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课标解读】正确理解语言建构与语言运用的关系

2024/1/20 15:59:50  阅读:185 发布者:

语言建构有两方面的内涵:

第一,是指出于表达思想的目的,按照语言内部系统来建构话语-----用词汇组构句子,用句子组构段落和篇章。就这个内涵而言,语言建构是运用的前提。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特别强调字与词是语言建构的起点。《文心雕龙·章句》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矣。对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来说,汉语语言建构的初步能力首先是依靠语感,古人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民间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都是说阅读和写作首先靠的是语感,而语感是可以在熟读与积累的过程中养成的。但是,对于更深入的语言运用来说,仅仅靠熟读是不够的,特别是一些特殊体裁的书面表达,还需要考虑风格与形式、文化与美感等因素,所以提高语言建构能力需要学习。在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需要安排数量足够且能切实做到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来学习和积累。这里涉及是否需要语言文字知识的问题。语言知识也就是语言文字的规律,当然是需要的,但这种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来体会和获取,不然,仅仅是一些语言学教条,是不能转化为必备能力的。要想从语感上升为理性认识,必须经过多次实践,并对获得的个别经验加以梳理,从中归纳出规律,以便举一反三,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从这一点来说,建构是运用的前提,而运用则是建构的重要途径。

第二,是指每个人在个人言语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构起自己的言语表达体系,包括每个人自己的言语心理词典、句典和表达习惯。这种建构必须建立在积累的基础上,没有一定的积累,很难达到这种程度。个人言语表达体系的质量,可以通过多方面的考查方式加以评价,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水平就包含这个重要内容。

转自:“高中语文王亚飞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