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教学解读
《大自然的声音》隶属于三上第七单元,是一篇文辞优美、富有童趣的小散文。该单元主题为“自然之美”,围绕大自然编排了《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父亲、树林和鸟》三篇课文,每篇课文语句生动优美、想象丰富,向孩子们展现了自然之美。而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恰恰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在此基础上,孩子们学习本单元的课文需要完成两个主要的学习任务,即“感受语句优美”、“学习积累优美语句”。“感受语句优美”可通过朗读、想象画面、观看图片、多感官感知等方法,留心体会,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习积累优美语句”可通过摘抄、批注等方式进行,在本单元的语文园地中着重进行了“摘抄”方法的讨论与学习,提到“画出好的语句,记录在摘抄本上”、“归类摘抄并反复翻看”、“批注感受”、“注明出处”等摘抄方法,需在精读课文中给予学习与练习。
《大自然的声音》承接第六单元“围绕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语文阅读要素训练点,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分别写出了“风、水、动物”在大自然中创造出的美妙声音,在学习时,可让学生借助第六单元的学习成果,自主提炼本课的关键语句,结合课后练习题第二题,形成本课板书框架。课文2-4自然段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详解第二自然段,学生学习方法后自主学习3-4自然段。在感知优美语句时,可通过“风演奏出哪些美妙的音乐”为引领,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短语、句子,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感受。风的声音是由“风翻动树叶”发出来的,“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四个小短句,每一句中都有“不一样”,学生可借助朗读感受“不一样”的节奏和韵律,再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说一说“ 树叶发出 的声音; 季节,有 的音乐”。“微风”与“狂风”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是风的温柔,“雄伟的乐曲”是大自然的威力。学生可借助朗读读出两者的不同之处,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在哪里听过“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雄伟的乐曲”,感受课文语言之生动形象。再结合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体会摘抄语言的好处和方法,积累摘抄第二段中自己觉得优美生动的句子。
在作者看来,“水”喜欢玩打击乐器。由小水滴开始,敲敲打打,形成“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热闹音乐会,在这场音乐会中,雨水滴落的地方——树林、树叶、屋顶、窗户皆是演奏家,滴滴答答小雨滴、淙淙小溪、潺潺河流、哗哗大海,循序渐进,由轻快的山中小曲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同时,在句式写法中,作者采用了顶针的写法,让句子更具节奏,更能让读者体会到音乐由小到大,由轻快到壮阔的渐进。
除了风与水,动物也是大自然中名副其实的歌手,叽叽喳喳的鸟叫、叽哩哩的虫鸣、青蛙的歌唱……都是大自然中美妙的声音,除此以外,大自然中还有谁能发出美妙的声音呢?这是学完课文后,学生可产生的无限想象……
二、学习目标
1.能通过认读词语认识“妙、奏”等10个生字,结合不同语境总结多音字“呢”的用法,会写“演、奏、器、敲”等13个生字,会写“美妙、演奏”等1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描写声音的词句,通过图片、朗读、想象等方法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并背诵2-3自然段。
2.通过摘抄、批注等方式积累优美的词句,写出自己的感受,并在表达中学会运用。
学习活动设计
板块一 单元导入,趣味开启
(一)阅读单元导语页,提炼单元学习任务
1.阅读单元导语。
提炼单元人文主题为“自然之美”,结合单元主题,猜测《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父亲、树林和鸟》的大体内容,整体感知。
2.阅读、写作训练要素
“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的阅读要素,“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的习作要素。浏览单元整体,明确精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的内容分布。
(二)题目入手,趣味开启
1.出示《大自然的声音》,听声音,想画面:
大自然有哪些声音呢?让我们来听一听,说一说你听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1)雨水滴落在树林
(2)流水潺潺
(3)风吹动树叶
(4)小鸟在枝头鸣叫
【设计意图】从单元整体入手,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开启本单元的学习,以学生已有的词语水平为基调,引导学生关注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词语去描写同样声音,为学生积累优美语句做铺垫。
板块二 词语学习,整体感知
(一)检查预习,分类学词
1.分类读词,读准字音
(声音)小溪淙淙 河流潺潺 大海哗哗
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 叽叽喳喳 叽哩哩
(短语)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 轻快的山中小曲 雄伟的乐曲 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汹涌澎湃的大海
(动词)演奏 激动 汇聚 敲打 打击
2.结合语境,学习多音字“呢”
(1)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2)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呢!
总结:“呢”用在句子末尾表示疑问、确定、停顿等语气时读“ne”,表示拟声词或毛织物时读“ní”。
3.观察生字,学习生字。
出示课文所有生字结构图,结合语文园地提示“撇捺要舒展”,重点关注“琴、敲、奏”写法。
(二)回顾已学,设计板书
回顾《富饶的西沙群岛》板书,结合课后第二题,设计制作本课板书。
1.文章结构:总-分
2.关键语句:
(1)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2)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3)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
板块三 精读品味,学习积累
1.总起句: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美妙”是什么意思?
美好、奇妙
2.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风用“手风琴”演奏出了什么样的美妙音乐?选一句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说说感受。
预设一: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1)发现句子中有四个“不一样”,体会声音丰富的特点。
(2)结合
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 树叶发出 的声音; 季节,有 的音乐”
(3)朗读练习,读出节奏。
预设二:
“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1)发现“微风”与“狂风”,找出描写声音的词语。
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 雄伟的乐曲
(2)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你在哪里听过这种声音?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妈妈哄我睡觉时会用这种声音,让人感受到温柔、温暖;“雄伟的乐曲”在升旗仪式中听到的国歌,让人感受庄严肃穆,雄伟豪迈。
运用这样的词语能快速让人产生画面感,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
(3)朗读体会,读出微风与狂风的对比。
3.根据提示,复述句子,背诵段落
4.阅读语文园地交流平台,学习摘抄积累的方法。
(1)出示交流平台,总结摘抄方法。
画出优美的句子;归类摘抄;旁批感受,背诵;标明出处。
(2)运用方法摘抄第二段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词语,并旁批自己的感受。
(3)学生展示,教师点评。
5.总结方法:
(1)找出描写声音的词语、句子
(2)想象画面,品读词句
(3)摘抄句子,旁批感受
板块四 方法运用,自主学习
(一)默读3-4自然段,看看大自然中“水”和“动物”的声音是怎样的美妙?运用已学方法将自己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并旁批自己的感受。
(二)交流分享:
预设一:
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1)抓住“敲敲打打”,结合生活经验想象:小雨滴可能把把什么当作乐器?敲出了怎样美妙的声音?
(2)朗读感受句子的节奏,美妙。
预设二: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哗,澎湃汹涌。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1)借助朗读,感受四字小短句、“淙淙”“潺潺”“哗哗”叠词使句子更具有节奏感。
(2)通过“汇聚”及叠词所表示的声音大小,感受水声由小到大,抓住“轻快”“波澜壮阔”等词语,利用声音的变化读出句子的美感。
(3)观察发现,结合语文园地,句式学习:顶针手法
Ø观察每一个短句的后两个字是下一个短句的开始,感受这种写法可以让句子琅琅上口,节奏有力。
Ø续写: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
预设三:
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坐在一棵树下,听听叽哩哩叽哩哩的虫鸣;在水塘边散步,听听青蛙的歌唱。
(1)借助朗读,感受句子节奏。
(2)总结句子特点:在哪里、什么声音、什么动物
(3)发挥想象,借助图片,续写句子。
喜鹊、奶牛、蟋蟀
(三)学以致用,仿写句子
小练笔:你听到过哪些“美妙的声音”?试着仿照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进行仿写。
评价标准:
(1)围绕关键语句进行仿写。
(2)仿照自己喜欢的句子写一写这个声音。
(3)选取的声音代表要典型。
四、板书设计
21 大自然的声音
总起 美妙
分述 风 不一样、微风(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狂风(雄伟的乐曲)
水 热闹的音乐会、轻快的山中小曲→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动物 鸟叫 虫鸣 青蛙唱歌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