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的目标设计(三):从单元目标到课时目标
2024/1/19 9:55:50 阅读:109 发布者:
在备课中,教师撰写课时目标时必须以单元目标为方向,根据单元目标的内容,每一课时要达成哪些学习目标,要解决什么问题,对单元目标有什么贡献,都要作细致考虑。
课时目标是指根据单元目标制定的每一课时的学习目标,是单元目标达成的基础,是对单元目标的分解和具体化表达,只有逐个完成课时目标,才能够实现单元目标。
其实很多老师更习惯于撰写课时目标,而不是单元目标,但老师们在制定课时目标时往往脱离单元目标,缺少更上位概念——核心概念的统摄,缺乏合理性,没有从教材整体、单元结构考虑,并且各课时之间缺乏衔接,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学习规律,影响了学习效果,难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课时目标以单元目标为方向,指向明确
核心素养下的课时目标应与单元目标匹配,课时目标的制定要以单元目标为方向,不能偏移或超出单元目标的设置范围。在单元目标统领下进行单元整体教学,保证每一课时的教学始终是在单元目标的统领下来实施的。
在备课中,教师撰写课时目标时必须以单元目标为方向,根据单元目标的内容,每一课时要达成哪些学习目标,要解决什么问题,对单元目标有什么贡献,都要作细致考虑。
二、课时目标是对单元目标的具体化和量化
单元目标具有高度概括性,它指明了一个单元整体教学最终达成的情况,但具体如何达成,达成到什么程度,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方法,都要在课时中做出具体的制定。换言之,课时目标应是实现单元目标的阶梯,只有分步达成了课时目标,才有可能达成单元目标。
因此,对于一个系统完整的单元整体教学,应科学地安排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而具体操作和落实,在课时中对单元目标具体化、量化,最终达成单元目标。
比如在初中体育《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单元教学中,一位体育老师设计了如下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见表1-5 。
单元目标中有一项“掌握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动作,并能在各种特定环境中与其他篮球技术结合完成该投篮动作,提高篮球实践运用与比赛能力”的目标,那么,在课时目标中就要体现出对该目标的重点突破,至少要在单元的部分课时中有所体现。
例如,第一课时目标为“通过各种练习方法,提高投篮时球的高度,能尝试协调做出运球下定点单手肩上投篮动作,能基本完成三分线外投篮打到篮板”,这就是与单元目标中“掌握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动作”保持了方向上的高度一致性。同时,几个课时依次达到“提高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动作的稳定性”,“完成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较好掌握单手肩上投篮和其他篮球技术的组合练习方法”,“在各种组合与模拟比赛的环境中运用投篮技术”目标,可见,每一个课时都具有高度的目的指向性,综合起来就是对总目标的实现。
再如在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物态变化》单元教学中,单元学习目标从科学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撰写,要达成该指向核心素养的目标,在课时目标中也要有所体现。结合课时的素养目标和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每个课时的目标,具体内容见表1-6。
总之,核心素养下的课时目标应指向单元目标,根据单元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将教材内容分解为教学内容,再依据各课时的素养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核心问题,匹配真实的情境,从而将单元目标转化为课时目标。教师在单元整体视域下设定课时教学目标可以使教学从分裂走向整合、从浅层走向深层,助力学生在系列化的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版权声明 | 本文内容来源于《新课堂理念下如何备好课》(新华出版社2023年6月出版)
转自:“桃李微教育”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