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单元主题:
可爱的生灵(人与自然领域)
KUD目标:
K(学生将知道):
1.语言运用是实现表达意图的基础;优美生动的语言更具有表现力。
2.一边读一边想象可以帮助自己理解文章内容。
3.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和了解一种事物。
U(学生将理解):
1.优美生动的词句可以促进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画面,反之,运用联想和想象可以促进对优美生动词句的理解和体会。
2.从不同角度描写一种事物,可以把事物表现得更清楚。
D(学生将能做):
1.运用图像化策略阅读描写自然中事物的文章,判断和评价语句为什么优美生动。
2.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借助记录卡并运用图像化策略把事物写清楚。
大概念:
1.运用合适的策略(图像化)可以促进理解和表达。
2.事物具有多方面的特点,从多角度观察和描写可以写得更清楚。
核心学习任务:
可爱的生灵美赏会——用文字把可爱的生灵带进教室
关键评价证据:
描写可爱生灵的作文
单元学习情境:
运用
和短视频展示自然中动物或植物(如燕子、荷花——可以与课文学习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回忆、欣赏自然生灵的可爱,然后讨论除了
和视频,语文学习启发我们还可以用怎样的方式呈现和分享大自然中各种生灵的可爱——文字表达的魅力。文字可以把生灵的可爱创意地表现出来,给读者带来联想、遐思,让人身临其境……
单元核心问题:
文字如何表现大自然中各种生灵的可爱,让读者获得美好的审美体验?
引申问题——阅读如何为自己的表达有目的地提供帮助?
学习资源拓展:
书籍:《可爱的生灵》《昆虫备忘录》
文章:郑振铎《燕子》原文,叶圣陶《荷花》原文
视频:(略)
子任务分解与课时语文实践活动设计:
子任务一:选择描写对象——它是我心中最可爱的生灵,尝试写出生灵的可爱。
第一课时——
1.创设学习情境,明确单元核心学习任务,围绕关键词“可爱”讨论并初步确定关键学习证据——作文的成功标准。
2.根据学习单选择描写对象——它是我心中最可爱的生灵。
3.口头分享选择的生灵最美时刻的画面情景,并用一段话写下来,自主标记这段话中最生动优美的词句。
第二课时——
1.计时写作挑战。
2.2.梳理写作时遇到的困难和希望得到的帮助。
注:也可以换一种思路——在创设学习情境时,用上课文片段,让学生对名家作品产生兴趣,接下来是先挑战写作还是先从名家作品中学习写法,根据学生的意见来确定。无论是先写后学,还是先学后写,都要先进行一段话的练笔,以启发对生动优美的语句的发现、摘抄、积累。
子任务二:提升表达品质——跟着名家名作学表达。
课前自主学习:自学生字词,读熟课文,摘录给自己带来积极审美感受的语句,挑战背诵要求背诵的内容。(教师设计提供字词学习及评价单、优美生动的语句摘录卡)
1.按照常规要求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第三课时——自主学习成果展示与评价(教师设计评价单)。鼓励主动进行拓展阅读。
第四课时——借助学习单围绕单元核心目标课堂自主学习课文,领会以自然美景、可爱生灵为内容的文章阅读和表达的重要策略——图像化。
第五课时——诗中美景,细品慢吟。学习《古诗三首》和《忆江南》,把自己想象成诗人,描述和分享自己欣赏到的自然之美。梳理诗中的写到的景物,选择其中一种景物(动物/植物),发挥想象,联系诗中的情景画面,有创意地将它的可爱描绘出来,分享给大家。课下根据古诗的启示修改自己的作品。
第六课时——品读《燕子》(建议用原文相对应部分),学习如何写出大自然中动物的可爱(不同的活动图景,文化的浸润)。根据品读收获的启发修改自己的作品——写动物的。
第七课时——品读《荷花》(建议用原文),学习如何写出大自然中植物的可爱(细细欣赏的发现和沉醉,文化的浸润让生灵更具有灵性——脑海中浮现的诗句)。小练笔。根据品读收获的启发修改自己的作品——写植物的。
第八课时——围绕“备忘录”讨论《昆虫备忘录》的写作智慧和价值,想象汪曾祺先生在小园中遇到其中一种昆虫,他会怎样在备忘录的基础上写这次相遇的经历和审美体验。交流这篇作品给自己的作品带来的启示,根据需要再次修改。
子任务三:为可爱的生灵撰写美文,参加美赏会。
第九课时——布展,举办“可爱的生灵美赏会”。(课前布置誊写,配图片,布置教室单元学习历程-最终成果板块。课上朗读品赏。)
第十课时——复盘,单元结业评价。教师设计评价单。
注:单元整体解读与大单元详细设计(另一版本)参阅《呼应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一书。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