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读书笔记/以目标统整单元——《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

2024/1/11 8:53:07  阅读:184 发布者:

在大概念视角下,我们将重新定义单元。能否形成高质量的学习,关键在于目标的定位。“整体”是一种思维方式,意味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从教学目标出发,统揽全局。

“单元整体”也好,“大单元”也好,都是指围绕素养达成组织的“集合”。大概念可以联结不同的内容,编织成专家思维网络,从而使学生真正形成素养,这样的单元我们称之为“素养单元”。

今天我们所说的单元是指向素养达成的,反过来,素养的达成也必须在单元中才能完成。单课时间太短,不能实现复杂的学习目标。当然,单课计划理应依从单元计划:当一堂课被包含在更大的单元和课程设计中时,通常会更有目的性和连接性。因此,需要一个比“课”更大的单位作为承载素养以及核心素养培养的细胞,这就是“单元”。

只有教师头脑中有这样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整体框架,才能保证每节课都是在为“素养”而教。因此,我们这样诠释大概念教学中的“单元”概念:“单元”素养目标达成的单位,是围绕大概念组织的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的集合。

按照所对应的大概念的大小不同,可以将单元分为宏观单元、中观单元和微观单元。

宏观单元是围绕整个学科高位的大概念或者跨学科大概念组织的集合。越是高位的大概念,迁移性就越强,但同时它们的建立也需要更多的案例加以支撑,因此时间跨度也很大,往往是学段的。如语文中的宏观单元“实用文的理解与创作”既可以分为“实用文的类型”“实用文的阅读”“实用文的写作”“实用文的表达”四个单元链,也可以按实用文的不同种类分为“实用文的类型”“书面实用文”“口头类实用文”三个单元链。

中观单元围绕某一学段的大概念展开,一般要在几个学期内完成。比较常见的是将相关主题的内容放在一起作为一个单元,比如围绕函数的大概念将高中数学的相关内容组织起来,就是一个中观单元。

微观单元一般是指教材中的现有单元,对每个单元的教学通常集中在一个月内完成。因为教材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载体,教材上的单元是教师们更为熟悉的,所以我们也可以根据现有的教材单元来提炼大概念,并围绕这一大概念形成微观的单元。比如统编教材语文教材五上第五单元“说明文”就自然形成了一个微观单元:说明文的大概念可以提取为:说明文的文体、说明文不同的风格、说明文的方法等。围绕这个大概念,形成一个单元链,一是理解什么是说明文。二是理解说明文的不同类型。三是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四是我来写写说明文等。

按照大概念和单元学习内容的相关性,还可将单元分为显性单元和隐性单元。

所谓显性,就是在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炼出学科核心概念,并置于课程体系的结构支点,教材编写以此而明确设计单元,教师依托教材中的单元,自然会引领学生理解大概念。

所谓隐性,又包含半隐性和隐性。半隐性,是在课程标准或者教材中,没有明显依据某一核心概念设计内容组块,需要教师调整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二次课程开发。隐性,是指有的大概念是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段甚至不同的学科间呈现,或螺旋上升或跨学科拼接。这样的单元需要教师开发,形成虚拟的单元,并在不同的时段或者不同的课程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逐渐领悟大概念。

可见,显性、半隐性和隐性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重新组织。因此,教师需要具有大概念教学的意识。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多彩的童年”为例,该单元围绕“多彩的童年”主题,安排了《童年的水墨画》等四篇课文,该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等,因此,显性单元是围绕“理解难懂的句子”相关的大概念组织的,这些大概念涉及这一单元所有的四篇课文。而《童年的水墨画》采用了现代诗歌的形式,所以,这里还蕴含了有关现代诗歌欣赏的大概念,尽管这并不非这个单元的重点,但是教师在教学时,同样应贯彻“现代诗歌欣赏”这个大概念。也就是说,《童年的水墨画》和其他现代诗歌构成了一个隐性单元。但值得注意的是,单元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应把大多数时间用在显性单元上,而隐性单元则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大概念意识,可以联结相关内容。

按照所对应的大概念类型不同,可以将单元分为知识单元和过程单元。

知识单元是指主要围绕知识类大概念组织的一个集合,而过程单元则是指主要围绕方法类大概念组织的一个集合。比如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复述故事”则是一个过程单元。教师通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等四篇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复述故事和学会复述故事。过程单元的特征是每一个单元链内容都相当于一个案例,它们几乎都贯彻相同的大概念。

按照单元所对应的大概念是学科大概念还是跨学科大概念,可以将单元分为学科单元和跨学科单元。

学科单元一般围绕学科大概念来组织。跨学科单元一般跨越多个学科,围绕跨学科大概念来组织。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形态:多学科、交叉学科和超学科。

多学科单元既可以根据某一主题组合相近的学科,也可以根据主题组织相异的学科。在同一个时间各个学科的内容都涉及同一主题,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有利于丰富学生理解某一事物的思维角度与方式。

交叉学科单元则是以“主题”“问题”等中心来统合各门学科,是通过交叉学科综合解决问题。

超学科单元则是一般围绕生活世界中的真实问题来组织单元,因此在超学科单元中,学科是遁形的,几乎看不到学科的边界,基本都是围绕跨学科大概念来展开的。

转自:“教学评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