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萍,笪韵 “运用新型GRR模式提升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实践探索”,《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12期,第35-40页
【摘要】帮助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者是教学的最终目标。然而,当前初中教学中仍存在教师不敢放手的问题。针对此问题,笔者合理调整渐进性责任释放(GRR)模式,以一节初中英语写作课为例,阐释如何通过教师导引、师生协同、合作学习、独立学习和师生共评等步骤逐渐引导和赋能学生,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任务,逐渐学会承担学习责任,实现从“要我学”到“我乐学”和“我善学”的转变。本研究表明,新型GRR模式能促使教师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为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新型GRR模式;学习责任;学习能力
【作者】朱萍,笪韵
【单位】上海市世外中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要素”,并将总目标第四条目标指向提高学习能力,要求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互助;学会反思和评价学习进展,调整学习方式;学会自我管理,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乐学善学”(教育部,2022:4、6)。
然而,“初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控制多’的问题,即教师重视‘教’,忽视‘学’,过于强调‘脚手架’的作用,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学生学得比较被动”(赵尚华,2019)。“在教师太过强势的课堂中,学生只有按照教师的设计按部就班地‘思考问题的答案’,而不是‘思考有什么问题可以探究’。长此以往,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弱化”(王天蓉等,2015:199)。也就是说教师越担心学生能力不够而采用“讲授–提问”式教学,学生越缺乏提升学习能力的机会,也就越无法乐学善学。所以,英语教学“更要关注学生是否‘喜欢学’,以及是否知道‘如何学’”(教育部,2022:50-51)。
本文将简述如何通过调整后的新型渐进性责任释放模式(Gradual Release of Responsibility;下文简称GRR模式)引导初中生使用学习策略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能力。
一、GRR模式及其调整
(一)GRR模式
GRR模式即渐进性责任释放模式,又称“学习责任转移模型”(钟启泉,2021:166)。此模式由学者皮尔逊等(Pearson & Gallagher, 1983)提出,目的是推动教师思考如何帮助学生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从而更主动地学习。费希尔等(Fisher & Frey, 2013: 2)指出,与教师、内容和同伴的互动是学习的必要条件;然而,这种互动不是无意识的,而是需要教师系统地将认知责任转移到学习者。
GRR模式通常分为四个阶段(见图1)。第一阶段为专题教学(Focus Instruction)。教师担任主导角色,向学生解释新的概念、策略或任务,展示正确的方法,并详细说明解决问题的步骤。学生以观察和聆听为主,以建立对任务的理解。第二阶段为教师指导(Guided Instruction)。学生开始尝试所学的新知识或技能,但在实践中仍然需要教师的指示和辅导。教师的角色是引领和答疑解惑。第三阶段为合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教师安排学生与同伴共同探讨和实践所学内容。在此阶段,学生承担更多的责任。此阶段是责任释放的深化阶段。第四阶段为独立学习 (Independent Learning)。学生独立练习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在此阶段,学生承担全部学习责任,而教师主要提供反馈和评估。
《新课标》在教学提示中建议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建构和内化新知,发展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在教学中放手,从关注教师教学行为的实际发生转到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效果(教育部,2022:40)”。GRR模式鼓励教师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在将责任逐步从教师转移到学生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提升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在‘责任转移模型’的展开方式中理想的学习是以循环往复为其特征的,责任转移模型的运用也得循环往复地进行”(钟启泉,2021:168)。“这种模型的实施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掌握了这些要素,课堂教学与教师研修的方式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儿童学习的质与量亦会飞跃地提升”(钟启泉,2021:174)。
(二)新型GRR模式
在实践GRR模式时,笔者发现此模式还需要调整。基于“教–学–评”一体化和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理念,结合英语学科特点,笔者将GRR模式调整为五个阶段(见图2):教师导引、师生协同、生生合作、学生自主、师生共评。
1. 将第一阶段的“专题教学” 改为“教师导引”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语言活动的主体”(教育部,2022:49)。因此,笔者将第一阶段改为“教师导引阶段”,旨在强调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引路人。除了展示和解释以外,教师还应设置情境、抛出问题、及时点拨,如引路人般带领学生通过观察、提问、思考、讨论等探究方式进行学习;学生除了作为观察者和聆听者外,还要主动参与任务、探究问题。
2. 将第二阶段的“教师指导”改为“师生协同”
“师生协同”更能体现出此环节为教师逐渐将学习责任向学生转移的过渡期。“学生的主动学习活动,伴随着与老师、同学的交流、沟通、合作、竞争等活动”,“这些活动本身,也典型地再现知识发现(发明)过程中人与人的相互依赖、信任、竞争、合作”(刘月霞、郭华,2018:53)。教师和学生相互依赖和信任,合力为完成任务做准备。教师仍需发挥指引作用,倾听来自课堂各个角落的学生的回答和提问,并给予及时有效的点拨。
3. 补充第五阶段“师生共评”
教师要有意识“让儿童自身也成为评价者。这是因为,学习的‘深度’终究是由儿童自身怎样看待学习、怎样依据元认知去自我调节学习的过程决定的”(钟启泉,2021:156)。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主动反思和评价自我表现”(教育部,2022:53)。笔者增加第五阶段“师生共评”,旨在提醒教师通过有计划有意识的师生共同反思,进一步促进学生运用学习策略,尤其是元认知策略。在此阶段,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前一阶段的表现或作品开展自我评价或同伴评价,亦可反思本课所学的收获及其价值。增加这一阶段能促进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养成,让学生感悟到学习的意义。
从图2可知,GRR模式并不是线性的,而是既可螺旋式渐进,也可循环往复的。比如,在学生合作学习后,教师希望学生再学习一个新概念或策略,可以再回到教师导引和师生协同阶段。又如,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可以将独立学习放在作业阶段,直接从合作学习进入师生共评的反思阶段。实践此模式的关键是,教师要通过精心的设计和高效的方法帮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逐渐将学习自主权和学习责任释放给学生,推动学生运用知识和学习策略,成为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者。
二、应用实践
下文以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英语(牛津上海版)》八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Module 2 Unit 4“Newspapers”的第五课时——新闻报道写作课(沃振华,2010;下文相应简称“本单元”“本课例”等)为例,呈现如何运用新型GRR模式帮助学生学习和体验新闻报道类文本的写作策略,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教师导引阶段:明确任务,开始策略指导,准备释放责任
1. 基于单元主题,设计真实学习任务
教师“要以主题为引领”,“引导学生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而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策略,围绕主题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解决真实问题,达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教育部,2022:49)。基于单元主题的真实学习任务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真实问题,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从而更自主地承担学习责任。
本单元主题为“大众传媒”,从呈现不同形式的传媒语篇入手,启发学生关注新闻的特征和意义。本课例引导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报道“14岁生日庆祝活动”,既指向学生写作策略的培养,也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总结运用单元所学语篇的共同特征撰写有价值的新闻。
学生已在本单元阅读了一些新闻报道类语篇,但尝试写作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因此设计真实的写作任务可以减轻学生的畏惧,提升学习体验感。此外,学生一直依赖教师提供评价量表,缺乏自己制订评价量表的经验。为将学习自主权和学习责任释放给学生,教师将引导学生在执行写作任务过程中共同生成体现新闻报道特征的评价量表,以此来指导写作和评价。
2. 分享目标,明确任务,激发学生动机
在导引阶段,教师需要通过有挑战性的真实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并通过分享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学生“依据目标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状况进行判断和评估,有利于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激励,主动发展”(梅德明、王蔷,2018:107)。
上课伊始,教师先展示学校官方公众号的视频报道,播放学生刚经历的14岁生日系列庆祝活动短视频,引发学生回忆当时参观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a visit to Nanhu Revolutionary Memorial Hall)、定向越野(orienteering)、小组环保项目(Earth Day Project)等,然后展示公众号的征稿活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关注征稿重点,即本课写作任务,并明确写作目标:学习如何写新闻报道。有了充满挑战的真实任务和明确的目标,学生有了承担学习责任的动机和写作的方向,开始跃跃欲试。
3. 激活已知,开始策略指导,准备释放责任
教师请学生回忆所参与的14岁生日系列活动,激活已知,为自主写作做准备。接着开始写作策略的指导:避免报流水账,应选择一则事件作为写作主题,并思考事件背后的意义。当学生泛泛而谈选择某事件原因,如“I choose Earth Day project because it’s very meaningful.”时,教师追问:Why do you think it’s meaningful? 并点拨:Who will be our readers ? News reporters think about the meanings of the event towards their readers. 通过追问和点拨,教师引导学生树立读者意识,思考报道内容的价值,并将学生的选择及其理由提炼后呈现在屏幕上。
在导引阶段,教师可以基于单元特征利用不同的方法展开教学:如分享目标明确任务,示范学习策略,将学生引入真实情境后通过回忆所学、观察预测等任务激活已知。同时,教师开始着手准备释放学习责任。学生是任务承担者和活动体验者,通过教师的导引建立任务意识并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参与任务完成的准备工作。
(二)师生协同阶段:回顾旧知,建构新知,逐渐释放责任
此阶段是教师逐渐将课堂责任向学生释放的过渡期。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师生协同深入学习探究,解决任务中遇到的困难,为达成目标一起努力。
1. 回顾所学,共同建构新知
在传统的写作课上,教师往往直接讲授写作方法和步骤,学生被动接收,缺乏师生共同学习的宝贵经历。教师要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成为意义探究的主体和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者”(教育部,2022:50)。新型GRR模式鼓励教师和学生一起建构新知,让学生逐渐成为课堂学习探究活动的主体。
学生确定好主题、选择好重点报道的事件后,教师引导学生回溯本单元刚学完的新闻报道类语篇,分享与新闻报道写作相关的已知。学生回忆所学,说出关于新闻报道的内容结构、语篇特征及写作步骤等零散知识点。教师边追问点拨,边板书重点,通过三列板书总结归纳学生的产出,当堂生成新闻报道的内容结构、语篇特征以及写作步骤(见表2)。在师生协同下,学生体验如何梳理整合旧知、为独立写作搭建脚手架的过程。
2. 师生协作,设计采访问题
教师请学生站在记者的立场提出采访问题,并引导学生归纳该问题所指向的新闻报道要点,理清写作的必要内容(见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教师逐渐释放责任,学生聆听同伴提出的问题后并没有坐等教师归纳总结,而是主动参与总结提炼要点的过程。
(三)师生合作学习阶段:直面互动,共同讨论,深化责任释放
教师提供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为的是引导学生与同龄人互动协商,合力解决问题,从而实践应用所学。合作学习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新知的内化程度,同时提升学生责任感和协作能力。该阶段是责任释放的深化阶段。
需强调的是:虽然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点拨和启发的责任并没有减轻。责任逐级释放模式从不提倡教师放养式教学,而是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基于主题和任务有效分工和合作学习,共担责任。
1. 互相采访,丰富写作素材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和所有其它小组成员的学习负责”(Johnson et al., 1991: 16)。为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学生需要明确自身的学习任务并承担责任。
在本课例中,学生的任务就是采访同学并记录同学的回答。有了前一阶段共同设计的采访问题,学生已经有信心和意愿承担责任并完成采访任务。在互相采访的过程中,学生体验新闻报道的材料收集过程,也尝试从他人视角收集事件信息,丰富自己对于事件的了解和认识,为写作任务积累丰富素材(见表4)。
2. 共同修改,学会筛选素材
新型GRR模式并不是线性的,而是可以循环往复的。为帮助学生共同生成评价量表,教师在此环节再次发挥导引作用。教师展示一篇14岁生日通讯稿初稿中的采访部分,请学生根据之前总结的新闻报道特征,共同修改文稿(见表5)。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如何结合采访所得撰写新闻报道,而且进一步明晰新闻类语篇的客观性特征,为后一阶段独立写作做准备。
3. 共同讨论,生成评价量表
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再次回顾所学,在板书上寻找新闻类语篇的要素和写作方法,共同生成评价量表(见表6)。它既是学生独立写作的依据,也是同伴互评的参考。
通过生生合作,学生能够互惠学习,互相促进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升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能力。从表6第三列可以看出,通过新型GRR模式,学生逐步承担责任,完成定选题、采访收集素材、选材、生成评价量表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学生明确了完成新闻报道的方法和评价标准。整个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效的方法指导和责任的逐渐释放,赋予学生更多发挥自我能动性的空间。
(四)学生独立学习阶段:承担责任,独立执行任务
此阶段是学生自主承担学习责任的阶段。在独立执行任务过程中,学生不仅运用和巩固所学,还能开展迁移创新,从而获得成就感。
本课例中,由于前阶段的深度参与,学生已清楚该如何按照评价量表完成习作。教师在此阶段可以走动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表现,随时发现需要帮助的学生,给其提示或点拨,也可以及时拍摄或录制一些学生表现或作品用于师生共同评估阶段。
(五)师生共评阶段:评价成果,反思收获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梅德明、王蔷,2018:107)。在此阶段,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前一阶段的表现或作品开展自我评价或同伴评价,亦可反思本课所学的收获和价值。该阶段是对原有GRR模式的有效补充,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培养。
在本课例中,教师呈现一篇当堂完成的习作,邀请学生根据评价量表展开评价;而后,再请习作作者针对同伴建议给予回复。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学生共同协商修改展现在电脑屏幕上的作品,提升评价和修改能力。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当天所得,并布置回家作业:根据评价量表完成对同伴习作的评价并修改自己习作。此作业要求学生继续作为评价者和修改者运用所学,改变了传统写作课教师是唯一评价者的认知,进一步促进学生承担学习责任。
三、反思与感悟
“学习者主动参与的教学是有价值的教学”(周振宇、盛群力,2021)。新型GRR模式鼓励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如何有效释放学习责任,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学习者的参与度。此模式既打破了教师对学生的过多控制,又避免了另一个极端的放养式“自主学习”,使教师的教更智慧,学生的学更可见,使英语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合作的探索之旅。
(一) 教师的角色转变
教师要更新理念,把学生发展需求放在第一位。教师的作用在于“形成有意义学习得以产生的促进性教学氛围(钟启泉,2021:164)。新型GRR模式倡导教师成为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探究的引路人和协助者。在本课例中,教师没有直接传授如何写新闻报道的方法,而是通过创设真实任务,引导学生运用写作策略突破写作难点,逐渐将学习的责任释放给学生,助力学生独立自信地完成写作任务。角色的转变给教师带来全新的挑战,教师备课时需要做好充分预设,才能在课堂上精准把脉、智慧点拨,帮助学生建构意义、获得能力。
(二) 学生的学习可见
“佐藤学教授认为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其核心就是学生的学习”(钟启泉,2012)。新型GRR模式倡导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要求教师设计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并充分展现学习的进展。在本课例中,教师在导引阶段明示目标和任务,在师生协同阶段辅助学生回顾所学建构新知,接着放手让学生与他人合作收集素材,并通过共同修改例文当场生成评价量表。精心设计、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不仅展示学生逐渐承担学习责任的过程,而且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写作的完整流程,从而能够独立写作。
(三) 评价的方式多元
“对于学生而言,来自教师的评价和他们的自我评价有助于他们及时反思和调控学习行为,改进学习策略,进行有效学习,不断迈向更高的目标”(梅德明、王蔷,2018:109)。新型GRR模式提倡在课结束前通过师生共评提升学生反思能力,促进学生元认知的发展。在本课例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生成,运用表扬、鼓励、追问、提示、补充、提炼等方式引导学生逐渐承担学习责任,评价贯穿课堂全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转自:“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