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研”途皆知识,“学”中育能力

2024/1/18 9:59:56  阅读:84 发布者:

“研”途皆知识

“学”中育能力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培育指向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切实提升初中地理教师研学设计和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专业水平,20231215日,广东省初中地理学科教研基地(深圳)有幸邀请到《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主编 雷鸣老师带来《地理研学与实践力培养路径》专题讲座。本次活动由深圳市初中地理教研员、广东省初中地理学科教研基地(深圳)负责人张静老师主持。

什么是“地理实践力”

讲座开始,雷老师开门见山,指出研学活动就是一种调查研究,是一种深入自然和社会,发现和研究现实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的科学探索手段。世界是本书,地理实践就是阅读这本书。伴随着雷老师的脚步,我们一起走进研学实践的世界。

地理实践活动的类型

 雷老师使用了大量的实例,向我们展示地理实践活动的类型,可分为校内实践、社会调查和野外考察三大类。一是开展校内实践,如:地理实验、小制作等形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培育学生对于实践过程进行思考。二是进行社会调查,如:自然遗产如何保护、地理眼看雨岔谷等活动,则更能增强学生了解身边地理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三是组织野外考察,鼓励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追根溯源,验证和发现真理。

地理实践力培养路径

在分析了地理实践的类型后,雷老师又为我们指明地理实践力的培育路径。

1.

敏于观察,练就一双“地理眼”

教师要注重在平日的学习中就培养学生用地理学科的视角,即自然地理学科要素和人文地理学科要素的角度观察事物,欣赏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

学会欣赏,能够感知事物之美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研学中感受自然事物的静态美、动态美,人文事物的文化美、创造美、历史美。当学生发现事物的奇妙之处,才能进一步激发探究的意志和兴趣。

3.

综合分析,能够找到问题根结

学生对于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能够综合自然、人文等多要素思考并寻找答案。

4.

研学旅行,落实教育双减

具体路径有:成立研学兴趣小组、开展短途周边研学活动、参加省市研学活动、设计研学课程等。

雷老师还从研学方案设计与研学组织方式的角度,对几次大赛的研学活动组织进行了回顾,并分享了红色研学主题活动实践案例,设计该类研学需要注重教育性、史实性、体验性。

互动环节,基地成员夏利莉老师提问“研学活动中,评价的设计如何更好实现评估目的和作用?”雷老师举例说明这一问题,要先选定评价的主体,然后对应不同的评价内容、形式和指标进行设计,其中行前准备、行中记录和行后总结三大内容必不可少,还要体现教育性和安全性。李娜老师提问:如何把研学实践和国家课程相结合开展项目式学习?雷老师指出,地理学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学科,把研学转化为校本课程,是对于国家课程的补充。结合国家课程的学习,学生更能把真实环境中的问题与课程知识对接起来,这对于学生能力提高有很大帮助。

讲座最后,张静老师作活动总结,强调地理教师是否能够带着“地理眼”看问题,考验着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雷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为我们今后在乡土资源的开发、真实情境的选择及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等方面打开了思路。

转自:“深圳市省级初中地理学科教研基地”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