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五上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4/1/10 17:32:56  阅读:203 发布者:

单元整体解读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人们口耳相传的经典,是老百姓智慧的结晶,它蕴含着千百年来普通人对现实的认识和对美好生活、品质的追求与向往。

民间故事的生命力就在于“口耳相传”,在于通过人们一次次的传播与讲述,传承其内在的价值和生命力。因此教材编者也选择通过民间故事来落实“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的语文要素。

复述不单纯是阅读训练要素或者是表达训练要素,一方面,它是贯穿小学阶段的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方法,练习复述的目的是“使儿童深入理解文本,提高他们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和发展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复述本身也是口语表达的重要的形式。

在部编版教材中,编者依据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特点,逐层递进地安排了不同的复述训练,如下表所示。

册序

单元

阅读要素

二上

第三单元儿童生活

借助字词,尝试讲述课文内容。

二下

第七单元改变

借助提示(示意图、图片)讲故事。

三下

第八单元有趣的故事

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

四上

第八单元古代故事

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五上

第三单元民间故事

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年级对于复述形式的要求不同,具体深入每一单元的语文园地及每一课的课后题,我们还会发现,编者会提供给学生一些学习复述的抓手和方法,并在不同教材中反复使用。

二年级教材借助字词、图片、示意图、表格等形式辅助学生讲述故事,让学生初步接触常见的复述方式,为中高年级做铺垫。

三年级在二年级的基础上,对复述又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同样是借助表格、示意图复述,二年级时编者会将示意图和表格内容填写完整,而到了三年级,则要求学生自己去依据文章内容填写。如三下《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课后思考练习题:“填写下列表格,在借助表格复述这个故事。表格里给出了时间先后顺序。”

四年级重点在“简要复述”上,要求学生有更高的概括能力。在交流平台里,编者总结出简要复述课文的要点“复述前多读几遍课文,熟悉课文内容。重点复述主要情节,次要情节可以适当省略,注意语言简洁。要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复述注意课文中提示书顺序的词句。”

到本单元五年级对复述的要求重点放在了“创意性复述”上。在交流平台里,编者对“创意”进行了具体的解读,这里的创意体现在形式与内容上,一方面可以就内容来展开进行创意复述,比如:针对故事情节进行“添油加醋”,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如讲《牛郎织女》,可以说说老牛是如何得知织女下凡时间的;还可以大胆想象,续编故事,如海力布变成石头后还会发生什么。另一方可以就讲故事的形式进行创意,比如换人称讲述故事,讲《猎人海力布》的故事时,可以从海力布、村民、白蛇等不同视角出发讲述故事;比如讲故事时可以模仿不同角色的动作和表情,更有代入感。

需要注意的是所谓创意不是毫无依据的胡思乱想,在落实“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这一要素时,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了解课文内容”。“统编教材里从四年级上册开始,有计划地安排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陈先云),学生在五上第三单元之前学过了很多种“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比如:1.通过题目、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2.通过把握课文讲了那几件事情,了解内容;3、通过理清失去的起因、结果、结果了解内容;4.通过借助表格、示意图等理清故事内容等等。且在五年级上册的二单元里,重点要落实的阅读要素是“快速阅读”,也是强调通过“抓关键词、带着问题读等方式”快速了解文章内容。

基于以上对“了解课文内容”和“创造性复述故事”的解读,本单元的阅读(表达)训练要素可以细化为以下学习目标:

1.能产生对民间故事的阅读兴趣,了解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基本特点,和老百姓向往美好生活、讴歌正面人物的朴素愿望,愿意主动接触民间故事。   

2.能够运用上一单元快速阅读的方式,快速了解故事,能够理解并且能有条理的说出中的主要情节。

3.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掌握一种或多种创意性复述的方式。可以以故事中人物的口吻来将故事;可以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可以变换情节顺序,先讲结尾,设置悬念吸引观众;可以在讲述过程中配上相应动作、表情。

4.能积极主动地将自己的创意复述讲给同学或者是亲人听。

本单元的写作表达训练要素是“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在探究这一要素时,笔者经常混淆“缩写”“概括”,那么二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呢?笔者粗浅的认为,“概括”可以简单理解用简洁的语言叙述文章的主要内容,而“缩写”是把长文章缩成短文章的一种写作形式,在缩写故事中,概括是缩写的方式之一。

本单元的写作表达要素可以细化为四条具体的学习目标:

1.理解当要把一个长的故事介绍给他人时,要将故事变得短一些,简单一些;

2.通过对比范文,学会运用摘录、删减、概括、改写的方法进行缩写;

3.缩写之后的要做到故事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4.愿意并且能和同学相互欣赏彼此的故事缩写。

本单元在口语表达方面,旨在训练学生讲民间故事的能力,教材中提供给学生的抓手是:通过丰富故事细节,以及配上相应动作和表情去让故事讲解更加生动有吸引力。(以上文字作者:郭佩姝)

教材中只涉及到了两篇民间故事,想要通过这两个故事让学生了解和体会民间故事的魅力数远远不够的,因此,本单元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中国民间故事》《欧洲民间故事》《列那狐的故事》等,希望学生能通过阅读中国、欧洲、非洲等世界各地的民间故事,感受别样的风情,体会民间故事中人们朴素的美好愿望,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并能更多地去将自己看到的故事,进行创造性复述,与他人分享,绘声绘色地讲给别人听。

基于以上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属于2022版课程标准中“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以及“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整本书阅读”。“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第三学段提出“阅读表现人与社会的优秀文学作品,走近广阔的文学艺术世界,学习品味作品语言、欣赏艺术形象,复述印象深刻的故事情节,积累多样的情感表达,学习联想与想象,尝试富有创意的表达。”“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第三学段“学习内容”指出:“阅读文学、科普、科幻等方面的优秀作品,如《寄小读者》《十万个为什么》《海底两万里》等,学习梳理作品的基本内容,针对作品中感兴趣的话题展开交流。”

需要学生持久理解的大概念是:

1.民间故事表达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复述可以促进记忆和理解,运用合适支架(借助图片)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故事内容,为复述提供积极支撑。

这个大概念聚焦的核心问题为如何给民间故事注入新的活力?

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创设怎样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呢?通过联结学生的经验,从学生熟悉的民间故事改编的影视作品入手,引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创意方式来传播民间故事,展现民间故事的魅力。这样,能够呼应大概念和核心问题,并你能够将两个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追求进行整合的核心任务:创意展演民间故事。

另一设计思路请参看《呼应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一书。

子任务和学习活动设计

任务一:激活经验,认识民间故事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熟悉的影视作品引起学生们对民间故事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故事是民间故事,对民间故事的概念进行初步感知

(二)教学重点

建立起学生对于自己看过的影视作品和民间故事概念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猜一猜:请根据电影剧照猜出民间故事的名字。

播放电影《白蛇传》、《花木兰》片段、动画片《阿凡提》片段,猜一猜分别是什么故事,简单说说故事内容。

2)讨论:你知道这些故事是怎么来的吗?说一说自己还听过或读过哪些民间故事,看过哪些民间故事改编的电影、动画片、戏剧。

3.结合课本上的民间故事,老师简单介绍民间故事是怎么产生和流传下来的。

   

任务二:探究体验,亲近民间故事(教材文本+整本书阅读)(5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阅读本单元三篇课文,扫清课内文本阅读中的字词障碍,认识“誓、谎、恳、筛等13个生字,会写“酬、珍、爹、嫂”等25个字,会写“猎物、尊敬、嫂子、照看”等词语

2.能够复述课文大意,体会海力布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和牛郎织女之间动人美好的爱情

3.能够快速地阅读课外民间故事文本并复述故事大意

4.通过课内外的文本阅读让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内容、主题和特点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二)教学过程

1.教材文本阅读(三课时)

一、《猎人海力布》

1)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说说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件事

2)练习详细复述故事,熟悉故事情节

可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内容:海力布救白蛇得到宝石——海力布救乡亲变作石头

3)变换角色,选择具体片段创造性复述故事

为了让学生丰富讲故事的经验,学习创造性复述,结合课后第二题以及“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部分提供的策略,变换角色,以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来讲故事。

第一,角色自居,可以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口吻来讲,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二,大胆想象,对故事情节进行“添油加醋”,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

第三,变换情节的顺序,先讲结局,设置一些悬念吸引听众。

4)明确故事要点,练习缩写

可为学生创设一个情景,假如现在有很多游客要参观海力布的这块石头,请你写一段简要的介绍,交代清楚故事的来龙去脉,同时又要保持语言的精炼,让游客在驻足游览时,能迅速了解这块石头的来历。

二、《牛郎织女》

课堂阅读读《牛郎织女》,共同梳理故事中人物遭遇,发现故事中隐藏的秘密。

1)默读故事,圈出故事中的人物,了解故事情节内容。

2)尝试给人物分类,说明分类理由。

人物

在故事中的作用

人物类别

牛郎

主人公

勤劳忠厚的主角

嫂子马氏

为难主人公

狠毒的反角

老人

帮助主人公获得老牛

有魔力的帮助者

老牛



织女



王母娘娘



喜鹊



从故事人物和他们的遭遇中,你发现了什么?

3)自读,小组分工,运用上面的表格梳理书中民间幻想故事中的人物,看看哪些民间幻想故事可以与《牛郎织女》故事在人物遭遇上基本相似,哪些有所不同。

4)思考并与同学讨论:这些故事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这些异同中,你发现了什么?提示:从主角的遭遇和结局、故事中的主要矛盾等方面思考讨论。

.民间故事的其他文学形式

通过《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引申出民间故事的其他文学形式,如同样来自蒙古族的长诗《嘎达梅林》;取材自《牛郎织女》的东汉时期乐府民歌《迢迢牵牛星》、唐朝林杰的诗《乞巧》和宋朝秦观的词《鹊桥仙》

2.课外整本书阅读交流(两课时)

1)在有关读物中选择一本书作为班级共读书目(首选《中国民间故事》),一起阅读具有代表性的课外民间故事,如《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让学生进行快速阅读并能够对故事进行复述

2)选取有代表性的民间故事,梳理出故事发展大致情节,总结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3)从主要人物和他们的遭遇、故事的结局和故事表达的主题等角度对不同的民间故事进行梳理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然后进一步探讨

4)在对整本书进行阅读过后,请将以下民间故事(中外都有)与相应的主题类型打勾

民间故事/内容主题

惩恶扬善的英雄传奇

劝谕训诫的动物故事

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

备受尊崇的民间信仰

发人深省的伦理悲剧

猎人海力布






牛郎织女






九色鹿






梁山伯与祝英台






孟姜女哭长城






花木兰






聪明的牧羊人






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






傻瓜彼得






5)小组讨论:民间故事中的人物都有什么样的特点?

如:勤劳勇敢、聪明好学、吃苦耐劳、化险为夷等等

3.一起总结一下民间故事的特点(参考):

1)口耳相传;

2)集体创作;

3)内容朴素、简练;

4)表现人民的痛苦和希望,展现人民的典范人格和崇高品质。

——《中外民间故事精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大多数民间故事都赞美了美好的品质,如善良、勤劳、忠贞,表达了对美好爱情和生活的追求。

任务三:拓宽视野,了解不同表现形式(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戏剧、美术等不同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民间故事表现方式的多样化

2.让学生体会到民间故事顽强且丰富的生命力

(二)教学内容

1)音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流行歌曲《愚公移山》

2)戏剧:京剧《白蛇传》、黄梅戏《天仙配》

3)美术:与民间故事相关的连环画作品

(三)教学形式

可与艺术学科的任教老师进行合作,艺术教室根据民间故事的内容进行教授或开发相关教学项目,让学生们通过其他学科来更好地理解民间故事这样一个大主题。

  

任务四:创意展演民间故事(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灵活运用“口语交际”和“交流平台”部分所提供的方法来讲民间故事,演民间故事。

2.选取适合的方法,对自己读过的、感兴趣的民间故事进行创造性展示。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对民间故事的创造性展示,更好地理解、体会民间故事中美好的精神价值。

2.锻炼语言表达和口头创造能力,发展创造能力。

(三)教学过程

1.可选择阅读或学习过的一个最喜欢的民间故事进行创编,讲故事的时候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可以用故事里人物的口吻讲,可以在原来故事里简略的地方“添油加醋”,还可以续编故事,让故事变得生动、鲜活。

2.可综合之前学过的多种艺术表达形式如音乐、戏剧等,把相关的成果融入到复述的创作与表演中

3.教师提前制定好评分标准,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奖品/证书)

评价设计

1.过程性评价

1)积极参与并认真对待各项任务。

2)在任务中提供主意。

2.成果展示性评价

1)民间故事主题/人物分析表。

2)搜集同一主题下不同表现形式的民间故事。

3)总结民间故事在当代的不同呈现形式。

4)开展民间故事会。

5)欣赏/学唱民间故事戏曲/音乐剧选段。

6)搜集并创作民间故事相关的连环画作品。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