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员论坛】乌鲁木齐市第十届教育科研月教研员论坛
2024/1/11 14:51:22 阅读:102 发布者:
教研花开金秋季,同心掬得满庭芳
别过夏花灿烂,秋天御风而来。为充分发挥教研员工作的重要专业支撑作用,更好地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教育管理决策,推动乌鲁木齐市教育教研的高质量发展,10月13日下午,乌鲁木齐第十届教育科研月教研员论坛在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召开,本次论坛乌鲁木齐市教育局刘志斌副局长莅临现场,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文科部主任、中学语文教研员岳学贤老师主持,全市共有近80名教研员及兼职教研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首先,第四届全国中小学外语名师、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中学英语教研员蔡蓉老师以“搭台促教研,引领助成长”为主题分享了自己的教研工作经验。蔡老师谈到教研工作人员要搭建教育教学研究平台,引领并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必须做好三件事。一是心怀教育热情。教研员要有大格局,要高站位、宽视野,要钟爱教研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不断学习,提升综合能力的同时还要做到与时俱进;二是精进专业能力。主要从“具备学科知识能力”“了解学情、教学实际”“研究考纲、最新动向”“不断探索促进教师发展的研修机制和模式”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述;三是提升信息素养。21世纪是信息时代,处于信息时代下的教研员,要敏锐捕捉信息、果断筛选信息、准确评估信息、自如应用信息,发挥自身优势去改进一线教学,帮助教师成长。
其次,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美术教研员薛俊红老师以“以研促教 以美育人”为主题,主要从教研的共性和美育活动的个性两个方面进行了交流。在教研方面,薛老师从“镜——以史为镜,向前辈致敬”“精——精益求精,保持工匠精神”“竞——千岩竞秀,竞技的背后是风景这边独好”“静——宁静致远,孤独的路上携初心远行”“境——学无止境,终身学习的态度”五个角度分享了自己的教研体会。薛老师用“传承”“破茧”“彼岸”三个关键词介绍了乌鲁木齐中小学美育活动的开展。“传承:守正创新”主要通过“博物馆、非遗作品进校园、把24节气与传统节日带回家、美术作品中的党史故事、学习普及先进文化”等方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破茧行动”中的“破”利用网络打破区域课堂限制,搭建丹青耘课堂,“茧”利用环境打破校园单一授课,进行馆校结合,“行”利用名师资源打破教师培训,使学习多元化,“动”利用联盟打破团队孤军奋战。“彼岸:目标”,美即行到水穷,育即坐看云起,各美其美:美育多元;每人之美:育美塑人;美美与共:美之荣耀;天下大同:美育繁荣。
再次,乌鲁木齐市高中物理学科带头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物理教研员张丽老师分享了题为《勤学笃思 躬身服务——做教师成长路上的同行者》的教研故事。面对天山区物理学科多层次的师资、特殊的生源结构等现状,为了更好的发挥教研引导、服务的职能作用,张老师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一是要勤学笃思,做教学研究的先行者。教研员需要卸下自己曾经身为教师的荣誉,再次成为“教研员学生”,虚心向有经验的教研员请教学习,深入研读课标,新教材,研究学校教研组、研究教师、研究学习规律;二是要躬身实践,做教研实践的参与者。张老师及时收集一线教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一线教师工作中的痛点、难点、盲点问题为选题,与教师一起开展研究。三是要倾心服务,做教师成长的促进者。针对天山区师资现状,主要通过创建团队和创新教研方式两个方面展开教研活动。坚持以教师的发展为本,真诚服务教师团队,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四组一师”促进团队发展模式。
最后,乌鲁木齐市教育局刘志斌副局长对本次教研员论坛的交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他也指出全体教研员应在本次论坛基础上,开拓思路、潜心研究、立足实践、勇于创新,提升自我的学术研究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专业指导能力和教育测评能力,能够针对教育改革发展中新出现的问题,交出满意的答卷,切实发挥教研支撑作用。
三位教研员用心、丰富、饱满的教研论坛,精彩纷呈,与会者收获满满。论坛是学术和思想的碰撞,教研是融入了思考的工作,思考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沉淀。本次论坛的举行为教研员提供了开放教育思想、发表教学观点、叙述教研经历、探讨教改方向的平台,进一步激发了教研员们求实的态度、拼搏的干劲和远行的动力。为教发声,为研而论,我们一直在路上!
转自:“教研员在行动”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