创设的维度与基本形态

2024/8/20 15:20:23  阅读:108 发布者:

学习情境是需要创设的,哪怕正巧真实存在的情境,被运用来为学生的学习赋予价值和意义,也必然经由师生活动的需要进行了重新选择、加工和组织,也就是转身成为了被“创设”的情境。助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情境,应该“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这样的学习情境创设,需要同时拥有三个维度的视角,即主题、任务和意义。

根据单元或学习主题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应确保学习情境与主题的一致性,并凸显主题的现实意义,这样才能有效激活学生的积累和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当那么多风景如画的景点在地图上一一定位,学生对祖国山河的壮丽就有了更加真切的印象,制定旅行攻略也就是在密切“我”与祖国壮丽河山的关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大单元教学,我们这样创设学习情境:你看到一朵鲜花花瓣上沾着露珠,可能会联想到伤心的眼泪,也可能会联想到五彩的珍珠;你闻到花朵的清香,有可能会把自己想象成一只蜜蜂或者蝴蝶,欢欣地采集花粉,或者尽情地啜饮花蜜……现在我们要学习几篇以自然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文,看看我们能不能既读懂作者当时的联想与想象,又能够从作者的文字中想开去,不仅读懂作者要表达什么,还能产生自己的想法。然后,我们还能运用联想与想象,写一篇有趣味的文章给别人阅读欣赏,向读者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一学习情境紧紧围绕人与自然的大主题,促进学生在以往经验基础上,读写实践的过程也是进一步体验和建构自己与自然关系的过程,这就为目标导向的读写实践赋予了丰富的主题意义。

语文学习情境的创设,让单元核心学习任务拥有了学生积极认同的现实意义。从整体上看,情境即任务,创设学习情境,就是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期待,围绕生活或学习中的真实(现实)问题、真实(现实)任务展开学习活动,既搭建起日常生活实践与语文课程之间的桥梁,又赋予学习活动以具体意义。所以,教师在创设学习情境的同时,要心系学习任务,与学习任务成为一个整体,共同为学习目标的理解和落实助力。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我们可以这样创设学习情境:“如果能够拥有自己的一本大自然笔记,一定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情。那些精彩的自然笔记是怎么写出来的呢?比如任众的《大自然笔记》?当然是怀着好奇心,连续细致地观察,并把观察所得及时记录下来。接下来一段时间,让我们分别观察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动物或植物,也来创作属于我们自己的大自然笔记吧。”显然,这里的学习情境,就是典型的“任务情境”,情境和任务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教师精心创设的学习情境,最终应该是能够帮助学生体验、建构学习意义的情境,也就是能够让学习目标意义得到凸显的情境。学习情境赋予学习以实践性特征,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实践中习得知识与技能,在问题产生和解决情境中体验知识与技能的价值与意义,抵达目标的深度理解。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聚焦的语文知识是“详写和略写”,核心学习目标是通过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达成这样的深度理解——表达时做到详略得当,有利于突出表达意图,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结合单元人文主题和学习内容,教师这样创设学习情境:“春节的热闹喜庆还在空气中洋溢,还在心头荡漾,我们一起怀着对春节丰富多彩的生活的留恋开启了新学期。每个人心中的春节,有相同的印象,更有不同的体验。从春节想开去,我们中国各地、各民族还有很多传统节日,这些节日都有独特的风俗活动,比如我们熟悉的元宵节有灯会、端午节划龙舟、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等等。我们对这些节日和风俗也有属于自己的了解和体验,甚至心中还留下了自己和某个风俗活动的故事。每个节日,每个人家乡的风俗,都有独特之处,都有故事可讲。当我们用心分享这些风俗习惯、活动和故事时,也是在分享、传承和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这是一件既有趣又有意义的事情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回味、分享家乡的风俗吧,我们一定会对各种风俗习惯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紧接着的单元核心学习任务,是根据“文案”来制作一个6分钟的风俗“纪录片”。这个情境任务的核心是突出风俗特点的“文案”,要让自己介绍的风俗给读者/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学生就要在内容选择和安排上做出判断、取舍和设计,文案中详写的内容,正好是“纪录片”中时间分配最多的内容。这样,学生就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多方位地体验、理解了“详略得当”的表达价值和意义。

正因为通常情况下,学习情境都是“创设”出来的,因此,教师应该在同时从两个层面来认识和判断学习情境是否科学适切。一个是有形的层面,即所创设的学习情境是否对现实世界进行了多样化的表征,如是否真正将一段主题明确的现实生活方式纳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过程是否能够帮助学生自自然然地联结现实生活,学习成果的展示是否呈现了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的认知和理解等。一个是无形的层面,即所创设的学习情境是否获得了学生心理上的积极认同,并帮助学生在内心形塑了具体的角色体验身份。正如杨向东教授所说的:“所谓真实情境,其本质是心理意义上的,是指那些贴近学生既有经验且符合其当下兴趣的特定环境。正是这样的整合性真实情境,搭建了学生所处日常生活实践与学校课程(领域)学习之间的桥梁,赋予学生学习活动以意义,使得学生实践反思与社会互动变得必要和成为可能。”教师创设学习情境,是需要研究和把握学情,真正做到想学生之所想,甚至应该做到站到学生角度去体验、判断和选择。

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