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铸魂风采异,立德树人智慧同——道德与法治学科开展同课异构活动
2024/1/19 15:06:32 阅读:136 发布者:
寒冬有暖阳,求索在路上。为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12月21日下午,郑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邀请郑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禹淑莲,历史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王占西到我校,联合开展《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会。
课程建设中心副主任窦晶晶主持活动
我校课程建设中心副主任窦晶晶主持了本次活动,此次活动分为三个部分:一、课例展示,同课异构;二、学科建设,专题汇报;三、专家指导,院校共育。
师院专家与我校教师一同观课
第一环节:课例展示,同课异构。道德与法治学科张利娜老师和黄安老师分别做了同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课例展示。
道法学科张利娜老师授课
张利娜老师和三3班的同学们共同上课。上课伊始,张老师先用一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曲把学生带到了那个浴血奋战的年代。课堂上,张老师带领学生了解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艰苦过程,让学生们感受到正是无数先烈和共产党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才有了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促进了学生的政治认同,让学生领悟革命精神内涵,爱党、敬党、跟党走,做党的好孩子。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讨
接下来,由黄安老师和五3班学生带来课例展示。黄老师用新旧中国对比引入课题,指出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接着,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谋求国家富强两个方面,带领学生感悟中国共产党奋战的艰辛。在谋求国家富强方面,黄老师以学生为中心,让同学们分享新中国成立后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最后“与先辈对话”的环节更是整节课的亮点,同学们热情洋溢,纷纷以书信的形式,向先辈们诉说自己的愿景,立志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道法学科黄安老师授课
学生交流分享
活动第二个环节:学科建设,专题汇报。我校道德与法治学科一级学科带头人李翠玉老师,以《德化春雨勤润物 法护幼苗馨满园》为题,从育人理念、教学教研、课程体系、延展课程四方面对我校道法学科工作进行全面总结与汇报。
道法学科一级学科带头人李翠玉老师
做专题报告
我校道法学科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一方面帮助学生在学“知”中内化学科知识,坚定理想信念;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践“行”中外化思想品质,实现课程育人价值。长期扎实的教学、丰富的活动,使道法学科组成果显著:课题《小学时事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的价值及其应用研究》获郑州市教学科研优秀成果奖;2021年,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评为“优秀教研团队”;我校道法学科6位老师先后获得获省市级道法学科优质课一等奖;我校道法学科获得郑州市教育局“学宪法 讲宪法”优秀组织奖,李翠玉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我校道法学科组织学生参加郑州市中小学时政评述比赛,获得优秀奖。
专家们认真聆听
活动第三环节:专家指导,院校共育。来自郑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两位专家,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肯定,纷纷表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禹教授首先赞扬了两位教师对教学的组织能力和我校道法教师的专业素养,然后对我校道法学科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和目标明确的教学实施表示高度认可。王博士不仅肯定了道法学科积极探索立德树人的实践,也从理论高度对思政课程的实施提出了宝贵建议。
禹教授和老师们积极交流意见
王博士分享交流宝贵经验
仰高笃行,知新致远。此次同课异构活动,不仅展现了我校道法学科教师不同的风采,而且形成了更多思维的碰撞,增强了集体智慧的凝聚,也为我校道法学科教师搭建了和郑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交流、学习提升的平台,进一步提升了我校道法学科教师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能力,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优秀接班人增砖添瓦!
转自:“郑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