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基于大单元学习任务的《故宫博物院》本文教学解读和实践活动设计

2024/1/10 17:21:55  阅读:76 发布者:

/杨瑞霞

一、文本教学解读

本单元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结合单元内容和语文要素,学生在学习中需要理解的大概念是:选择和运用合适的阅读方法可以促进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单元核心学习任务设计为“阅读智慧分享”。本文作为单元内一篇略读课文,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根据阅读目的合理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筛选阅读材料,为完成阅读任务做准备。本文是一组非连续性文本,由四篇材料组成,材料一是介绍故宫博物院全景的说明文,材料二是太和门被烧的故事,材料三是官方网址游览须知,材料四是平面示意图,这些材料,既有文字介绍,也有

提示,是2022年版课程标准“阅读鉴赏”第三学段“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目标要求的具体表现。

有价值的信息与本文学习提示中提到的两个阅读任务息息相关。针对“为家人设计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考路线图”的阅读任务,有价值的信息位于材料一、三、四中,因此,在阅读实践中,学生应筛选阅读这三组材料。材料一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沿着故宫的中轴线,按照由南向北的顺序介绍了故宫主体建筑。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课文1-2自然段,主要从整体上介绍故宫,包括名称、历史、形状、面积、风格等。第二部分是课文3-10自然段,主要介绍了故宫的“前朝”,也就是三大殿。第三部分是课文11-15自然段,介绍了故宫的“内廷”,主要介绍了“后三宫”和御花园。第四部分是第16自然段,主要写站在景山上看到的故宫的景象。阅读材料一,浏览第一、四部分,细读第二、三部分,通过抓关键词来规划路线,如,“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了午门的前面......”、“进了太和门,就来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等,根据这些提示,设计一张参观路线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把握材料三和材料四的关键信息——不逆行,不到未开放的区域参观,从而做到合理规划路线。

第二个阅读任务是,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根据这一阅读任务,学生应主要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首先确定讲解的景点,如,太和殿,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如果要把太和殿介绍得清楚、有趣,应该怎样阅读材料、怎样讲解?介绍清楚,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位置、样貌、作用、故事传说;介绍有趣,就要找到大家可能感兴趣的内容,提炼关键信息进行整合。如果介绍的景点,材料里没有具体描写,或者没有涉及,就要查阅资料,对课文提供的材料进行补充和丰富。

根据上述文本教学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如下:

1.能结合学习提示,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筛选阅读材料。

2.能运用合适的阅读方法, 如找中心句、抓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等,从各种相关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完成故宫参观路线图的设计。

3.能运用合适的阅读方法,对材料中的重要信息进行组合,并搜集相关资料,游览时进行讲解。

六年级备课营

提供大单元设计智慧

二、实践活动设计

板块一 明确目的 探究任务

1.借助学习提示,明确阅读目的。

1)今天,我们来学习《故宫博物院》,请你先浏览课文,思考并交流这篇文章与其他文章相比,区别是什么?

预设:这篇课文由四份材料组成,既有文字介绍,也有

提示,属于非连续性文本。

2)说说看到这样的题目,自己会产生怎样的阅读目的或期待?

3)读一读《故宫博物院》的学习提示,“两个任务”是什么?这两个任务与你的阅读目的一致吗?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是一篇非连续性文本,课标要求学生能“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这一板块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非连续性文本,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产生阅读目的或期待。】

2.带着阅读任务,自主阅读课文。

1)提供学习支架,自主选择其中一个任务进行方法运用实践,检验自己的方法预设。

发放学习单,包含阅读任务、材料选择、阅读方法等栏目,学生边阅读边记录。

阅读任务

设计故宫一日游路线图

选择景点作讲解

我选择的阅读材料

我运用的阅读方法

我的阅读成果

我这样设计/讲解的原因

2) 小组交流,分享阅读成果。

① 设计故宫一日游路线图。

在阅读材料的筛选上达成共识:要选择阅读材料一、三、四。

在重点关注材料一的内容上达成共识:要重点阅读第3-15自然段。

在选择的阅读方法上达成共识:找中心句、抓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

在展示阅读成果时达成共识:要结合学习单,说出那些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方向词和表示具体位置的词语,如,“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了午门的前面......

② 选择景点作讲解。

在阅读材料的筛选上达成共识:要选择阅读材料一、二,还要根据自己讲解的需要查阅相关资料,补充丰富阅读材料。

在展示阅读成果时达成共识:介绍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如位置——样貌——作用——故事传说,讲解内容要层次清晰、内容有趣。

【设计意图:在学习《宇宙生命之谜》时,学生已经学会并掌握了“有目的地阅读”的具体方法,因此,这篇课文的学习目的在于,学生能通过自读,综合运用和实践上一课掌握的阅读方法,借助学习支架,自主完成阅读任务。】

板块二 成果汇报,交流展示

1.明确学习成功标准。

1)“设计故宫一日游路线图”成功标准。

① 绘制的路线图内容清晰完整,形式简洁大方。

② 设计路线简省,往返路线少,一天能走完。

③ 设计路线完整,重要景点全覆盖。

④ 设计路线合理,与故宫官方规定不冲突。

2)“选择景点作讲解”成功标准。

① 讲解内容主题鲜明,材料丰富。

② 讲解语言生动有趣,层次清晰。

2.展示汇报阅读成果。

1)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展示汇报组内的阅读成果。

① 设计故宫一日游路线图。

展示自己绘制的参观路线图,并解释为什么这样设计。

② 选择景点作讲解。

班级学生模拟家人,讲解过程中,扮演家人的同学随机提问,讲解同学要尽力回答,不能回答的则需要想办法解决。

2)同伴评价,修改完善。

3)结合成果总结对阅读要做到“方法服务于目的”的进一步理解。

【设计意图:根据阅读任务的具体情境,设计学习成功的标准,在阅读实践中,根据成功标准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进行监测;在展示活动中,学生根据成功标准进行互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对大概念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方法服务于目的”的认知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来指导阅读实践。】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