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视域下小学语文生长性作业的实践研究
蒋燕芳
常州市武进区遥观中心小学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大单元教学视角,设计丰富多彩的生长性作业,帮助学生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获得能力生长。生长性作业包括基于课程标准,能让学生在口语交际、随文练笔中提升专项语文能力的应用性作业;以议题和任务形式,帮助学生融合并掌握各种语文要素的拓展性作业;结合传统节日、艺术活动展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探究性作业。这些作业都基于大单元教学视域展开,能帮助学生发展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生长性作业
作者简介:蒋燕芳(1987—),女,江苏常州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遥观中心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引用格式:[1]蒋燕芳. 大单元教学视域下小学语文生长性作业的实践研究[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23, (11): 56-5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简称为《课标》)提出教师“要合理安排不同类型作业的比例,增强作业的可选择性”,还提出“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作业,针对学生素质水平和个性特点提出意见,及时反馈和讲评。”[1]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多元化、多层次的作业,帮助不同能力的学生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根据这一理念,教师可以设计生长性作业。这类作业以大学科、大单元为视角,以促进学生素养“生长”为特质,以结构化、项目化的方式进行作业设计与推进,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
一、基于课程标准,设计应用性作业
(一)口语交际类,发展语言能力
作业设计必须符合《课标》的要求,这样才能让作业目标更有针对性。为此,教师可以围绕语言学习的要点,多设计一些应用性作业,让学生自主开展探究活动。《课标》认为,学习活动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口语交际融入其中,“引导学生提高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逐步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规范性”。教师可以设计口语交际类大单元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层层递进的任务中逐步提升语言能力。
比如在学习《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金字塔》之后,教师可以围绕“如何有条理、有特点地介绍世界文化遗产”这个学习目标来设计单元作业。具体来说,可将该作业分为三个小作业,渗透到单元学习的各个环节。
作业一:“阅读课文说感受”。学生阅读本单元的每篇课文后,围绕“这篇文章介绍了文化遗产哪方面的特点?作者用了什么写作结构,如何筛选详写和略写的内容”等问题参与小组互动交流。
作业二:“拓展阅读信息,搜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学生在完成本单元全部作品的解读后,要上网拓展阅读,了解江南园林等中国文化遗产,并结合思维导图、表格等思维可视化工具完成作业。
作业三:“创设导游情境,撰写导游词”。该作业要求学生在充分拓展阅读并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思考游客的兴趣,据此撰写导游词,然后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进行现场解说,并比比谁的解说更吸引人。
在设计口语交际类作业时,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生长性,可以先让学生从简单的交流开始,逐步提升能力。这种层层递进的作业形式符合大单元教学的特点,能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获得提高。
(二)随文练笔类,输出个性认知
《课标》提出,要让学生“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在大单元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标》要求,设计随文练笔类作业,让学生通过缩写、扩写、改写等不同形式的写作作业输出自己的个性化认知。
比如《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单元的选文都选自中国古典小说,教师可以结合它们来设计大单元作业,给学生构筑多元创作的平台。
作业一:阅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围绕其中的留白处自主扩写。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可以提供几个选项,给学生提示。如:《草船借箭》中,周瑜看到诸葛亮成功了,其内心是什么感受?《景阳冈》中,武松离开后,酒店里的人会如何议论他?《猴王出世》中,众猴对石猴是否心悦诚服?这一作业可以伴随课文阅读一并展开。
作业二:选择一篇课文,围绕其情节、写作手法等展开审美赏析,也可以结合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进行评价。这一作业可以在单元学习结束后展开。学生在完成作业后,教师要安排他们交流讨论,并分析同学的赏析对自己的启迪。如有一名学生认为:“我的同学在分析人物时用了反衬法,写了其他人眼中的主人公。我觉得这种方法对我很有借鉴意义。”
生长性作业的特点是尊重学生的个性成长特点,为此,教师在设计随文练笔类作业时,也不应限制学生的想法,而要鼓励他们坚持个性,大胆表达。
二、指向学科要素,设计拓展性作业
(一)议题式,组织主题辩论
《课标》提出,教师应“紧密结合课堂所学,关注学生校内外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设计主题考查等多种类型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学习的能力。在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语文学科要素,设计拓展性作业,引导学生关注语文要素和人文话题。在拓展性作业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争议性的话题,设计议题式单元作业,组织学生参与主题辩论。
比如在学习《两小儿辩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等课文后,教师可以结合“辩论”主题,设计大单元作业,帮助学生在拓展活动中提升思维能力。
作业一:提出观点,列出证据。比如在阅读《两小儿辩日》一文后,用列表格的形式标注出两小儿的具体观点和证明观点的过程,并思考孔子为何无法判断二者孰是孰非。
作业二:自主进行知识建构。比如结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等课内外作品,总结归纳提出论题、证明观点、反驳他人观点的具体方法。学生可以用思维导图或列表格的形式总结归纳知识点。
作业三:拓展交流情境。学生可以围绕“是否要实行班干部轮流工作制”“小学生是否可以上网打游戏”“看动画片对小学生有好处吗”等主题,展开辩论活动,进而切实掌握“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等学科要素。
议题式作业能让学生围绕特定主题充分思考,在单元活动中一步步提升逻辑性、思辨性,因此能促进学生的生长发展,全面提高其思维能力。
(二)任务式,鉴赏经典名著
任务式作业也具有一定的扩展性。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参与课外整本书阅读活动,在鉴赏经典名著的基础上,完成一系列文化探究类任务。这样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他们赏析经典名著的水平。比如阅读了《猴王出世》一文后,教师可组织大单元作业“《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活动”。
作业一:选择并点评课文中的经典词句,分析其好在哪里,能否展现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该作业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布置。
作业二:引入整本书阅读的概念,教师可先给学生介绍如何从封面、目录等处获取信息,然后再指导学生掌握批注法。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尝试批注《西游记》中的某些章节,并和同伴交流批注成果,看看各自赏析的角度是否一致。
作业三:在完成整本书阅读之后,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自主搜索网络信息,展开深度解读,并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教师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自主思考的话题,比如“阅读《西游记》能否让你感受到大唐的强盛与繁华?试着写出你心中的东土大唐吧。”“《西游记》中有很多国家,你知道它们现在位于哪里吗?能否进一步说说当地的风土人情呢?”
学生的阅读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过多次训练,逐步提高。教师要在单元作业中找到教学切入点,让学生从模仿开始,掌握自主鉴赏的学习支架,然后再自主完成任务。
三、聚焦核心素养,设计探究性作业
(一)立足传统节日,增强文化自信
核心素养是学生必须具备且能在未来发挥巨大作用的能力。教师要改变以知识学习为重点的教学设计,将其转换成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课堂建构。[2]在设置单元作业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核心素养的成长和发展,设置生成性作业。比如围绕传统节假日来设计作业,能让学生增长见识,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资讯,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在学习《北京的春节》《腊八粥》等课文后,教师可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角度出发,设计单元作业。
作业一:在阅读《北京的春节》时,列出表格,整理文中提到的春节风俗,并分析其详略顺序。
作业二:参与小组合作探究活动,通过亲身参与、调查采访、网络搜索等方式,了解本地独特的节日风俗活动,并收集、整理相关的资料。
作业三:结合作业二中收集的资料创作小作文。可以选择模仿《北京的春节》的形式,客观地介绍家乡的风俗;也可以选择模仿《腊八粥》,写出自己的切身感受。这一系列活动能让学生从解读文章结构开始,逐步学会收集创作资料,最后尝试写出自己对文化的具体感悟。
在生成性作业中,学生可以从了解本国文化开始,逐步亲近家乡的传统文化,进而产生探索、传承传统文化的想法。这样他们便能进一步坚定对传统文化的自信。
(二)融合艺术活动,引导审美鉴赏
《课标》认为,应帮助学生“组建文学艺术社团,开展相关文化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得到生长发展的过程。教师可以组建学生艺术社团,结合音乐、美术等各种艺术活动,设计大单元作业,让学生学着感受美、诠释美、表现美,提升审美鉴赏水平。比如学了《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等作品后,教师可设计大单元作业“琴棋书画中的美”。
作业一:回顾本单元中的课文,说说它们写的是哪一种艺术活动,从哪些方面能感受到它的美。
作业二:开展课外拓展阅读活动,看看有哪些古诗文作品也包含“琴棋书画”内容,从哪些细节中能感受到美。该作业主要考验的是学生资料收集和整理的能力,他们要学会根据写作主题、写作手法、情感表达等参数分类收集并整理资料。
作业三:结合音乐、美术社团活动,展示自己在琴棋书画方面的才华,然后写一篇小作文,尝试描绘同伴创作的作品,或者写一下自己参与整个活动的感受。在考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时,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评价。第一个方面看学生是否具有评述美的能力,能否结合艺术作品的特点,给出客观评价。第二个方面是要分析学生是否有创造美的能力,他们自己所写的赏析文字是否词句优美、结构完整、观点正确。
在生长性作业中,学生从初步感受美,逐步提升能力,学会了如何诠释美,最后,他们又提升了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这样他们的审美鉴赏水平就得到了充分生长。
大单元视域强调从真实生活情境、文本情境和跨学科学习情境出发确立学习任务,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具有一定的结构化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大单元视域设计生长性作业,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让他们在应用、拓展、探究的过程中展开自主学习,切实提升学习能力。
本文来源: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23,(11),56-58
转自:“小课题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