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物理之美无穷尽, 同舟共济探幽微——罗湖区教科院初中物理视导罗湖外语实验学校教学研讨活动(三五二)

2024/1/22 14:20:28  阅读:176 发布者:

物理之美无穷尽

同舟共济探幽微

罗湖区教科院初中物理视导

罗湖外语实验学校教学研讨活动

罗湖外语实验学校本学期开展了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新课堂模式的探索。20231220日上午,罗湖区物理教研员谭振兴老师和肇庆怀集物理教研员罗雷多老师进入到罗湖外语实验学校,和学校全体物理老师一起观摩了教师谢澄辉和王莉莉的物理公开课,并对罗外实验在物理方面的课改提出宝贵的意见。

01

亲临课堂,实际把控

谢老师5+e高效课堂

谢澄辉老师进行了八年级第六章第1节“质量”的第2课时的教学。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动手实验操作的能力。

在课堂上,谢老师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翻书和小组讨论的方式重温天平的使用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之后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各个小组分别进行橡皮泥的质量测量和水的质量测量。谢老师通过手机拍照,线上投屏的方式,实时展示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结合互联网技术对学生的实验进行实时反馈。

最后,谢老师用橡皮泥附着砝码来模拟砝码生锈,解决了生锈砝码会使测量结果偏小的难点问题,并全程用手机投屏展示实验,实验现象明显。

王莉莉老师的5+e高效课堂

王莉莉老师的物理课上九年级第二十章第3节“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的内容,课堂环节设计合理,学生活动丰富,师生互动积极,使学生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人

这节物理课体现了理论和实物的结合。王老师以通电螺线管吸引铁钉的演示实验作为引入,带领学生分析“探究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电路设计,并进行实验展示。实验期间师生合作,以学生录像、老师实验的方式,电脑投屏展示了全实验过程,现象明显。

之后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以自主阅读教材,小组合作操作实物的方式,研究电铃和磁悬浮列车的原理。整个过程中,学生认真自学,积极讨论,学习热情高涨。并在最后由学生自己来展示成果,学生参与度极高。

课堂上,王老师结合微课,突破了电磁继电器原理的这个难点,并且在最后讲练结合。整节课堂结构完整,环节设计合理。

02

课后点评,研磨促进

听课结束后,谭老师和罗老师与整个物理科组成员一起进行评课,翻阅了初二初三年级的物理作业、教案和自主设计的实验报告,并对王、谢老师的课堂和罗湖外语实验学校的课改提出意见。

评课研讨

●模式新颖 提出赞赏 ●

罗老师评价谢澄辉老师的“质量”物理课课堂模式很好,课堂内容和课堂结构合理,其中温故知新的环节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东西,符合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而合作探究环节则符合新课标对学生的培养要求。罗老师对学生能自主总结和表达实验结论提出赞赏,认为这样的课堂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思维。

● 扎实基本功 注重师生互动 ●

罗老师评价王莉莉老师的“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物理课课堂内容详实,课堂节奏不紧不慢,体现了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并且王老师善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实验,课堂上老师不作为主体,充分给予学生时间动口动手,这点很好。

●学习成果快速呈现

     小组讨论落到实处

谭老师对物理课上的技术使用提出意见,认为技术在课上的应用应该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学习过程将学习成果快速收集呈现,二是快速投放老师准备的学习资源,支持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

同时,谭老师还对小组合作探究提出意见,认为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可以将屏幕的三分之一用来投影合作探究的小组分工和活动组织,让每个人都有活动任务,参与其中。

最后,谭老师还提出,小组合作探究中,比起合作操作实验,实验后的思维碰撞有着更大的价值。

物理科组其他老师评价本次公开课老师器材准备用心,设计框架合理,在小组活动方面可以更加细化分工,让更多组员参与进来。

视导听课促成长

此次“视导听课”活动,不仅为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共同交流学习的平台,还进一步强化了教师队伍建设。相信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罗湖外语实验学校的新型教学模式一定能够不断完善,为学生,为老师提供高校的课堂学习。

转自:“格物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