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教师发展中心围绕全区教研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服务学校,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教研工作覆盖面,明确工作职责,努力打造区、校联动,统筹协调,资源共享的教研体系,发挥教研在推动小学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作用。2023年小学教研室对全区4个学区的25所小学、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进行了教学视导,各小学在落实课程计划、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落实“双减”、“五项管理”等方面均基本实现了规范化。依据调研情况,我们认为,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方面有以下优势与不足。现将教学评估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教学视导旨在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发现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亮点”:协助学校分析、诊断问题,找出“薄弱点”;提出改进建议及措施,确立学校今后新的“发展点”。扬长避短,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每一次视导均听取各小学关于学校校本研修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情况汇报,进行了课堂听课、评课、备课检查、学科研讨、学生问卷和集中反馈,共听、评课1172节(其中A课率达到67.83%),学科覆盖所有课程,基本了解到各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教学常规的落实及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中的实施情况,并与教师们进行了座谈交流。在全员视导的当日,向各校领导班子及行政反馈了视导情况,并已书面的形式向每所学校提交视导报告,让学校及时了解课堂教学现状,便于学校工作的完善。
二、值得肯定的方面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书记、校长亲自负责,主管校长抓好具体落实,行政干部分工明确。从课表的编排、听评课地点的确定,教学工作汇报的撰写等方面都能严谨有序的做好落实。
(二)课程计划有效落实
能够按照市教委相关文件要求严格执行,落实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三)课前准备充分
各校都有集体备课、个人备课。备课有简案、祥案、电子稿备课等几种形式。有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集体备课有时间、地点、主备人。有单元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课时安排等,能够体现集体智慧,实现智慧共享。个人备课,课时数足,有富有成效的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
(四)教学过程科学合理
1.学科教学策略得到有效落实,注重知识的过程性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能按新课标的教学策略组织教学,各个环节内容充实,安排合理,体现到位。各小学课程开设较全,课堂教学效果好。所有小学都配备了专职音、体、美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教学中能够落实教学策略,对学生的指导方式多样,准确到位,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学科技能得到培养。
2.注重教学情景的应用,突出课程思政。
老师们都能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突出思政教育的情景贯穿全课,教学环节清晰且环环相扣,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3.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注重小组合作学习。
在听课过程中,教师都注重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学生经过思考,加以整合,基本上能总结出所学内容,师生的双边活动好。在听课中发现,小组合作时分工明确、讨论热烈、汇报有序,老师们都已注重小组合作的运用与探索。
4.评价形式多样化,课堂练习、课后作业设计合理。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已不再单纯的教师口头表示,而是通过鼓掌、握手、奖励贴纸以及同学互评等形式,给予学生肯定,除学习方面外,在常规教育、学习习惯、表现能力等方面也进行了多元评价。老师们的课堂练习设计、课后作业设计均能体现精心设计、科学合理、高质有效。
三、建议与举措
(一)强化教学中心地位,抓教学提质量。
学校要完善教研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营造全员参与教研,以科研促提升、以教研促教学、以营造教育科研促教师专业成长的浓厚气氛,做到研训有机结合;以市教委、区教育局,市教科院课程中心、区教师发展中心的专业技能评选活动为平台,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加强课堂教学、教学设计、作业设计、课程思政、跨学科融合等研究,将新课程理念根植于教学活动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打造学校教师骨干团队。
(二)抓好了教学常规,教学质量就有了保障。
一是坚持不断建立和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加强制度建设;二是坚持精细化管理,加大教学常规管理的检查催促力度,确保落实到位;三是加快学科课程整合,积极探索和实践;四是教学干部要带头走进课堂,增强课堂教学督导的针对性,及时对授课教师的课进行议课、研课,悉心指导。
(三)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各学校要在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要多想办法,牢牢抓住学校骨干教师资源,做好师徒结对工作,做实青年教师的培养,平时与他们多沟通、多交流,抓好课堂管理,狠抓学课标、研教材、精备课、上好每一节课,把提高教学质量落到实处。
在学校工作不断改进的同时,教师发展中心小学教研室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用力,为学校提供更好的服务与指导。
1.教师发展中心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将教学视导工作作为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抓手通过听取学校校本研修工作汇报,结合教研员随堂听课、评课及教研活动,有针对性的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及学生作业情况进行帮助指导。并将评课等级、主要亮点和不足记录等整理形成文字材料,及时有效的指导各校教学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完善和改进。
2.教师发展中心一方面常态开展专项教研培训,包括教学评一体化设计、课程思政、作业设计、新课标解读等,同时针对新教师进行三年递进式培训,结合各学校的需求,培训大体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基本功检测、职业素养等,力争让工作与学习共进。
3.教师发展中心已启动三年一周期的“青蓝工程”专项培训,第一批次教研员已与170名小学青年教师签订培养协议的活动。一年来,开展专项培养培训活动61次。本批次“青蓝工程”活动的实施,由区各学科教研员与学校部分青年教师结对,进行“点对点”“点对面”的针对性指导,在今后的工作中,会不断加大培养力度,旨为我区培养教育教学骨干以及教学研究工作的中坚力量。
按照是市教委、市教科院课程研究中心、区教育局的工作安排,结合我区实际,一年来主要开展了多项各级各类评比活动。在各项活动推进的过程中,局领导、学校领导给予了工作的指导与支持,也希望各学校在后期的工作中能够充分抓住各项评比活动的开展,为教师专业发展塔台铺路,让教师尽快成长,并逐渐走向成熟,进一步助推我区教师专业发展。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希望和困难并存。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教师发展中心会与区教育局、各小学和广大教师一同脚踏实地,积极探索,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规范管理中前行,在问题解决中提升,我区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定能够高质量持续发展。
转自:“小学教研在线”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