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报道 | 绍兴诸暨:冬日送教暖人心 携手并进促成长——诸暨市小学科学“送教下乡”活动
2024/1/18 14:36:45 阅读:73 发布者:
冬日送教暖人心
携手并进促成长
——诸暨市小学科学学科“送教下乡”活动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为促进诸暨市小学科学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诸暨市小学科学教师业务素养和课堂教学水平,2023年12月21日~22日,在诸暨市教育研究中心组织下,市小学科学团队老师分别来到店口镇启诚小学和枫桥镇王冕小学,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活动安排
01
课堂展示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
01
吴李泽老师的《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帮助学生认识热传递的方向,指向核心概念“热量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并趋于平衡”的建构。学生通过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了解牛奶和热水热量的变化,再将实验数据整理成折线统计图,让学生直观地看出最终热传递会趋于平衡。再通过提问“热水和牛奶平衡后为什么温度又下降了”引发学生思考,将热传递进行延伸。最后举例“生活中为什么会感觉到冷”将课内知识积极拓展到了生活中。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02
吴洁慧老师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关注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借由“设计包装盒”的小任务,通过模型建构,对比观察等探究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物质运动相关科学概念。学生从日常生活积累的经验出发,进行预测,实践,记录,汇报活动。三(1)班的同学们动手动脑,从课堂到生活,感受运动蕴藏的无穷奥秘。
《弹簧测力计》
03
魏萃菲老师通过学生熟悉的科学观念入手,讲解原理,随后通过破坏性实验橡皮筋拉断,启发学生对橡皮筋最大量程的思考。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得到力的单位等关于力的知识,引出弹簧测力计。课堂上安排了两项活动:一是认识弹簧测力计,二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魏老师引导学生亲身感受不同力的大小,让学生先估测、后实测。研讨部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总结归纳,进一步认识弹力的概念和弹力在生活中迁移。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04
张佳敏老师用一个“会吐泡泡的纸杯”作为课堂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出本堂课的关键——橡皮筋。设置了两个活动:一、学生用手拉橡皮筋,让学生体会拉橡皮筋的感受,同时观察橡皮筋的变化,使模糊的前概念变成科学的概念。二、小组讨论并思考: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之间的关系,紧接着用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猜测。最后,学生利用数据分析的结果,在知道小车行驶距离的情况下,反过来对橡皮筋圈数进行预测,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再一次巩固。
02
评课研讨
12.21
店口镇启城小学
吴李泽老师和吴洁慧老师课堂展示结束后,教研员祝老师带领全体教师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精彩的评课研讨交流。两位老师对各自的教学设计、预期效果以及不足之处与大家进行了真诚的交流。听课老师也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大家对小学科学课创设情境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刻地讨论。创设情境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作为教师,不能为了创设而创设。教师应该从孩子身边出发,基于孩子的生活经验来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22
枫桥镇王冕小学
对于魏萃菲和张佳敏老师的课,大家也各抒己见,表达对这两堂课的看法。肯定了两位老师的精心设计,艰苦付出,也提出了各自的疑问,并且对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进行了着重研讨。实验教学的数据分析主要分成以下三步:一是自己小组数据分析,二是全班数据分析,三是特殊数据分析。对于不同的实验数据,教师应该在备课阶段就做好几种预设,将学情好的与学生基础较弱的分别进行讨论,预设好当学生出错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地引导。
03
活动总结
最后,教研员祝老师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并感谢了店口镇启诚小学和枫桥镇王冕小学的热情欢迎和精心准备,以及对研修团队成员和教研员结对老师提出了要求与建议。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每一次研训活动都是一次科学思维的深化,是一次教学理念的更新,是促进课堂教学实践提升的有效途径。本次教研活动促进了各校之间教育资源的互通共享,相信老师们能立足核心素养目标,聚焦课堂,积极将新知新学融入教学体系,实现专业成长!
END
来源:诸暨小学科学公众号
转自:“小学科学教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