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教研】教学研讨抒己见,思维碰撞燃火花 ——胶州四中历史教研组活动简报
2024/1/20 10:26:55 阅读:73 发布者:
为了探究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胶州四中历史教研组以市级和校级教研活动为契机,通过虚心听课、互动评课,促进了老师们的交流和学习,提升了大家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9月21日,胶州四中历史组教研活动如期举行。主讲人魏梦老师对《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作了细致的解读,分享了她对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亮点频出,见解独到。教学内容逻辑清晰、详略得当、课堂巩固落实及时有效,既注重了选必修内容的有机融合,又渗透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魏老师的分享受到历史组全体老师的一致认同,有效提升了大家对本课的宏观把握和微观理解,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有益借鉴。
紧接着,教研组长吕本香老师作了题为《回首看战绩,前行看发展》的报告。吕老师对过去一年来历史组取得的优异成绩作了总结回顾,并对新学年历史组的教研活动任务做了详细的安排。她分享了自己在提高学生成绩方面的做法和心得,鼓励老师们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比赛,在参与中不断思考,在思考中不断提高。
10月17日,胶州市教研室在我校组织开展了以“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暨青年教师素养提升”为主题的活动。四中历史组全体教师参与听评课,把握难得的学习机会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首先是尤彩霞老师的公开课《货币的使用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本节课结合四中高二学生具体学情进行有效的课堂设计,通过构建思维导图让学生形成有效记忆链接,通过对重点内容突破的方式调动学生思维,并梳理概括做题方法,整堂课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通过对“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这一知识点的讲解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
郭元琪老师的研究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以著名作家、一战亲历者海明威的小说创作和人生经历为线索,带领学生对一战及战后国际秩序新变化进行探讨,既立足于高考的深度,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对战争的反思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家国情怀。
教研员李静老师对本次市教研活动作了总结发言。她既充分肯定了这两节课是基于四中学情的高效课堂,也从命题角度、素养立意角度提出了对两节课的新思考,提醒老师们要关注课标,让学生多角度了解人类历史发展,明确选择性必修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要做到选必修知识的精准融合。
10月19日,戚力丹老师承担了本次历史组大教研的课题——对《中外历史刚要》上册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进行解读。戚老师准备非常充分,教学内容丰富详实,课件设计图文并茂,史料选用类型多样。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式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拓展。
在对本课内容的深度教研环节,老师们各抒己见,对个别教学内容及处理方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大胆质疑,教研氛围热烈,思维碰撞频繁,吕本香老师对课本并未呈现的两次鸦片战争的很多疑惑点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拓展了老师们课堂的广度和深度。
活动最后,负责历史组教研活动的张建民副校长谈了自己的感受。他对青年教师的成长表示欣喜和肯定,同时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宝贵经验传授给老师们,鼓励老师们不要吝惜平日的汗水,要坚信付出总有回报,以一颗赤诚之心对待学生和教育事业,做一个“手有戒尺,眼里有光”的老师。
“教学研讨抒己见,思维碰撞燃火花”,回首胶州四中历史教研组近一个月的教研活动,老师们在课程研讨中尽享百家争鸣般的学术自由,在互通有无中收获思维碰撞后的教育灵感……胶州四中历史教研组全体教师,必将秉承王传武校长“课堂为天”的教育理念,以优质教研活动助力高效课堂,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我们坚信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够收获“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无限喜悦。
转自:“胶州市第四中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