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赵 芳
中小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副校长。曾获全国小学英语优质课评比二等奖、“华东杯”小学英语优质课评比特等奖,江苏省“杏坛杯”小学英语优质课展评一等奖,常州市小学英语评优课一等奖等。主持多项省、市级课题,被评为江苏省“教海探航”杰出水手,所撰写的20篇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刊物,其中两篇发表于核心刊物。
本文刊载于《小学教学设计》(英语)2024年第1/2期
【摘要】本文以一节听力训练专项指导课为例,探讨了如何对听力练习内容进行有效设计;根据题型进行听力策略分类指导;采用控制型训练、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加强策略内化和运用,旨在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听力策略,增强听力理解能力和听力水平,从而促进英语语言技能的提升。
【关键词】语言技能;听力策略;听力教学;听前-听中-听后;分类指导
一、引言
语言学家Wilga认为,听是语言学习的前提。据美国外语教学法专家Rivers和Temperly统计,听在人类交际活动中所占比例为45%,列听、说、读、写等各类言语活动之首(孙硕,1999)。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的“语言技能内容要求”中,“听”是理解性技能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策略,并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模仿使用和组合运用多种学习策略。听力策略是英语学习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英语学习者对听力策略的使用与其听力水平密切相关。
长期以来小学英语教学中听力策略的培养相较于阅读、写作等策略的培养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教师对听力练习采用“朗读或播放听力材料——批改(校对)答案——呈现答案”的单一教学模式,缺乏对听力策略的有效指导,导致学生听力技能和听力水平无法得到应有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在听力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听力策略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听力,从而促进语言技能的整体提升。
二、听力策略的定义和分类
根据O’Malley和Chamot的外语学习策略构成因素理论,听力策略以学习策略的分类为框架,大致分为以下三类:听力元认知策略、听力认知策略、听力社会/情感策略(陈瑶,2012)。其中听力元认知策略主要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评估策略。例如学生在面对听力练习题时预先阅读、理解和分析题目、选择性注意文字信息、自我约束和管理、自我监控和评价等策略。听力认知策略主要包括:速记关键信息、激活语言知识、预测听力材料、选择和取舍关键信息、判断和分析大意、迅速翻译、检查和反馈等策略。听力社会/情感策略包括激发动机、增强信心、减轻焦虑、合作学习等策略(任庆梅,2011)。
三、听力练习设计与策略培养的教学实践
下面以一节听力训练专项指导课为例探讨如何有效设计听力练习题并指导学生掌握相关听力策略。教师对本节课的设计力求情境性强,题型多样。在听力策略的具体指导上,采用总——分——总的教学模式,即整体呈现听力答题步骤(听前、听中、听后),分题型细化策略指导,总结提炼听力策略。在听力策略指导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经历“感知——理解——内化——运用”的过程(陈瑶,2012)。
1. 精编材料,整体设计听力内容
精心选择和编制情境性较强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且符合学生语言水平的听力材料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听力练习的积极性,提升听力练习的实效。按照目前小学阶段英语听力测试的常见题型,教师自编和改编了6段对话和4段短文,并以学生James的日常生活作为主线,设计了一节听力策略指导课。
2. 激活先知,整体呈现操作步骤
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激活学生对听力策略的先期认知。学生自主归纳出以下策略:认真读题、抓关键信息、速记关键词、仔细校对答案……基于学生先期认知,教师呈现了听力策略使用的顺序:听前——听中——听后,随后出示一首自编的chant:
We have some tips for listening.
Read carefully before listening.
Listen carefully while listening.
Check carefully after listening.
Let's have a try, everybody!
朗朗上口的chant不仅能帮助学生厘清完成听力练习的基本步骤,提高对听力策略的使用意识,同时还有助于减轻练习前的焦虑情绪,增强学习动机。
3. 依据题型,有效指导听力策略
(1)实施分类指导,强化重点策略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线人物James,并呈现本课脉络:James—James’ cousin Jenny—James and his friend Jack—James chats with Mum——James’ favorite picture book—James’ hobby。本节课根据六个话题,设计对应的六类听力题,依据听力策略的分类,采用“听前准备、听中调控、听后检测”的模式进行指导,并强化重点策略的使用。
①比较读音,理解词义,捕捉目标词。
这一部分的练习来源于自编语篇James。教师首先呈现了James的几张照片,让学生通过
猜测他在哪里,喜欢做什么等。听力材料中,提及了他常去图书馆,喜欢流行歌曲等。由于此类题型侧重于辨音,当学生完成第1小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听前比较各选项的读音并理解词义,听中捕捉目标词。为了强化策略运用,教师要求学生根据策略有控制地完成下面两小题,随后通过朗读完整的语篇校对答案并在语境中加深对目标词的理解和掌握。
②理解句义,预测关键信息,速记笔记。
本题内容来源于自编语篇James’ cousin Jenny。学生在听前通过自主提问了解Jenny的情况,包括年龄、爱好、周末活动等,激发起对该话题的兴趣。随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题目,理解句义,并预测重要信息,如通过第2小题中的“10 hours”预测会出现与时间相关的内容。另外,引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复杂信息要速记笔记,可采用图式、首字母、数字等记录。教师观察到学生记录下了7:30-8:30, c&t(clean and tidy)等信息,能有效提高答题正确率。练习结束后,学生朗读整篇短文,进一步理解和强化听力内容。
③分析选项,预测问题,有的放矢。
该题内容来源于自编材料James and his e-friend Jack,由“春游”“足球赛”“用英语聊天”三段短对话组成。答题前,教师引导学生对各选项进行分析,预测相对应的问题,如预测第1小题的问题为:A. When...? B. Who...? C. Where...? 高质量的预测让学生在听录音时能有的放矢。答完题后,教师组织同桌讨论预测问题的心得体会,加深策略的使用体验。学生表示预测问题能有效增强答题信心,提高答题正确率。答题结束后,教师提供原对话让学生进行同桌分角色对话,进一步培养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预设主题,抓住问题,排除干扰。
例4:听对话和问题,选择正确的答案:
教师以“James chats with Mum”这一主题来设计来有一定难度和趣味性的三段短对话:James的网友、爷爷的生日礼物、为孩子拎书包的中国式家长。此题要求学生听对话和相关问题后选择正确答案。教师引导学生听前分析选项,预测话题;听中抓住问题,排除干扰信息。例如学生能预测第二小题与物品有关,在听的时候抓住“present”这个关键信息,排除cap, tea等干扰信息,顺利完成答题。答题结束后学生自主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对话与同桌进行互动交流,加深对听力内容的理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设计控制型训练,增强策略运用意识
Brown和Palincsar(1982)认为,听力策略的训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进行:隐蔽型训练、有意识训练和控制型训练。隐蔽型训练即教师不告知学生做某种听力练习时需要使用的策略,让学生自然习得(陈瑶,2012)。上述案例中,教师或事先告知学生需要使用的策略或让学生自主发现策略,因此属于有意识训练。控制型训练是指教师在一次听力教学中人为设计两种不同的策略训练方法,让学生比较其特点(陈瑶,2012),分辨其优劣,一般用于难度较大的练习题。在本题中,教师设计了控制型训练,帮助学生增强策略使用意识。
教师根据第5个话题James’ favourite picture book,将海尼曼系列绘本Best new friends设计成听力练习。听前,教师没有引导学生用适当的策略关注整体内容。因此,在听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只能采用自下而上技能(Bottom-up),即先留意细节,比如单词、词组和能听懂的简单句子(陈瑶,2012)。经统计,录音结束后,正确率仅为18.7%,第二遍录音结束后正确率为78.4%。随后,教师用另一个题型相同、难度相似的听力题,引导学生采用Top-down技能,听前进行读图,整体把握
要表达的话题、背景,运用联想对听力内容进行推断(陈瑶,2012)。第一遍录音结束后正确率为76.2%,第二遍录音结束后正确率为92.3%。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感受,大部分学生表示由于缺乏听前理解和预测,在答第一题的过程中出现了心理焦虑,只能为了完成练习随意填写答案。而在第二题的答题过程中由于事前对听力内容有了整体把握,因此比较得心应手。在本题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借助控制型训练让学生体验到当针对难度较大的语言材料时,采用自上而下技能,进行充分读题和预测的重要性。
(3)搭建合作平台,强化策略综合运用
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练习来自自编短文“James’ hobby”——“开盲盒”。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短文完成填空,同时考察学生理解性输入能力和语言输出能力。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内化和使用听力策略,搭建了合作学习平台。
合作学习流程:
1.小组成员讨论完成本题需要用到的听力策略,包括“听前——听中——听后”。
2.讨论结束后独立完成题目。
3.一组学生与全班同学分享本组讨论的听力策略并校对答案,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或补充。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回顾了前几类听力练习中学习到的策略,并结合本题实际进行策略选择,例如听前预测空缺单词,听中抓住关键信息,弱化冗余信息,速记单词(单词首字母或开头几个字母),听后认真检查(单词拼写问题、语法问题)等。在全班分享时,学生能较为准确地表达所使用的策略,并能准确分析预测信息的依据。据统计,本题的正确率为82.2%,较好地达成了训练目标。可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逐步感知、内化和使用听力策略,从而提高听力题答题正确率,提升听力水平。
4. 总结提炼,加强理解记忆
本节课结束前,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了重要的听力策略,用另一首chant帮助学生总结和强化了策略使用。
We have some listening tips.
Read carefully and understand.
Try to guess the questions.
Write or circle the key words.
Focus on the questions.
Catch the key information.
Remember to check the answers.
Do you remember all the tips?
两首chant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课前对听力策略的模糊认知到课后较为清晰的认知的体验过程,也为学习形式相对单一的听力练习课增加了趣味性,加强了策略的理解和记忆。
5.设计作业,注重拓展延伸
帮助学生掌握听力策略并进行熟练运用,单靠课堂上短时间的训练很难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教师还应该精心设计作业,使得策略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帮助学生强化策略的运用。例如,本节课结束后,教师设计了如下作业:
1. Read the chant and remember the tips for listening.
2. Do some other kinds of listening exercises and find more tips for listening. Share them in the following classes.
3. 拓展练习:Tom因身体原因没有参加今天的听力策略训练课,请你和他一起完成课后听力练习,并跟他分享常用的听力策略。
四、结语
实践证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指导听力策略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克服或降低对听力理解活动的焦虑感,增强其自信心,提高听力水平,对提升语言技能大有裨益。由于学生听力策略的形成和熟练使用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中采用听力策略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听力策略使用意识,还应该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加强练习听力,以强化听力能力的形成和听力水平的提高,这也是英语教学中进行听力策略培养和强化的根本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
转自:“小学教学设计”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