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超“度”,学会守“度”(观点有新意的作文)
2024/1/29 14:47:29 阅读:76 发布者:
23.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俗话说, 不蒸馒头蒸(争)口气。这气, 对馒头来说, 是热力大小、火候缓急。蒸馒头, 要注意火候。火势过猛, 馒头会裂缝, 一张光滑的皮儿包不住膨胀的内心;火势不及, 馒头会委顿, 七歪八扭站不成一个馒头应有的姿势。馒头蒸熟,要安心等待几分钟, 等上行的热气渐渐平息, 馒头就不会往回缩。人活世上, 也何尝不讲个火候?不可太畏葸, 不可太用力。凡事矫枉过正, 会伤筋动骨;随波逐流, 保不准会掉进阴沟里, 弄一身臭污泥。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文章以立意取胜,考场作文尤其如此。在平时的练习中,一定要多思多想,多角度思考构思,不要拘于平常。思维锻炼要敢于创新,即使是偏题也比平庸的写作有价值。
敢于超“度”,学会守“度”
卢逾
伤话说,不蒸馒头争口气,这气对馒头来说,是热力大小,火候缓急。而对于人,这气便是处事之道,做事之度。人们常说,做人做事都要讲究个“度”,有“度”一则是因为我们对事物有个预期效果和理想目标。若是无法抵达心中之彼岸往往是由于未能达到“度”。所以说、唯有敢于超“度”,学会守“度”,方能抵达理想彼岸。
适量超度,结果才能符合预期,不会落空。《孙子兵法》有言:“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社会犹如一个大蒸笼,我们身处其中,大汗淋漓地充实自己,试图在万千馒头中脱颖而出,此时我们所追求的,便不能再是刚够“度”,在及格线上徘徊。之所以我们心中有一份及格线、是因为我们都心怀理想,而那条红线刚够我们实现,但求其中者终究只能得其下,我们难有稳操胜券的自信与底气。“伸手去够星光的人,即使难以摸到,也不会弄得满手泥土”,山西右玉县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先让局部绿起来,达到及格线,再把风沙锁起来,如今退耕还林连片栽,山川遍野靓起来,冲击满分线。而对于我们青少年,目标院校已然确立,唯有“万山千山只等闲”的气概,以“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斗志,坚持向理想进发,向超出目标努力,才能落到实处。
当然,也并非每件事都要讲究超度,有些时候,把握火候也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姿态。郭橐驼不害其长,不抑其实,所种之树皆硕茂且早而蕃之,而“他植者则不然,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将种树之道移到做人之理,治民之理,便是一个对度的把握。种树不能“爱之太恩,”“忧之太勤”,亦不是说应听之任之,撒手不管,而是要“爱”到恰当处,管到点子上,为人处世又何尝不是这个道理呢?把握火候,恰到好处,方能如大树一般,既有深入基层,落实在人民的根,也能生出为百姓遮风挡雨的干,顶立于天地之间,把握度的天平。
最后,不论是蒸馒头,还是个人及国家的发展,添柴加火应紧紧根据馒头的状态改变,不断尝试与改变策略,勇于试错,不畏超度,才能蒸出饱满又不裂缝的馒头,成就不卑不亢的人生。
火候之谈,应先洞察世事,在需要我们拼尽全力时,不遗余力,追求更高的标准,学会超度,在需要我们张驰有度时,点到为止,做到恰到好处的从容,学会守度。人生便能在这一超一守中奋勇前进,在社会蒸笼中脱颖而出。
转自:“语文习者”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