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理解力教学模型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2024/1/11 9:38:38 阅读:91 发布者:
作者信息
王洪珍/山东省诸城市府前街小学。
模型是对本质及规律的高度概括。诸城市府前街小学践行“为理解而教、为意义而学”,以培养学生理解力为重点,抓住“原则、标准、流程、方法、工具”五大要素,建构和应用理解力教学模型,以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第一,觉解学习本质,在发现中建构模型。运用模型思想为课堂减负增效,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必须致力于理解学科的本质,把握事物的意义。一是发现目标。中国文化认为“理解”决定意义,是对“理”(即事物本质)的“觉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对意义的理解和建构。我们调查学生理解力现状、研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等著作,把发展以理解力为重点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关键目标。二是发现原则。原则规范着模型的基本特征。我们提出了理解力教学的五项原则:目标逆向回归、单元整体设计、概念引领教学、使用探究框架、采用合作学习,以保证教学符合以理解力发展为重点的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三是发现流程。理解力教学属于程序模型,其核心部分是教学流程。该流程包括设计、实施、评估三个环节,设计环节又有“提取基本概念、叙写基本理解、实施学情前测、组织单元内容、设计教学评估、设计教学活动”等步骤,便于操作,促进了课堂减负增效。
第二,提升学习意义,在实践中应用模型。要使学生的学更具意义,教师的教就要符合操作标准、使用有效方法和工具。一要明确标准。理解力教学标准,涵盖教学组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各方面,分为教师教的标准、学生学的标准,各学科通用标准、单学科适用标准等。二要提炼方法。每学期举行一轮理解力展示课和成果交流,提炼出概念理解法、意义教学法、工具转化法、单元设计法、任务驱动法等五种教学方法和基本流程,帮助学生提升理解力。三要研发工具。为保证理解力教学的实施,学校陆续研发了十种配套工具,包括教学设计工具、实施工具、评价工具等。
完
本文刊登于《中国教育学刊》2023年第八期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教育学刊(ID:zgjyxk)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