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大单元教学中《卖火柴的小女孩》文本教学解读与实践活动设计两例

2024/1/10 17:22:35  阅读:117 发布者:

文本教学解读

李竹平

安徒生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其代表作之一。安徒生是西方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位将童话当作严肃文学进行创作的作家。《卖火柴的小女孩》发表于1846年,属于安徒生的中期童话作品之一。这个时期,其童话作品的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现实性就很突出,讲述了大年夜的街头又黑又冷,一个乖巧、美丽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饥饿、寒冷、孤独中五次擦燃火柴,在火光中看到不同的幻像,最后在大年夜,在幻想中微笑着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这个童话故事震撼人心,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丑恶,表达了对穷苦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作者是如何讲述这个故事?作者为什么要讲以及“这样讲”这个故事?下面以与小朋友聊这篇童话的方式来呈现我的教学解读。

与小朋友聊《卖火柴的小女孩》——

小朋友们读过《安徒生童话》吗?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的童话作家,写了很多全世界大人小孩都喜欢的童话,被称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在《安徒生童话》那本书里,收录了他的166篇童话故事呢,里面的每一篇童话,都值得认真阅读。

这么了不起的童话作家的作品,我们的语文课本上肯定会选编的。这不,第八课《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安徒生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呢?读过这篇童话,大多数小朋友都会同情地说:这是一个可怜的小女孩!

是啊,这是一个可怜的小女孩。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小女孩好可怜。下着雪的大年夜,幸福的小孩都在温暖的家里过年,好吃的好玩的应有尽有,可是,这个小女孩却赤着脚在大街上走着——一双很大的拖鞋,一只跑丢了,一只被一个男孩拿着跑了。读第二自然段时,我们更觉得她可怜了。她光着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脚在街上卖火柴,却没有卖出一根,没赚到一分钱。读到第三自然段,有的小朋友可能会为小女孩伤心落泪了。她又冷又饿,雪花落到她美丽的金黄色长发上,她哪有心思注意呢?她看到了每个窗子透出的灯光,闻到了烤鹅的香味,因为她没有忘记这是大年夜。

读到这儿,有的小朋友可能会想,小女孩为什么不早点回家呢?接着往后读,就更加替小女孩难过了——她虽然有家,可跟没有家又有什么区别呢?

善良的小朋友们,肯定希望童话故事写到这儿,能有什么让人开心的奇迹发生,让小女孩拥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大年夜。

回头看一看,安徒生写小女孩的可怜,写得真是用心良苦啊:一个自然段补充一些信息,一段比一段更让读者觉得小女孩可怜,我们越往下读就越关心小女孩的命运。作为读者,也不得不赞叹,安徒生对故事内容的安排,真是高明啊!

童话情节继续发展,小女孩一次次点燃火柴,每一次看到了不一样的幻景。这部分内容,有两点值得小朋友们用心感受。

第一点,是几句写小女孩擦着火柴的句子。这几句话看似简单,却在细微变化中,暗示了小女孩的命运,也牵动了读者的心。第一次,作者用了最多笔墨,先写小女孩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再替小女孩做艰难的思想斗争(“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然后才写“她终于抽出了一根”。每一句话里,都是替小女孩着想,都是对小女孩的同情,都可以想象得出,安徒生在写这个童话时的心情。

后面依次是这样写的:

她又擦了一根。

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中间三次,变化不大,每一次,都是擦着“一根”,既暗示小女孩将要看到美好的景象,又告诉读者,小女孩即使在又冷又饿的情况下,也舍不得擦着更多的火柴。运用这种几乎重复的句子让故事往下发展,是很多童话常用的写法,比如《青蛙卖泥塘》《蜘蛛开店》等。如果小朋友们读过很多童话,一定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给大家听听。而到了最后一次,句子在重复中有了明显的变化,比如用来了赶紧”一词,说明了小女孩心情的急切;一根火柴变成了一把火柴,说明小女孩一心只想着要把奶奶留住,其他什么也不管不顾了。这样的变化,也暗示了故事快要结束了,小女孩的生命快要结束了。

第二点,是小女孩每次擦着火柴,看到的景象不一样。有的小朋友们可能会说了,这么明显的内容,还需要用心感受吗?那么,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小女孩五次擦着火柴,所看见的东西,可不可以将顺序换一换呢?答案是,不能换。一个人,如果穿不暖吃不饱,是没有心思追求快乐追求幸福的。小女孩在临死前,五次擦着火柴,依次看见的景象,就是一个人从最基本的温饱追求到快乐幸福的追求过程。这不仅让人想到,如果小女孩在生活中,能够一步步实现这些追求,该是多么美好啊!而现实情况却是,她只能在临死前的幻觉中经历这些,这就更让人替她难过,让人更同情她的遭遇了。

最后,我们要想一想,安徒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悲伤的童话呢?那就问问我们自己,在读这个童话时,是不是特别同情这个可怜的小女孩,是不是特别希望小女孩能够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肯定是的。这就对了,安徒生写这篇童话的目的就达到了——他希望每一个读到这篇童话的人,都能被小女孩的命运打动,变得更加有同情心,更加善良。

新课标理念下

统编版教材这么理解和使用

大单元下的学习活动设计两例

单元核心学习任务——

单元学习成功标准——

1.自主读熟课文,学习字词,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库(摘抄有新鲜感的词句)。

2.欣赏童话故事中丰富多彩的想象,跟同学分享自己从课本童话中感受到的奇妙之处。

3.能运用联结策略体会童话故事人物的心情和想法,说出自己的感想或受到的启发。

4.积极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稻草人》《木偶奇遇记》等,列出喜欢阅读童话的理由(不少于三个),运用有创意的方式跟大家分享一个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

5.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童话故事(继续撰写向日葵大游戏童话故事)。

6.参与童话剧的排练和展演,用自己的表演展现对童话故事人物的理解。

实践活动设计一(李竹平)

板块一:字词学习,整体感知。

第一步:聊聊读过的童话,课本上的,课外读的,最后聚焦到安徒生身上,因为他是这篇童话的作者,因为以前读过他的《丑小鸭》,应该课下还读过他的其他作品。这是兴趣的激发,也是经验的激活,还是知识和姿态的准备。

第二步:带着对童话故事内容的期待读课文,读通读顺,自主学习字词。

第三步:交流——

一是词语和句子的朗读、体会。如“红一块青一块、又冷又饿、火焰、蜡烛、精致、圣诞树、温和、慈爱……”“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二是借助词语和句子,说一说自己读过这个童话故事后的初步感受,顺势梳理故事内容。

板块二:聚焦几次擦燃火柴,体会小女孩的愿望,感受丰富想象。

第一步:自读圈画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想一想为什么看到这些东西。然后填写表格,体会小女孩的愿望。

也可以是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画,然后完成表格。

看到的东西

小女孩的愿望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二步:交流分享,朗读体会童话丰富的想象,理解小女孩的愿望。

板块三:发现对比,深化感受。

第一步:引导学生关注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发现课文是怎样描写小女孩外貌的,小女孩和其他人的处境有什么不同。

第二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说一说对故事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实践活动设计二(贺润黎)

一、了解作者,及其他作品

二、本课成功标准呈现

1.能够自学字词,丰富语言积累(摘抄有新鲜感的词句)

2.能说出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感受童话故事中丰富多彩的想象。

3.运用联结策略体会小女孩的心情,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说出自己的感想或受到的启发。

三、文本细读

(一)初读

大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什么事?从总体上感知课文

(二)聚焦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你从哪里感受到的呢?

围绕1-4自然段,感受小女孩的可怜。能感受到她的可怜,就会理解她点燃火柴时的无助、期待。

(三)聚焦五次点燃

1.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画出相关句子。

幻象

愿望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学生梳理完幻象、愿望后,再呈现“现实”,感受美好愿望和残酷现实的对比。

对于第五次和奶奶飞向天空的部分,可以和学生讨论,为什么到天上,是光明和快乐的,那里为什么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简单介绍基督教文化。

2.谈谈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作者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

当时的欧洲,贫苦民众的无法保障温饱。184510月,安徒生再次访问意大利。在圣诞节即将到来的时候,格洛斯顿城的朋友们再三邀请安徒生去那里过圣诞节。安徒生兴冲冲地坐上了去格洛斯顿的马车。在格洛斯顿城,他看到马路旁挂着“欢迎安徒生先生到来”的条幅,书店里摆满了他创作的童话。安徒生的马车在格洛斯顿的街道上缓缓前进,他要体会一下城市里的圣诞节气氛。然而,就在热闹的街道尽头,他看到一个中年妇女手臂上挂着一个篮子,背着个瘦弱的婴儿,有气无力地乞讨着。不远处,一个只有五岁左右的小女孩,正在卖火柴,她的手都冻僵了。可是,路过的人已经不多了,金发小女孩的火柴一根也没有卖掉。安徒生回去以后就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

背景的补充,让学生了解,童话中充满了想象,想象也不是凭空想象,也和生活有联系。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