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壹
羊秀明
中共党员,高级教师。盐城市小学英语兼职教研员,盐城市小学英语学科带头人。曾先后获得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全国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江苏省小学英语优质课评选一等奖第二名,盐城市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江苏省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并有多篇文章发表于《小学教学设计》《江苏教育》等,多次执教省市级观摩课,主持并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工作以来,她努力成为“有尺度、有力度、有温度”的老师,在教学中,逐渐形成了“立足生活,激趣引思,自主探究,互动生成”的教学风格。
贰
葛连干
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盐城市中小学英语教研员,曾获国家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江苏省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盐城市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主持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并有多篇论文发表于核心期刊。
本文刊载于《小学教学设计》(英语)2023年第12期
[摘要]:基于英语学科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教师以“单元”的视角去梳理和整合教材,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高阶位的素养目标为导向,依据“大观念”来组织学生的单元学习。基于英语学科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应研读教学内容,提炼语篇主题意义;联结主题意义,提炼单元主题大观念;把握知识本质,建构单元语言大观念;拓展观念建构,融合课内外资源;依托单元主题大观念和语言大观念,设定各层级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整体设计教学与评价活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达到英语学科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大观念;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教育部,2020)。《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 “新课标”)提出了要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强调对单元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和重组,形成具有整合性、关联性、发展性的单元育人蓝图(教育部,2022)。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可以引导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从关注碎片化的语言知识教学到强化素养立意,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转变育人方式。本文以江苏译林版小学《英语》英语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Signs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开展基于大观念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
一、研读教学内容,提炼语篇主题意义
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需要教师从“单元”的视角去分析单元主题、内容,深入研读各语篇,提炼其主题意义,并使之与学生原有知识储备形成逻辑关联,有机融入他们的知识结构。本单元教学内容为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Signs,属于“人与自我”和“人与社会”范畴,涉及“生活与学习”“社会服务”主题群,“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公共服务”“自尊自律”等子主题。纵观教材,本单元与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 Unit 7 Protect our earth共同组成“遵守公共秩序,保护城市环境,共同守护地球”的大观念,形成螺旋上升的内容体系。横观教材,本单元围绕Signs话题涉及7个语篇,包括三组对话、一个图表、一则绕口令、一个配图说明文和一个开放式配图对话等。本单元7个语篇围绕单元主题展开,从不同的视角谈论了公共标识,各语篇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通过语篇研读,提炼出各语篇的主题意义及其逻辑关联。(见表1)
二、联结主题意义,提炼单元主题大观念
王蔷教授将英语学科大观念分为语言大观念和主题大观念,主题大观念承载英语学科育人价值,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最重要的大观念,而语言大观念指向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感知与体悟的关于语言是如何理解和表达意义的知识结构、方法策略和学习观念。二者相互依存,互相补充(王蔷,2022)。本单元的Story time是小学生日常生活对话。主要讲述Mike, Helen和Tim兄妹三人在购物中心,三人观察到四个公共标识“Wet floor/No littering/No eating or drinking/No smoking”。图一和图二,故事从Tim的视角去询问标识、学习标识。图三和图四,Tim开始主动去思考、探索标识的意思并且告知他人去遵守标识,形成本单元的第1个课时小观念1:“初步了解公共标识的含义,根据指示规范个人行为”。Cartoon time讲述了Bobby和Sam在户外远足时打算吃香蕉充饥,意外发现树上贴有一张禁止吃香蕉的标识,正纳闷时出现一群猴子的故事。该语篇借助故事的趣味性引发学生思考:标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规范作用和指示作用,我们要时刻遵守公共规则,做文明公民。Culture time板块是有关“地铁” 及其标识在美国(subway)和英国(underground)的不同表达,该语篇旨在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体验文化的多样性,体现“标识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本单元的第2个课时小观念可以建构为:“深入学习更多公共标识,理解公共标识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Checkout time为公共场所设计标识,并对自己的设计进行宣传,所以提炼出本单元的第3个课时小观念:“从我做起,号召他人一起遵守公共标识指示,共建和谐文明社会”。(单元主题大、小观念建构如图1。)
三、把握知识本质,建构单元语言大观念
语言大观念作为辅助主题大观念建构的重要中介工具和过程载体,体现在主题大观念建构的全过程中(陈则航,2022)。为了提炼本单元的语言大观念,教师对本单元各课时的核心词汇、核心句型以及技能与策略学习要点进行了梳理,归纳。通过梳理,本单元涉及以下词汇和表达方式的理解与运用:第一课时是描述有关标识含义的词汇和表达方式,通过句型What does this sign mean? It means …来询问和应答有关公共标识的信息。第二课是描述标识的name、colour、shape、type、content以及function的含义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根据
和命名,推测标识传递的意思,帮助大家深入了解标识。第三课时是从What、Where、Why、How四个方面全方位阐述标识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涉及:We can put it on/in/at…; It tells us to…, It warns us not to …等。由此提炼出本单元的第1个语言小观念为:“围绕语义,观察标识的
和文字信息,整合性学习词汇和表达方式”,第2个语言小观念为:“运用目标语言介绍并说明生活中的标识或者小组合作设计的标识。”并最终建构本单元的单元大观念。(语言大、小观念的建构流程如图2所示,单元大观念的建构流程如图3所示)。
四、拓展观念建构,融合课内外资源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建构本单元的单元大观念,教师需要对单元内各版块进行重新整合,并且需要适当补充课外阅读资源,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单元大观念,实现语言、思维和文化的协同发展,从而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本单元七个语篇之间虽存在一定的关联,但是缺乏层层递进的显性的逻辑关系,学生很难在教材各语篇间建立有机的关联,深入挖掘语篇的主题意义,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此,教师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基础,在深入研读各语篇内容的基础上,围绕“Know the sign、Notice the sign、Follow the sign”这样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补充相关课外阅读资源,将单元板块内容进行重组。重组后的教学内容既要符合子主题的要求,也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帮助学生能够更深入挖掘语篇的主题意义,构建基于主题的大小观念,发展语言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文化意识。第一课时,教师补充视频“No parking” “Danger”,视频来源于学生真实的生活片段,视频内容与书本学习内容密切相关,加深了学生对Story time语篇主题意义的理解;第二课时补充绘本“A book about signs”,学生从colour、shapes、types、contents、fuctions等方面深入了解标识,认识到标识在生活中处处可见,通过不同的呈现方式和表达方式来引起人们的注意,从而让人们去关注标注,进而遵守标识;第三课时补充绘本“Signs are everywhere!”,学生通过阅读,认知从what层面进阶到how层面,切实提高了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见表2)。
教师通过融合课内外资源,并对单元内容进行重组,依据“标识对个人作用的认识——对社会作用的认识——结合实际,解决问题”这样层次分明的主线,帮助学生逐步构建关于标识的大观念,形成对单元主题的深层认知。
五、依托单元大观念,设定各层级学习目标
在提炼出单元大观念的基础上,教师需要构建由单元教学目标、语篇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组成的目标体系(教育部,2022)。陈则航教授认为单元目标反映学生完成某一单元学习后的素养水平,体现学生形成的新的认知、态度、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陈则航,2022)。因此,教师在设置各层级目标时,要侧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达成,在遵循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基础上,逐步建构和生成单元大观念。本单元的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设定如下:(见表3)。
如上表格所示,本单元的目标设定依托主题大小观念和语言大小观念,遵循层次性、渐进性、可达成性的原则,构建了螺旋上升的目标体系,体现了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的融合与统一。
六、整体设计教学与评价活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新课标》提出要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和实施教学,使学生成为意义探究的主体和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者,同时要推动“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帮助学生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教育部,2022)。在活动观的指导下,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体验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发展能力,形成素养。本单元的学习活动和评价活动设计如下:(见表4)
本单元,教师设计了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以及指向教学目标达成的评价活动。学习活动按照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个层次逐步展开,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评价活动贯穿教与学的始终,评价活动注重对学生所学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综合运用,对单元大观念的理解以及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察,从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第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一个以目标语言支架搭建的调查报告。学生在梳理出故事中出现的四个标识后,自主选择其中的一个标识,从意义、名称、形状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且形成了自己的观点:标识在生活中很重要,我们要学习标识,规范自己的言行;第二课时结束时,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将生活中的标识按照形状、颜色、功能等进行分类,并完成“Signs in our life”的小作文,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真切的感受到标识的重要,从Why和How两个层面重新建构和描述结构化新知,阐释对主题意义的深层理解;第三课时结束时,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真实情境,设计标识,并运用单元学习中建构起来的连贯的、整合性的结构化知识对自己的标识进行阐述,尝试在新的、真实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并且呼吁大家一起遵守标识,做合格公民,共建美好家园。学生主动进行主题意义的探究,并尝试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最终实现对单元主题大观念的建构,并且能主动地把对单元主题的理解从认知层面转化为实践操作。(图4-7为学生作品。)
基于单元主题大观念,教师将本单元的内容整合为三个课时,展示了完整的单元整体教学,三节课之间联系紧密,呈现了螺旋上升的内容体系和目标体系,学生的认知也按照建构理解、能力提高、素养发展的要求稳步提升。在《新课标》的引领下,老师们需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学创结合,依托单元大观念,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教育部.202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部.2017.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20年版)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蔷,孙万磊,赵连杰,等.大观念对英语学科落实育人导向课程目标的意义与价值[J].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2(4):3-14.
陈则航,付绘,孙晓慧,等.基于大观念的教学设计原则、思路与方法[J].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2(4):15-23.
【注:本文为盐城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大观念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课题编号:2021-L-162)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转自:“小学教学设计”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