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视窗】落实新课标理念 打造高质量课堂——城阳区小学数学基于新课标的单元统整教学研讨会
2024/1/22 17:14:46 阅读:74 发布者:
落实新课标理念
打造高质量课堂
为进一步深化对新课标的理解、内化和实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2023年12月7日,由城阳区教体局教研室主办,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承办的“城阳区小学数学基于新课标的单元统整教学研讨会”如期举行。会议分为课例展示、互动评课和会议总结三个环节,城阳区部分局属学校、街道教育服务中心教研员及各校数学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课例展示,精彩纷呈
城阳区实验小学纪登辉老师执教了信息窗一《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在探索口诀求商的过程中,纪老师注重激发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思维过程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运用多种方法求商,通过比较让学生悟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法最简便,为信息窗二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注重渗透除法与减法、除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体现数运算的一致性。
城阳区实验小学肖清老师执教了信息窗二《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肖老师重点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学习经验,放手自主探究并总结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注重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网络。学生不仅会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而且抓住了乘除法之间的本质联系,将知识进行衔接与延伸,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
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周玉磊老师执教了信息窗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周老师重点引导学生在圈一圈、画一画、算一算等一系列操作活动,从图形入手感知和理解“倍”的概念,使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从摆图到看图再到摆脱直观,帮助学生积累感性经验,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构建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的思想模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单元解读,整体把握
城阳区骨干教师团队结合三节课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数学思维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剖析。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仉旭馨老师以新课标为导向,立足大单元视角,从理清单元与学习主题的关系、确定单元中的关键内容、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三个方面进行了教材分析。城阳区实验小学的刘丹青老师对本单元数学思维的统整进行了解读,本单元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出发,以实际问题为引领,启动学生思维,激发兴趣,在操作、探索、发现、交流、概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城阳区实验小学牛敏敏老师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统整进行阐述,从情境、知识、方法、文化、练习这五个方面,层层递进,培养学生自主迁移经验、主动学习的能力。
精彩点评,赋能成长
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的刘彩凤老师进行了会议总结。她指出:二年级上学期安排了两个单元学习除法,教学第五单元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除法的意义,这是《表内除法》单元的学习基础。同时,基于新课标的单元统整教学要立足大单元视角,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持续、递进为目标,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迁移和运用,逐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习能力。
吐故纳新,方能笃行致远;追求精进,方能砥砺前行。本次教研活动搭建了展示、交流、学习、提高的平台,推动了全区数学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为落实新课标理念,打造高质量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后,我们将继续立足课堂教学,共学先进理念,树立单元整体的大教学观,找准“研”途方向,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全区小学数学教育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
转自:“城阳小数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