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2024/1/10 17:54:49 阅读:78 发布者:
来源:钟义翀工作室
作者:实验小学 钟国庆
在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大潮中,教师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教学设计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流于形式的一般设计或粗糙设计,最终会导致教学低效、无效甚至负数。因此,我们提倡以教材为依据,以问题为细带,以学生为核心,进行创新设计,追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名师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教学确实是需要设计的,它就像建筑房计、构架,怎能施工?教师是教学设计的主角,好的教学设计应充分体彩,体现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简单照搬别人的学步的下场。为此,我们必须充分了解自身的特长、优势,扬己之长,j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自如驾驭课堂,展示自我风采。
目标明确化
即制定可行性强的、精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教学目标要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培养,要认真反洗学生的认知水平,全面了解新课程标准对学段的目标,客观分析教材,才能制定出具体的、可行性强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每节课的教学时间都是有限的,一节课的容量,是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多了教不完,势必蜻蜓点水,少了身中,图小目品首日时间没有充分利用。所以对教学内容必须有所取舍。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和取舍是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凝聚着教师的学识和智慧,具体来说,有的内容尽管好,但与教学目标不符,就要下决心舍去。
例如在二年级《认识时间》的设计中,要求学生: 1、 能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1小时60分, 体会1分,了解1分:2、通过数一数、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拨一拨等活动,初步建立1分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样的目标,清晰明确,不拖泥带水。
深入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教学设计首先要关注、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样。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际教学环节。充分了解学生,是影像学习性知识的重要因素,而现代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教师灾际的教学起占就不一定是学生的起点。
例如:学生在学习一-年级 “‘百以内不进位加法”时,许多学生在学习之前,都能正确算出答案,一些学生还能把 算理清楚地表达出来。如果还按照教材安排的起点去设计教学计划,学生就会“吃不饱”。所以了解学生,进行适当的取舍,能有效的提高教与学的课堂效率。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提倡多变的活动教学,以学生为课堂的主角。新课程不再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碳素新知识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学习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需要师生合作,更需要生生合作。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主要是听中学和看中学,学生听教师讲解,看教师提供的教具、
或录像,在听或看的过程中思考记忆。新课程的实施,特别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而真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引导、扶持。所以课堂教学结构设计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机会,是课堂教学不仅成为学生学会知识的过程,还成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学习方式的训练基地。教学结构设计中英创设一定的情景,提供相应的教学条件,通过教材呈现方式的变革、活动任务的交付,教学方式与师生互动方式的变化,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亲历探索过程,在动手、动口、动脑和做中学。
例如,四年级《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课,让学生动手创造一个平行四边形,先让学生说说准备怎样做这个平行四边形,引导说出:一是选用的小棒两根长、两根短:二是可以在钉子板上围一个平行四边形,相对的两条边经过的钉子个数要一一样多: 三是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上下左右两组的格数要相等;四是用两根同样长的长纸条和两根同样短的短纸条钉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师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创造--.个平行四边形,创造时要注意什么,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也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培养,对知识有了充分的体验和领悟。
练习方式多样化
课堂练习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练习是提升学习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检验学习结果的一种常态形式。 有效的练习设计,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基本思路,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例如通过一题多变的训练,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效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设计练习时应该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关键、注意提醒搭配外,还英强化习题的趣味性和开放性,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克服厌学的学习心理,保持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思维。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古人说得好: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通过实践探讨,追求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最优化是没有止境的,讲究教学设计的科学、合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挖掘课程资源,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这样才能深化新课程教学研究,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也能在学习、研究中不断得到提升。
转自:“教学评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