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司马光》: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好玩,不难 | 李竹平

2024/1/8 8:46:32  阅读:168 发布者:

《司马光》是小学阶段课本上的第一篇文言文,或许老师们会担心,这样陌生的语言,学生学起来会很难。

实际上,只要教师不制造障碍——先入为主地确定难学,然后按照自己设定的步骤按部就班地组织学生学习——这第一篇文言文,不仅不难,而且好玩。

课堂上,简洁的四个板块活动,学生兴趣盎然。

板块一:读,抄,背

学生自主练习将课文读熟。先确定能将每个字音读正确,然后根据自己对每句话意思的理解,尝试读好断句和节奏。

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请两个学生合作展示,其他人边听边看边做判断——一个学生朗读,读出断句和节奏,另一个学生边听边标出听到的断句。一起订正,订正时结合意思的自主理解;练习朗读,读好正确断句和节奏。

抄写。边抄,边在心里练读。

熟读成诵。

板块二:发现“文言文”

先说说自己发现这篇课文与平时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聚焦最直观的发现——简洁;接着通过师生合作进一步体验“简洁”:教师读课文句子,学生用现代语言说意思,数一数分别用了多少字。如,原文字,用现代文讲清楚写出来字。

这个活动,一举两得,既直观感受了文言文的简洁,又读明白了句意和故事内容,用学生自己的话讲了故事。

在发现“简洁”之后,再说说还发现了文言文有什么特点。这是一个有一定开放性的话题,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即可。

板块三:议一议故事中的司马光

教师介绍司马光其人,让学生对司马光其人其事更感兴趣。

学生默读课文,提出想跟大家探讨的话题。学生提出了两个共同关心的问题:司马光与“众”的区别在哪里?还有更好的办法救小孩吗?

通过讨论第一个问题,学生感受到了司马光的勇敢和机智。教师补充司马光十二岁刺蟒化险为夷的故事,进一步感受他的勇敢机智。联系司马光的成就,启发学生从小就要勇敢,就要善于动脑。

讨论第二个问题时,联系学生已知——以前读过的现代文故事“司马光砸缸”,认识“缸”与“瓮”的不同。通过讨论,发现司马光的办法才是最好的,进一步感受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还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之”是什么意思?“之”的意思,我故意没在学生说句意讲故事时做出解释,目的是在拓展阅读《王戎不取道旁》时,才让学生自己来发现。

板块四:挑战阅读《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师指出古代书籍中,记录了很多像司马光这样的智慧儿童的故事,都是文言文记叙的,激发学生挑战阅读的积极性。

出示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学生试着轻声读一读,看看有哪些字是自己不认识的。教师朗读,学生认真倾听,记住字音。学生练习朗读,不仅读准字音,还试着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合适的断句和节奏。结合教师给出的注释,再读再思,看看自己有没有读懂故事。

展示朗读,标记断句。

默读,在心里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再讲给大家听;评价王戎。

发现“之”的意思。

《王戎不取道旁》是四年级教材中的文言文,拿到这里来拓展阅读,实践挑战,一是故事中的王戎也表现出了智慧,二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言文的特点,三是帮助学生建立这样一种初认知——文言文不难,好玩。

复盘,说说第一次学习文言文故事的体会和想法。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