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一本内容精彩的“大书”——《读不完的大书》文本解读与学习活动设计 | 李竹平 蒲乐洋

2024/1/8 9:01:41  阅读:206 发布者:

文本教学解读

/李竹平

一些文章的题目总会让人产生丰富的遐想。比如今天我们要聊的课文,题目叫“读不完的大书”。

“读不完的大书”,这书会有多大多厚呢?这是一本讲什么的书呢?这本书要怎么读呢……好多问题都会从我们的脑海中跳出来。有些读者可能还会想象着,这本书大概有桌子这么大,有好几米厚吧。这么多的疑问,这么好玩的遐想,让人迫不及待地要往下读了。

我五六岁时,就喜欢到大自然去寻找好玩的东西。高远的天空,广阔的大地,空中的浮云飞鸟,地上的走兽昆虫,林间的花草树木,水里的虾蟹游鱼……世界万物,不仅好玩,还让人沉思和遐想。

读完第一自然段,是不是觉得挺奇怪的:不是说要写“读不完的大书”吗,怎么写起“我”五六岁时喜欢到大自然去寻找好玩的东西呢?你接着往后读,直到读到最后一个自然段,就会恍然大悟:原来,这大书,不是“书”,而是大自然啊!作者运用了比喻的说法,这样的比喻真巧妙啊!

再回头一段一段地认真读,认真思考,我们就更加觉得大自然是一本大书了。大自然里有“高远的天空,广阔的大地,空中的浮云飞鸟,地上的走兽昆虫,林间的花草树木……”“不仅好玩,还让人沉思和遐想”;书中不也是有包罗万象的知识、引人入胜的故事、令人深思的道理、感动人心的感情……,不仅好玩,还让人沉思和遐想吗?小朋友们读过了那么多书,不也像课文中写的大自然那样丰富多彩吗?不也像课文中作者讲的那样有自己最喜爱的书籍吗?所以啊,把大自然比作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真是一个绝妙的主意啊!

这篇课文只有五百字,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首先,作者不是以一个大人的语气跟我们讲大自然“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而是写自己五六岁的时候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发现。这样,写的都是大家很熟悉的平平常常的事物。从平常的事物里能够发现“无穷的奥秘”和“无尽的乐趣”,就要用心观察和体会。有哪些词语直接表现出了作者的用心呢?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对每一件事物都有自己的感受,小麻雀“叫人愉悦”,老鹰“给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觉”,蚂蚁“真叫人敬佩”,花草树木“有着不同的趣味”。第三自然段写的是房子前后的果树,果子“味道格外鲜美”。第四自然段写的是“屋后的两丛竹子和一株棕榈”,这是作者最喜欢的。作者所写的大自然,不过就是自己家屋前屋后而已,却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这就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那么,可以想象,更广阔的大自然世界里,会是怎样一幅让人惊叹的、奥妙无穷的景象啊。通过对自己身边事物的描写,让读者感受了大千世界的多姿多彩、变化无穷,这种写法,叫做“以小见大”。学生也可以去观察自己家周围的大自然,也可以这样写下来,让读者联想到更宽广的大自然壮观的景象。

其次,一句一句地边读边思考,会发现这篇简短的文章里,有那么多读起来就觉得有味道的四字词语。

第一自然段中有“浮云飞鸟、走兽昆虫、花草树木、虾蟹游鱼”;

第二自然段里有“叽叽喳喳、蹦蹦跳跳、展翅滑翔、雄健勇猛、井然有序、暑寒枯荣、千姿百态、各不相同、有长有短、有宽有窄”;

第三自然段中有“高大挺拔、超凡脱俗、秋高气爽”。

四字词语,读起来有节奏,朗朗上口,品味起来,每个词语里都包蕴着丰富的内容和意思。经常积累这样的四字词语,并在平时的表达中积极运用,小朋友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进一步提高。

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但是,这是一本无字之书。要将这本无字之书写成有字之书,就需要我们有丰富的语言积累,需要我们经常练习书面表达,写各种各样的文章。如果学生在阅读这本大书时,也能够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像作者这样写出如此有意思的文章来,将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啊!

学习活动设计

/蒲乐洋

板块一  标题生疑,导入新课

1.导入课文题目:我们今天学习第22课《读不完的大书》,看老师写课文题目。

2.指导写字:“读”左窄右宽,左边言字旁,右边“卖”字下半部分的“头”字的横画要穿插到言字旁空白处,撇、点要写得舒展。

3.读题质疑:请同学们齐读课文题目!读了课文题目,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预设:

“读不完的大书”指的是什么?有什么书是读不完的呢?这本大书是什么样的?里面写了些什么?

4.引导读题: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请再读课文题目,读出我们心中的这些疑问。

设计意图: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引导: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读不完的大书”指的是什么?

2.检查生字词语。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课件出示:

不仅    麻雀    盘旋    敬佩

春笋    几寸    一副    秋高气爽

1) 指名认读加点的生字。提示:“笋、寸”是平舌音,“爽”是翘舌音。

2) 由字及词,出示拼音,练读词语。

3) 读词卡“麻雀”。

①引导识记:你是怎么记住“麻”字的?

预设:加一加:广+

猜谜语:广州城内林子多

②用“麻”字组词:肉麻、亚麻、芝麻;麻绳、麻布、麻袋;麻醉、麻药、麻烦。

③指导写“麻”:半包围结构,左上包右下,“广”要写大些,第三笔“撇”要舒展,包住“林”。

4)读词卡“春笋”。

4)读词卡“几寸”。

①引导:你们知道一寸大约有多长吗?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比一比。

②猜一猜:这是什么字?

课件出示“寸”的古体字:

    解释:上面是手的形状,在手的下面加一横,表示由手掌后退一寸。这个位置叫作“寸口”。我们摸一摸,有脉搏跳动的感觉。

③指导写“寸”:“寸”的字形偏长,第一笔横稍长,竖钩写在横画上偏右的位置,点靠里、靠上。

5)读词卡“一副”。

①引导:你是怎样记住“副”字的?(幅、富、福——副)

②指名填空:一副(   )

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一副样子    一副面孔    一副笑脸

一副对联    一副手套    一副眼镜

6)复现生字,游戏检验。

3.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读不完的大书”指的是什么?用波浪线画出相关句子。

1)指名交流。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有无尽的乐趣。

2)全班齐读。教师板书:看不完读不完

 

板块三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这本看不完的大画册、这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里有哪些好玩的东西呢?请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

课件出示词语。

浮云飞鸟    走兽昆虫

花草树木    虾蟹游鱼

3)理解省略号。引导:读不完的大书里只有这些好玩的东西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用了省略号)课文哪个词概括了所有好玩的东西?(板书:世界万物)

4.引读第1自然段:教师读第一句,学生读后面的句子。

5.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教师引导:世界万物,不仅好玩,还让人沉思和遐想。大自然真是一部读不完的大书呀!

2)课件出示句子,学生接读。

课件出示:

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有无尽的乐趣。

 

板块四  指导书写,布置练习

1.齐读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词语中的会写字标红)

课件出示:

读书  昆虫  麻雀  蚂蚁  梨树  几寸  温柔  池塘  画册

2.观察字形,按照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独体结构、上下结构对生字进行归类。

5.布置作业:抄写“昆虫、蚂蚁、画册”等词语。

 

板块五  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1. 认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

课件出示:

浮云飞鸟  走兽昆虫  花草树木

虾蟹游鱼  高空盘旋  千姿百态

雨后春笋  超凡脱俗  秋高气爽

2.引读课文。

1)齐读第1自然段。

2)齐读第6自然段。

 

课件出示:

◎小麻雀叽叽喳喳、蹦蹦跳跳的,叫人愉悦。

◎老鹰在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突然猛扑而下, 给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觉。

3)麻雀和老鹰分别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预设:

麻雀——叽叽喳喳、蹦蹦跳跳(活泼快乐)

老鹰——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猛扑而下(雄健勇猛)

4)引导:飞鸟如此有趣、好玩,作者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动作)谁来演一演老鹰的这三个动作?

5)指导朗读:谁来读读这两句话,读出麻雀的活泼,老鹰的勇猛!(指名读,师生评价)

3.学习写昆虫的语段。

1)引导:作者写了什么昆虫?是怎么写的?(指名读)

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蚂蚁搬家,井然有序,当两军对垒时,那番勇敢忠贞的精神,真叫人敬佩。

2)提问:文中写到了哪两种情形?(蚂蚁搬家两军对垒)

3)引导:蚂蚁搬家时是怎样的?“井然有序”是什么意思?

4)想象:蚂蚁搬家,井然有序是怎样的画面?(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有序地搬运货物。)

5)提问:“两军对垒”是什么意思?你们见过蚂蚁“两军对垒”的情形吗?(指名交流)作者用哪个词来描述蚂蚁这种精神?(勇敢忠贞)

6)指导朗读。引导:两军对垒,攻守有序,小小的蚂蚁竟然如此勇敢忠贞,真令人敬佩!请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①提问:“暑寒荣枯”是什么意思?(季节不断变化,草木有荣有枯。)

②点拨:花草树木的生长、开花、结子,有着——(不同的趣味);花草树木的一荣一枯,有着——(不同的趣味)。

③齐读句子。

预设2:品读写花草的句子。

课件出示写花草的句子。

课件出示:

花儿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形状有单瓣的、重瓣的,千姿百态。草的叶子各不相同,有长有短,有宽有窄,有的还带着刺。

①指名朗读。

②提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花儿的有趣的?(颜色多、形状多)能用两个词语概括吗?(五颜六色、千姿百态)

③引导:作者又是怎样写草的有趣的?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形态各不相同)

④教师引读:花儿颜色有——(学生接读),形状有——(学生接读),草的叶子各不相同——(学生接读)。

⑤学生合作朗读:女生读写花的句子;男生读写草的句子。

预设3:品读写树木的句子。

过渡:作者写了哪些树木?你觉得哪些描写特别有趣?课件出示写竹子的句子。

课件出示:

竹子长得快,雨后春笋,一天长几寸,没几天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

①指名读。

②提问:哪些画面很有趣?作者是怎么写的?(先用作比较的方法写雨后春笋长得快,再用打比方的方法写竹叶的沙沙声。)

③指导朗读:读前面一句要突出强调竹子长得快,读后面一句要读得轻而温柔。(指名读——齐读)课件出示写棕榈树的句子。

课件出示:

池塘边的棕榈树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叶子在风中摇摆,一副超凡脱俗的样子。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它倒映在池塘的水中,小鱼在倒影间游玩,又是另一种境界。

①指名读。思考: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棕榈树的有趣?(风吹树叶、鱼戏倒影)

②引导:“超凡脱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棕榈树的这副样子是超凡脱俗的?

③“倒映”和“倒影”各是什么意思?(出示图画,让学生指出倒影。)

④引导想象:棕榈树在水中的倒影是怎样的?鱼在倒影间游玩是怎样的情景呢?

⑤指名读写棕榈树的句子。

⑥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总起句,女生读写竹子的句子,男生读写棕榈树的句子。  

板块六  整体回顾,感悟写法

1.质疑引读。

1)引导:这部大书读到这儿读完了吗?这本读不完的大书里还会有些什么呢?(指名交流)

2)课件播放大自然中好玩的画面。

3)课件出示中心句,学生齐读。

课件出示:

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有无尽的乐趣。

2.梳理结构。

1)引导:你们发现这篇课文各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2)小组讨论——指名交流。

预设:总(第1自然段)——分(第25自然段)——总(第6自然段)

3.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么发现这部读不完的大书的?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预设:

从第1自然段发现:寻找、沉思、遐想。(观察自然,留心生活)

4.小练笔:在大自然这本“读不完的大书”中,你读到了什么?请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