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一中·大教研】融融冬日好时光,深研教耕正当时——我校举行历史学科大教研活动

2024/1/20 9:16:30  阅读:72 发布者: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为进一步提升全校历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个人在集体促优中成长,13日上午,我校在办公楼三楼举行全校历史大教研活动。包科干部、学校党委副书记陈桂先及历史教研室全体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在本次大教研中,教师们深度研究课标,打破教学进度框架,打通教学思路构建,对历史教学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鹿金伟老师以《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为题从宏观了解、针对性理解、考察方式三个角度对五大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的运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课程目标引领下,从认识、引领、价值三个方面解读时空观念素养。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为例解读时空观念四个水平。接着,鹿老师具体介绍了三种主要的考察方式: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多种方式,能运用这些方式表述过去;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构建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来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论述。

武希才老师以《基于高中历史新课标的教学思考》为题,从“新”“重”“思”三个方面对新课标进行了细致解读,武老师首先指出了最新版课程标准的变化:2017版课标在课程目标上,由三维目标变为学科核心素养;在课程体系上,构建了新的高中历史体系;在课堂结构上,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新了学习内容;在课程评价上,制定了可检测的学业质量标准。接着,武老师指出,2020年修订课标与新教材紧密结合,表述更精准,并具体分析了新课标在前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选择性必修课程内容等方面的变化。最后,武老师又进一步将2020年修订课标和2023年山东高考题联系,从考察知识、新情境、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等几个角度来分析高考题。

刘树先老师以《新高考形势下——基于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教学设计》为题,与老师们分享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探索。首先,刘老师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引领,明确研究方向,指出今后的教学要关注时代特征与重要概念。具体而言,教学过程中要以学情为前提,以情景为载体,以素养为核心,以学术为支撑。后续进一步将教学构建为整体化设计,一是更新教学理念,确定综合目标;二是整合教材内容,建构知识体系;三是围绕教学主题,设计“问题立链”;四是优化内容设置,创新作业形式。在讲解过程中,刘老师结合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巴黎和会、中国近代史几个示范进行介绍。

教研科研中心主任施鲁燕指出当前课标研究存在局限于课标对课本内容具体要求的问题,应该关注到课标的每一个章节。施老师以具体课例《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为示范,以旧教材和新教材的对比重新看《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课时减少,内容凝缩的变化;将2003年旧课标和2020新课标进行对比看本课主线的变化,已经不仅是局限于人文主义内涵,更要侧重于思想解放运动与政治革命、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施老师以小见大,为大家开辟了新思路。

陈桂先在总结发言中高度赞扬了发言的老师们,高度肯定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并指出深度教研应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他对历史组近几年的教学成绩和教研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历史组的成功赢在担当,赢在团队,赢在教研,赢在执行,希望老师们强化自我修炼,打造精英团队,加强深度教研,做到知行合一。希望老教师老骥伏枥,充分发挥“压舱石”和“传帮带”的作用,希望年轻教师勤奋治学,敢于亮剑,勇于争先。高三备考已到关键时刻,心所至,梦必达,希望高三教师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精心打磨备考细节,用心育人,希望高一高二教师要有全局思维,关注高三,关心高三,助力高三。

本次历史大教研,为后续一中历史教学指明了方向,全体一中历史教师必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落实教研精神,促进一中历史教学精进臻善!

转自:“山东省胶州市第一中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