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复习的事情:做精准的对位
2024/1/8 8:51:27 阅读:63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我是李祖文 ,作者李祖文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孩子不喜欢自己考出一个好成绩,没有哪一个家长不喜欢自己的孩子成绩好,也没有哪一个老师不喜欢自己的班级考出优异的成绩。我也亦然。
我一直不太乐意说复习的事情,不是我觉得复习不重要,而是太重要。
对于复习,我们常态的还是认为就是“梳理、背诵、练习”等等。甚至在孩子的眼里,可能就只剩下“练习”。换句话说,很多时候就是不停的“刷卷”。不停练,不停练——造成的是孩子“一个学期的至暗时刻”,成了一个学期“最繁忙的时间”。这个期间,是老师、家长最为紧张的时候。我们都严重到很多家长“减少外出、减少应酬”的最为正常的理由。我们坚信,只有通过多练,就一定可以让成绩突飞猛进。但事实往往是如此:
我们的期望总是与现实相反,甚至会比平时更不愿意让我们看见的现实。
为什么大家都如此重视的复习,却出现了这样的效果?
这些年,我总在试着改变,试着去改变我们习惯的做法。因为习惯的不停练习既然效果没有预想的那么好,会不会我们大家努力的方向错了呢?
有限的时间是否可以做有限的事?
众所周知,期末复习的时间总是有限的,长的也就两个星期,短的则是一个星期,甚至几天。如此短的时间,我们怎么可以做无限的事情呢?一门功课需要一个学期来学习,却要集中在短短的时间来完成,这是不现实的,也是有悖于常理的。所以,有限的时间就需要做有限的事。什么是有限的事?应该是对孩子而言,就是最有效的事情。什么是最有效的事情,就是自己学习的短板。那么如何去精准对位自己的短板呢?
首先,孩子得清楚自己的“短板”在哪里?“短板”如何寻找?这需要老师、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寻找。作为老师,有必要也必须让孩子将平时的单元练习卷集中起来,与家长、老师一起分析:哪些地方出问题了?出问题的地方,哪里是可以通过自己努力提升的?哪些地方确实不懂,需要老师、家长帮忙的?这就是所谓的“个人分析”。当然,绝大多数孩子不是不清楚,往往会有意识的遮蔽,这时候就是复习时,老师与家长的协助作用的体现了。
其次,我们需要孩子清楚复习与考试的主体是谁。复习与考试的主体只能是孩子自己。作为老师、家长,只能是协助。这种协助,可以是鼓励,也可以督促,也可能是严格的管教。选择哪一种方式,不同的孩子特质不一,不能一以概之,也不能用别人家孩子的教育方式来统一。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是找不到第二个的。复习既然是从“短板”出发,那“短板”一定是孩子学习的“痛点”,“痛点”当然就会“痛”,没有人愿意“痛”。我们只能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让他们直面自己的“痛”。
第三,我们需要提供丰富的资源库,让孩子有的选择,不求所有的练习都需要全部做,只做对自己有用的。作为老师,作为家长,最捷径、最省心的做法是提供一套套模拟试卷,让孩子沉浸在大量的重复练习之中。可是,这样做,往往就是“会的仍然会,不会的当然还是不会”。时间浪费了不可怕,但是耗费孩子有限的精力却是可惜。当我们将一套套练习题,建成一个资源库,孩子有机会有可能同时特别便捷的找到可以练习的东西,我想效率自然而然会高很多。
第四,我们需要对孩子的水平精准对位。复习、考试,严格意义来说都是发现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问题和困难的一种方式。但是我们现在似乎有些变味为一种考核方式,实际上也已经如此。复习,就是补短板,将自己的学习有所提升。那么考试也该如此。我想,我们不管哪种方式来协助孩子复习,重要的都是考量:通过复习,有没有别平时有所提高?我想,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家长,都需要这样精准定位:我的孩子有没有提升自己。所以,我们得看清楚自己孩子本身是什么位置的学业水平,通过复习,最终提升到什么水平?而不是简简单单的需要考到什么样的分数。
这些精准定位,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到位的,也不是我们可以立竿见影的事情。其中还有众多的一系列问题:孩子不能也不愿意了解自己的问题?孩子不愿意直面和克服自己的问题,怎么办?我们需要短时间将成绩提高到一定程度,怎么办?等等。这或许就是我一直不愿意谈谈复习的问题所在。
我不知道自己这样的思考或者做法是否合适,但是我真的很想我的学生可以会学习、会考试,也能够考出优异的成绩。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孩子不喜欢自己考出一个好成绩,没有哪一个家长不喜欢自己的孩子成绩好,也没有哪一个老师不喜欢自己的班级考出优异的成绩。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