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研•教研简报】深度学习项目丨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双区联动教学观摩活动
2024/1/18 15:39:52 阅读:93 发布者:
为进一步探索深度学习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实践,落实2022年版新课标内容,2023年12月28日,小学语文学科河东·东丽两区联动课堂教学设计观摩研讨活动在东丽区华新小学隆重举行。
参与本次活动的有天津市特级教师、河东区教师发展中心小语教研员罗祎老师,天津市正高级教师、东丽区教师发展中心小语教研员朱家军老师,东丽区华新小学行政领导班子成员以及河东·东丽两区骨干教师们。
本次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河东区缘诚小学徐雯老师和东丽区华新小学田甜老师展示的两节课例——《狐假虎威》和《风娃娃》。第二阶段由教研员罗老师和朱老师对两节课进行课后点评和活动总结。
徐雯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狐假虎威》一课,本节课以新课标为理论依据,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思路。教学中,以“表演课本剧”情景入手,以学习任务群为载体,搭建了两个学习活动,利用学习单上的学习步骤作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关注故事角色的语言、动作,把故事讲好。在第一个学习活动中,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读好对话,演故事”,注重对于朗读的训练和培养。在第二个学习活动中,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理解词语,演故事”合作学习,关注语用能力,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的火花。最后,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展示本节课的最终学习成果。学生们课上学习兴趣盎然,将狐狸和老虎表演得活灵活现、绘声绘色。
田甜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风娃娃》,为了确保教学评的一致性,田老师设计本节课时紧密围绕第八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借助提示讲故事”,创设学习情境,从教学目标和评价入手,开展丰富多彩的有挑战性的活动。利用学习活动“讲故事”和“编故事”,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引领学生深度学习。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将课本中出现的词语进行分类,并按照不同场景讲故事,在讲好故事的基础上表演故事,借助书后的练习续编故事,最后推选出班级的故事大王。在学习的过程中,田老师引导学生体悟课文中的深刻道理,从而使语文学科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两节课后,教研员罗老师和朱老师对两节课分别进行评课。罗老师结合两节课展示情况,与老师们交流了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四个变化,即:学生语言的变化、学生动作的变化、教与学方式的变化以及关注语言表达。通过学习任务的创建,设计学习活动,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借助“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方式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朱老师对两节课也给予高度肯定。通过观课,朱老师认为两位授课教师真正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将新课标理念付诸实践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并且渗透思政理念,学科育人,在情境化学习活动中,做到“品之有味,学之无形”。
通过本次双区联动教研活动,老师们对新课标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对于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落实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教以潜心,研以致远,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河东区的小语教师们将不倦求索,努力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转自:“小学教研在线”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