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设置有效问题,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2024/1/11 9:41:59  阅读:115 发布者:

作者信息

鞠静/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

高考改革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素养立意,对课堂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将核心素养真正落地,是一线教师共同面临的课题。

核心素养的根一定是在课程中。指向核心素养的课不需要华而不实的花架子,而是基于核心素养和学生角度做的有效教学设计。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先从整体把握课的主线,明确课程的目标和达成度,然后围绕主线设计出层层递进的有深度的活动,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体现事物间的有机联系或问题间的逻辑关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堂氛围,与学生共建和谐的课堂生态。

教师设置问题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的思维链就是设置问题的地方。设置问题要简洁、递进,追问不要超过三次,要指向课堂生成和思维深度,要在清晰的教学主线下以问题引领内容,问题的层次性要强,问题间要逻辑关联、层层递进。要由真实问题引出有意义的活动,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一层层,如抽丝剥茧般去建构模型,最终通过实践解决问题。

设置问题的过程应该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与能力发展水平。处理问题时学生通过层层推演,感受科学认识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在情境创设上,要结合内容、贴近生活、反映本质、冲击力强,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进行研究的欲望和学习的热情、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和引导,如方法上的多方位指引,情感上的适当鼓励和合理评价。在激发学生深度思考研究的地方要舍得花时间,哪怕一节课只解决了一个问题,只要是有意义的就是好课。一节课不怕有缺憾,怕的是没亮点。不要怕学生出现问题,课堂生成的问题就是最好的问题。课的引入和内容的衔接不要刻意,不要割裂,开宗明义的文章未必不好,朴素的引发思考的东西更有力量。最好的衔接是没有衔接,设置问题让思维自然而然地进行下去,即使预设没进行完,但一节课很好地引发了学生下课后继续思考探究也不失为一个好的结尾。

本文刊登于《中国教育学刊》2023年第十期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教育学刊(ID:zgjyxk)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