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要顺应学生心理需求

2024/1/11 9:31:13  阅读:120 发布者:

作者信息

孙龙周/南京市浦口区行知中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解放的对象全部是“孩子”。在比较抽象的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尤其应该站稳学生立场,切莫误把自己的教学要求当成学生的心理需求,而是在顺应需求中培育物理观念、内化科学思维。

一是激发需求,开启思维。日常教学调研发现,很多教师在进行物理概念教学时,往往首先追求学生形成感性认识,但前提是需要先让学生对特定现象产生好奇,很想探究这个现象(概念)背后的道理。教师应该采用创设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满足和呼应学生认知心理需求,开启学生的物理思维。

二是感知信息,形成表象。学生面对物理现象的初步感知信息既是学生进行高阶心理思维活动的基础,也是学生形成完备、科学的物理概念的认知前提。为此,在初步感知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或事物的个别特征进行解释说明或推理判断。然后结合日常的观察、实际生活经验或科学实验,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有效唤醒已有的日常概念,提升认知的层次,强化对于所获取表象信息的清晰程度及思考问题的深度。

三是思维处理,形成概念。学生建构科学的物理概念的过程,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高级思维活动,这个过程需要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需要师生开展充分的分析;在思维处理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等多种思维方法。在师生共同建构物理概念的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思维牵引下自主、高效地完成物理概念的建构。

四是深度理解,完善结构。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深度理解,主要是指他们能够灵活应用物理概念,这要重视三个方面: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赋予概念一个明确的定义;重视概念的运用,联系生活中的问题强化对概念的理解;注重概念学习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实现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进阶。

本文刊登于《中国教育学刊》2023年第八期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教育学刊(ID:zgjyxk)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