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聚焦课程建设 谋求融合共生

2024/1/20 9:56:41  阅读:91 发布者:

第三届青岛市课程建设实验联盟项目课程建设联盟校展示交流论坛

聚焦课程建设

谋求融合共生

交流论坛

二〇二三,岁在癸卯,冬月初三,会于胶州湾西之一中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茂林修竹,小桥流水,又有书声琅琅,英俊才子。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课堂盛宴,亦足以畅叙幽情。

1215日,第三届青岛市课程建设实验联盟项目课程建设联盟校展示交流论坛在胶州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胶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及胶州市第一中学共同承办。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课程教育部魏清泉、胶州市教育和体育局教学研究室负责人刘中福、胶州市第一中学副校长郭亮,以及来自青岛市各区市的学校课程教研员及骨干教师2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胶州市教育和体育局高中学校课程教研员张娟主持。

专家指引明方向

会议伊始,胶州市教育和体育局教学研究室负责人刘中福做了精彩的致辞。刘主任对胶州市高中学校课程建设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各校应坚持推进课程建设,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体验式教学策略,实现多学科在知识背景、思维方式、学习能力、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融会贯通,寻找“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最佳契合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特色发展。

课例展示现风采

胶州市第一中学的秦慧玲老师进行了学校精品课程“气候·生物·疫病——跨学科视域下《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的课堂展示。秦老师指出单一的学科知识难以解决真实复杂的问题,需要树立跨学科的视野。她以“初识—探因—求解—思辨—鉴今”为主线,指导学生从地理学和生物学等角度,分析造成疫病流行的原因,运用唯物史观,辩证认识疫病流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项目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将学科知识进行深度融合,引发学科知识与现实问题之间的有效联动。

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五高级中学的唐云美老师的Living Theater---A Disciplinary Notice”课例灵感则来源于是自己班主任的工作。唐老师认为课程必须既能学到知识,紧跟时代的变迁,又必须能立德树人,所以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必须兼顾知识、技能及情感目标。课堂上,唐老师引导学生即兴模仿并表演一段家庭生活小剧,指导学生注意模仿语音、语调、停顿、语速、感情及肢体语言。在进行人物角色及事件分析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来自平度九中学的刘璐璐老师和胶州三中的姜宝腾老师对两则课例给予了点评,肯定这两节课有立意、有创意、有新意,新课程理念非常突出,为一线教师日后开展学校课程教学打开了新思路。

经验交流促发展

课程建设是实现教育目标和教育理想的必要抓手,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是决定学校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根本性体现。

本次论坛中,青岛十六中的“本·元”课程体系重在于固本培元,抓基础,创特色;胶州一中的“融合共生”课程规划则是强调跨学科融合,实现学生素质全面发展;青西一中以“启智润新”赋能成长,“五育并举”培养栋梁;青岛中学详细制定学校办学大纲,构建自身特色课程体系。每个学校的课程建设既各具特色又有共性,都在寻找适合本校校情的发展之路。

专家讲座引反思

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课程教育部魏清泉最后对本次活动总结提升,首先肯定了两堂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和四所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并对各学校课程建设的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魏老师以“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为题做了主旨报告,解读课程的内涵与要素,明晰活动与课程的区别。以传统文化剪纸为例,发散思维,从物理学的杠杆原理、数学的对称性、历史学的溯源和历史环境、地理学的地理地貌、政治学的地方背景和风俗等角度,提出综合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评价,以此构建学校特色课程体系。魏老师的讲座高屋建瓴,可操作性强,同时引发与会人员深思:究竟什么是课程?学校应如何构建切实有效的课程体系?讲座使各位教师真切领悟到高质量学校课程的实施方式,为老师们开展学校课程建设的实践提供了指导意见。

教研花开初冬季,同心掬得满庭芳。此次课程建设实验联盟校展示交流活动,充分展示了各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秀的教学实践成果,极大的推动了青岛市课程建设实验联盟项目的深入开展。

转自:“胶州高中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