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实小·教务】细“数”往西 “学”究未来

2024/1/29 14:23:27  阅读:89 发布者:

“数”往西 “学”究未来

南京市江浦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

   ——2023-2024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回看走过的路,脚印深深浅浅,但都有汗水铺就的结晶,都有默默耕耘的收获。本学年在校长室和教务处的正确领导下,江浦实小数学教研组立足于“五有”课堂,致力于“为每个孩子积蓄成长的力量”,实现“点亮 赋能 传承 唤醒”。

一、凝“心”聚“力”

 独行快,众行远。江浦实小数学教研组积极营造“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研讨氛围,教研组成员彼此间建立了良好的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伙伴关系。教研组对新手、成熟、骨干教师提出了不同的发展建议:新手教师,打基础、快入门,注重抓教材的研读与教学常规的管理;成熟教师,出创意、有风格,注重抓教学特点的打造;骨干教师,钻科研、有特色,注重抓教学风格的锤炼。每一位教师通过生涯发展规划的制定,让组员对自我有一个适切的思考,对成长目标有清晰的定位,对成长路径有可靠的设计。

二、博“学”取“道”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面对鲜活、灵动的生命个体,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广泛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适应教学的需要。

01

专业阅读,提升素养

为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学校一直以来都为每位教师征订了一本核心期刊杂志,有《小学数学教与学》、《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教学》等。新课标一发布,教研组就组织教师以自主加观看线上讲座的形式,通览加新旧课标的变化之处,同时对于平时的课堂和作业设计提出相关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学习之后,再分组汇报本组学习心得,进一步深化学习。教研组先后推送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电子稿、马云鹏聚焦核心概念 落实核心素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内容结构分析、史宁中教授《义务教育数学课标(2022年版)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总体情况介绍》、王永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等,助力教师尽快较为深入和全面地吃透新课标精神,在实际教学中落地。

02

专项学习,提炼研磨

每学期,在教师发展中心赵学武副校长的引领下和在教研组的精心组织下,全体老师都要进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框架》的学习和解题反思活动。通过解题反思活动,准确感知并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改进自己的教学;通过广泛搜集并反复研磨核心素养典型题例,深入理解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内涵及框架结构,在题例的日渐精准中,明晰教学内容与内涵的契合点所在,实现形式与本质的统一,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双减之下”,我校着力推进和完善作业设计:根据学情设计“个性化作业”;从大单元整体教学出发,设计特色单元练习;利用节假日设计数学趣味作业……

03

专家引领,提高境界

“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我校特邀小数专家、原南京市教研室教研员朱宇辉老师莅临指导,给全体数学教师带来了主题为《指向学习者“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设计在学习历程中完成既定任务的数学教学》的精彩讲座。南京市教研员陈静老师指导庄宇扬老师《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一针见血的点评和巧妙深思的设计,让老师们有种顿悟的感觉,在他们的指引下,数学组的老师们成长得更快!同时,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教研组还多次组织教师参加研修或赛事观摩活动,每次活动结束后,参会教师都会在组内分享学习心得,做到一人学习,众人分享。

“力”蓄“能”

数学教研组通过课例研讨、课题研究、课程设计,创享教育教学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智慧,激扬教师课堂教学创生力。

01

课例研讨,体现特质

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我们,要让专业真正发展起来,首先就要会上课,课例研究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抓手,也是教研组的常规教研方式。

1)精心设计专题

我校教研组始终以教科研为引领,以市前瞻性项目为抓手,结合市教研室提出的“促进学习力生长”及区“三核、三学”项目全面开展工作,开展了切口更小、便于操作的系列专题研究活动,如:让思维可视化、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基于核心问题的板块化教学……

2)精选课例内容

在数学组开展的课例研讨中,我们着眼于区内“六步三循环”和我校的“五有课堂”,进行了相关方面的研究。我们重点研究了《周长是多少》《面积单位》《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精准教学改进

我校数学教研组设计了“‘五有’课堂评价标准”,即根据“五有”课堂的内涵特点,围绕“五有”,从“价值观”“课堂生态”“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和“教学效益”维度制定评价量表。听课前将“‘五有’课堂评价标准”发给数学组的成员,每组根据各自议课话题,商定观察方向,实施观察记录,最后通过当堂检测及访谈的方式,对教学进行诊断,深入分析原因,提出教学改进方案。这样的基于“‘五有’课堂评价标准”、基于证据的议课方式,活动前有规划与话题,中有线索与抓手,后有跟进与改变,提升了评课、议课的成效和品质。

02

课题研究,彰显特色

课题研究可推动学校科研走向深入,可促进数学老师们的专业发展。我校数学组课题《小学数学学科素养下的“五有”课堂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持续研究多年并于20221216日成功结项。同时校《学科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五有”课堂的探索于实践》在南京市第三届“教育科研成果创新奖”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03

课程设计,凸显特性

1)“珠心算”——换一种方式思维

我校是江苏省珠心算实验学校,珠心算教学在浦口区可以说是一项特色,能够实施的学校少之又少。珠算式心算的过程,是一种综合性的思考和运动的结合,能激化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空间想象力等来完成运算任务,因此是开发智力的金钥匙。我校一、二年级的孩子有幸体验了这把金钥匙。

2)“课前三分钟”——换一种角色体验

20179月起,我们在每天的数学课中开展了“课前三分钟”活动,即每天有一位孩子在上课前把自己精心准备的关于数学的内容用演讲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这项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开拓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素养。

3)“快乐数学周”——感受数学的乐趣

每年一度,历时两周的“雏凤”杯数学周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课程之一。在活动中,他们尽情性释放个性,可以进行七巧板拼图、24点、创编日历等各种趣味性比赛;也可以制作钟面模型、DIY量角器制作等创意手工;同样每个年级的数学素养比赛已经成为我校传统,教师自主命题中考察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孩子们的课外数学常识得到拓展、数学文化得到丰富、数学素养得到积淀,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磨”得“成”

01

常态课上起来——“开学预约课”与“期末复习研讨”活动

每学期开学第一周,教研组都有两位老师执教一节“开学预约课”,学校领导和组内老师参与听课和学习;每学期考试前的一周,教研组都要按照计划安排一次“期末复习研讨”活动,一位老师执教一节复习课,其他老师全员参与,认真听课、评课,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积极与组内教师交流。这样的“预约课”和“复习课”都属于常态课,而对常态课的研究也就是我们每位老师最迫切的需求。

02

竞赛课约起来—“基本功比赛”与“中坚教师大赛”活动

我校举办青年教师素养大赛,青年教师经过一轮轮的比赛,在磨课中提升自我,在解题中开拓思维,在说课中加深思考,过程的艰辛不言而喻,但却是凤凰涅槃的必由之路,每次活动过后青年教师都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业务素养又有了大的提升。借助于“中坚教师大赛”,我校的骨干教师和经验丰富的教师,既是赛课也是展示课,在此过程中,中坚教师大胆突破自我,打破已习惯的教学方式,展现了全新的风貌。同时也将此项活动展示给全体教研组成员,让青年教师观摩,让骨干教师继续深入研究,正因为有着这样的“共磨共研”的活动氛围,整个教研组每位成员始终保持学习的劲头,研究的画面随处可见。

03

展示课亮出来——“校庆”和“课改”等数学专场活动

利用学校活动平台,我们数学组积极参与。每学年我校会有校庆活动,也承办了“南京市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试验项目”推进会、集团活动展示课等活动,庄宇扬、史玥琦、戴洪燕、夏春艳、佴秀兰等一大批老师在活动中进行教学展示。

04

精品课“磨”出来——“任荔工作室”和“一课多磨”活动

“任荔工作室”每学期都要开展一次区级以上的教研活动,而我校数学组的老师又是承担此项任务的主力军。史玥琦、庄宇扬都承担了工作室示范课的任务。接到任务后,老师们在组内一遍又一遍地试上、修改,直到满意为止。“一课多磨”是常态,不仅可以磨砺青年教师,也让骨干教师不停歇学习的脚步。一课三磨、四磨甚至七磨,都是为呈现了一个精彩的课堂,在这样的磨砺过程中教研组老师携手成长!

一学年来,在任荔校长和教务处的带领下,全组教师勤奋学习、锐意进取,在大家的积极参与下,每一次研修活动都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教师们收获满满,信心倍增。数学学科教学质量在全区名列前茅。教研组或成员在市、区级开设公开课、讲座;参加市区赛课、微课比赛、精品课等各种基本功竞赛获奖20人次;作业设计比赛获奖15人次,其中佴秀兰获得南京市特等奖;数学组课题《小学数学学科素养下的“五有”课堂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已成功于2022年结项;一项市区级课题已顺利结题,11项个人课题成功结题;14篇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103篇论文和案例在市区评比中获一、二、三等奖。

成绩永远属于过去,我们深知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未来的路还很漫长,我们仍需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

转自:“南京市江浦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