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鉴赏创意表达中习得表达
(一)感受与文本表达落差
所谓与文本表达落差,就是读者表达水准与文本表达之间存在的差距。正是由于这种落差而产生了阅读兴趣,并设法弥补落差中产生表达的冲动。
1.意象聚焦
散文离不开意象。如老舍的《母鸡》,母鸡是母亲的意象,对母鸡叫声的讨厌,实际上是对小时候不理解母亲的检讨。赞颂母鸡是在赞颂母亲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等崇高品质。绝大多数散文作者的情感体验是发自内心的。为此,从内容取舍和意象上探究文本的创意表达是很有必要的。
2.情感渗透
创意表达体悟作者情感体验是阅读散文的核心要义,假如不能从语言文字中体悟情感,那就难以领会作者的心声。如老舍的《草原》从草原宽广、宁静,少数民族热情好客等方面,展现了民族大团结的画面,从而把读者带入了陌生而辽阔的内蒙古草原。而《猫》是老舍于1959年创作的一篇散文。该文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描写了猫老实与贪玩、黏人与孤傲、胆小与勇敢三种矛盾的性格,塑造了猫的古怪性格。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与猫之间的细腻情感。一是标点的运用。如“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词语间本应该用顿号,这里却用了逗号,说明对猫叫声的关注。二是加上语气词。在句子中加上了“吧”“呢”“啊”等语气词,就显得柔很多,温情和关切,喜爱和赞美跃然纸上。三是时间用词。如“成天”“一天一夜”“几个钟头”等说明了关注而喜爱。四是同一句式反复出现,由“它”和“它们”开头的句子在文中出现16次,给予读者以连绵不断、连珠串玉的牵挂。同一作者前者气势雄伟,后者凝练细腻。
3.含蓄幽默
散文的含蓄与幽默能给读者带来精神的洗礼与艺术享受,也是写作表达的高阶追求。
一是含蓄。它是指意思含而不露,表达委婉,耐人寻味。《灰雀》一文,当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最漂亮的灰雀不见了,正好遇见在场的小男孩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猜测灰雀的不见可能与小男孩有关)当听到小男孩说:“没……我没看见。”从小男孩的言语中列宁心中已经有数了,但不点破。而是委婉地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用惋惜的口气提醒小男孩,但力度还不够,列宁就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再次提醒男孩。当男孩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他还活着。”已经变相承认了。列宁接着用疑问的口气说:“会飞回来?”提醒男孩觉醒。灰雀飞回了白桦树,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是在提醒男孩所犯的错误。列宁的话承担着教育和呵护男孩的双重责任,含蓄隐秘的话中有话体现出伟人的智慧与品质。
二是幽默。幽默是形容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白鹅》作者丰子恺是漫画家,它用漫画家幽默的言语笔触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从白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落笔,吃相是重点。如鹅吃冷饭要具备三样东西:水、泥、草;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吃了一口饭,饮一口水,再吃泥和草,相距再远也从容不变,滑稽、幽默。
寻找与文本表达的落差是欣赏表达的重要前提,而这种落差的发现离不开学生已有的表达基础、生活经验和审美情趣。
(二)欣赏文本独特的表达
1.语言特色
作者不同语言风格也不同,这是散文个性化和多样性的具体表现。创意表达要从鉴赏作品语言文字运用着手。
一是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语文教学成功的标志之一。仅靠阅读作者的一两篇课文,是很难领悟和提炼出作者的表达风格的。整本书阅读,由于样本丰厚,为提炼创意表达风格提供了样例前提。
二是群文阅读。部分作家没有散文集,可以通过搜集作者的系列作品组织群文阅读。如老舍的系列散文作品,阅读时最好按创作时间轴排列有序阅读,这样便于探索作者创意表达风格形成的轨迹,完整地把握其风格。
三是对比阅读。散文对比阅读很重要,对比阅读能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比较可以是同一时期不同作家,不同时期不同作家或同一作家,不同性别和地域作家等。比较是手段,提炼风格是目的。如老舍散文语言通俗、整齐和感情细腻;萧红作品具体形象,画面与色彩感强;鲁迅先生的作品含蓄、生涩和犀利。
2.语言艺术
一是省略。省略是散文的留白,表现在故意省去某部分和运用省略号省略等。如《穷人》是一篇运用省略号的典型文本。题目是穷人,但文中没有一字提到桑娜一家是穷人,他们反而是品行的富翁。关于桑娜的心理描写用了11次省略号,既给读者留足遐想的空间,又避免点到人物的痛处。
二是细节。散文也是整体决定成败,细节出彩。细节是语言艺术精妙之处。如《草船借箭》11 次写到诸葛亮说,但只有借箭成功最后一次说的前面加了“笑着说”,可见在借箭谋划和准备过程中诸葛亮内心的波澜起伏。
三是变化。即同一篇散文中前后部分不同言语风格的运用。如《搭石》一文,在什么是搭石,搭搭石部分用的是介绍性说明语言,而走搭石部分是浓墨重彩的文学语言。《落花生》中种花生、收花生部分是简洁独白体语言,而尝花生、议花生是层层递进的对白体语言。
3.文本结构
所谓文体,简单地说就是语言特色和结构形式。结构是散文的重要特色。
一是对比式。对比是写作常用的手法,有明比,如《母鸡》《“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有暗比,文中没有出现被比较的对象,是暗中比较的结果。如《白鹅》中尽管没有出现其他家禽,但它的特点是通过与其他家禽比较得出的。类比,就事物之间的相通性比较。如《落花生》一文的花生特性与做人道理比较。
二是整齐式。这类结构形式采取的是部分之间整齐划一,能起到很好的渲染情境的作用。如《秋天的雨》《大自然的声音》《四季之美》等,充分展示了部分整齐性和内容的完整性,是一种整齐、对称美。
三是创新性。所谓创新性是打破结构的惯性思维,采用使人耳目一新的结构。如《鸟的天堂》把鸟的天堂整体切分为榕树和鸟的活动两部分来写,好处在于能区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方法不同,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语言风格不同;同时能把两部分交代得更加清晰,相得益彰。颠覆结构,是与常规思维反其道而行。如《圆明园的毁灭》应该重点写圆明园怎样毁灭,恰恰相反,作者重点写的是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毁灭仅占结尾的一小部分,辉煌毁于一旦,深深刺痛我们的心。多线结构,是指文章采用两条或多条线索。如《刷子李》中刷子李和曹小三两条线索交替推进,相互衬托;多条线索明暗交叉结构。如《珍珠鸟》中小珍珠鸟对“我”越来越信任,有“我”与小珍珠鸟两条线索交叉推进,暗线是小珍珠鸟能在“我的肩头睡着了”的放肆,是基于老珍珠鸟也对“我”越来越信任这一暗线的提示。
(三)内化中习得创意表达
1.鉴赏中得法
散文阅读鉴赏是关键。尤其是内容、体验与表达相吻合是鉴赏的重点,并且要在鉴赏中习得创意表达方法。
一是文体分类。散文内容宽泛,包括写景状物、写人记事、民俗风情、传闻轶事等。探究散文的创意表达方法。首先,进行散文分类,便于探究不同类型的表达特点,采用演绎思维。然后,分类提炼创意表达方法。如探究《落花生》这类借物说理文的表达“奥秘”,教学中可以分三步:首先边读边画出表示“物、人、理”三者关系的关键词;其次议一议父亲由物到物、由物到人、由人到理的说理过程;最后比一比,找到“物”的特点与“人”的品质之间的“相似性”。
二是细节揣摩。散文细节是关键,是出彩的标志。如《白鹅》是丰子恺的“名家之作”,细节描写出神入化。
如,“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刻板、讲究的吃相;从容不迫的步态,以及与狗的猥琐形成了鲜明对比,白鹅的“高傲”诙谐幽默,主要源自于其漫画家独特的观察与幽默的笔触思维。一切景语皆情语,《白鹅》创作于抗战时期,作者避难于重庆乡下一处极其简陋的平房中,看似是写白鹅,实则是借白鹅表白自我处变不惊的理想人格、平民心性、名士风骨和刚正不阿、坚守品性的精神。
三是整体关联。一篇散文是一个严密的整体,整体决定成败,包括内容、结构和言语整体融合。探究散文表达缜密性是习得创意表达的关键。如就《跳水》一文提出了两大探究性问题:是谁让船长的儿子爬上了帆船桅杆的最高横木的?船长为什么要举枪逼儿子跳水?前者,除了猴子逗孩子,孩子生气而追猴子的直接因素,还有帆船返航,天气晴朗,海上风平浪静,水手们放松而集中到甲板上拿猴子取乐的间接因素。影响船长决策的因素有:孩子从小生活在船上,熟悉水性,跳水没问题;海上风平浪静,跳到海里安全;甲板上有二十来个水手,他们具备及时营救技能;船上有完备的施救设备;船长手中正好握有一支枪;船长估算孩子从桅杆横木能跳入海里;用枪逼儿子跳水是唯一的选择。通过这样关联性的揣摩,该文的缜密性无论是内容、结构,还是语言都显而易见了。
2.练习中悟道
一是课后练笔题。课后练笔题是阅读理解后的练笔。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后练笔题:“你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写一段话和同学交流”。同类型的课后练笔题教科书安排了11次,三年级3次,四年级3次,五年级2次,六年级3次。针对的是单元语文要素、课文重点段落和单元写作的重难点。
二是课后“小练笔”。教科书课后习题中的“小练笔”,目的是为了促进读写结合,由读向写转换。向课文学习表达,是为了培养学生随时随地提笔写作、记录生活的习惯,其次还承担着为单元习作得法与悟道的任务,是针对单元习作对接练笔。教科书共安排了19次,三年级6次,四年级5次,五年级4次,六年级4次,数量是比较可观的。
三是习作单元“初试身手”。习作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完成一篇符合要求的习作。该单元由单元篇章页、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单元习作构成。“初试身手”位列“交流平台”之后,是知法之后的实践内化,单元写作的前期重点训练。“初试身手”教科书中安排了8次。
3.创作中提升
教学中要努力落实习作的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转换,解决学生“怎样写”的困难。同时要巧用多元支架,解决学生无物之难、无序之难和无法之难。做到“教—学—评”一体化的叠加式推进。
一是攻克单元习作。单元习作是习作教学的主阵地,攻克单元习作是习作教学的核心目标。首先,单元习作包括常规单元习作、习作单元习作、阅读策略单元习作和综合性学习单元习作,要分类落实。其次,厘清学段特点,如第一学段,以童话体为主。第二学段,观察习作是重点。第三学段,纪实习作是核心。最后,明确训练重点,教科书中 62 次单元习作中有12次是想象类习作,占单元习作总数的近 20%,教学创新给予习作教学的使命。
二是参与活动习作。开放教学,与自然、社会、家庭等关联紧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教学纽带。如学校要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融入社会等活动,需要有计划、方案,过程记录,活动后总结与成果分享。这是为让孩子尽早融入社会,承担其社会责任奠基。同时还需要组织参与征文活动,如“迎亚运我做主”“疫情中我的一家”等与时代相融合的征文。还有就是参加各类习作竞赛活动,如快速作文、创意作文等。这些习作活动是习作教学的重要补充,要正确对待。
三是养成自主习作。习作能力是日积月累长期训练的结果。习作教学要努力由课内、校内导向课外,由命题导向自由个性,由被动强迫导向自觉自主。散文“形散神不散”,便于学生兴趣激发和潜质发挥。
散文独特体验和创意表达的融合是其核心特点。散文不仅是鼓励创意表达的需要,更是净化心灵、放飞自我的需要。(作者单位:浙江杭州新安江第一小学)
转自:“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