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渠道,为了进一步推进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与研究,贯彻新课标理念,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营造良好的师生共读氛围,提高教师整本书阅读指导的水平与能力,探索更多适合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路径,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12月26日,华山中学阅读组全体教师开展了“聚焦核心素养 ,构建阅读新样态”特色教研活动。
01
特色教研展示
华山中学阅读教研组负责人闫锐老师对本次特色教研展示方案进行了全方位解读。在解读中,闫锐老师强调了本次教研展示方案的目标和意义,旨在推动学校阅读教学的创新与发展,落实新课程标准,提高教师、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对深入阅读整本书进行深度思考。通过读书分享及整本书阅读微讲座逐步提升教师、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核心素养,以及基于核心素养下,通过分享课内外创新阅读、家庭书院等特色活动,培养审美情趣,挖掘和发挥每位教师的专业特长,打造具有华山中学特色的阅读教学体系。
02
诵读美文
随着金色的阳光洒落,校园里传来了响亮的诵读声。这是阅读组教师晨诵的场景,让新的一天充满知识与热情。作为阅读组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晨诵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领诵人葛文珍老师选择了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泰戈尔的《用生命唤醒生命的》这首诗,葛老师说:“教师这个职业正是在用生命影响着另一个生命,用灵魂唤起另一个灵魂。”她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富有感情的诵读,诠释着经典的魅力。
03
读书分享
阅读老师郑宇老师对《活在课堂里》这本书进行了读书分享。《活在课堂里》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见解,吸引了大批教师的关注和参与。这是一本献给教师的书,它以清新隽永的文字引领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找到心灵的栖息之地。这本书通过描绘课堂的各种面貌,展示了教师的生命形态,以及他们如何在课堂中活出自己的生命。李政涛教授作为本书的作者,以极大的热情和浪漫活在课堂里。他通过描述课堂应有的样子,写出了课堂的中国风格和西方风采,也写出了课堂过去的样子、现在的样子与将来的样子。这种对课堂的深入剖析,不仅让教师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更激发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追求。
“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郑宇老师引用了亚里士多德的这句名言作为开场语,郑老师从作者介绍、内容介绍、阅读感悟等六个方面谈了自己的读书心得。这场读书分享会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交流活动,它更是一次心灵的觉醒。教师们通过阅读,找到了自己与教育的共鸣点,也找到了自己与学生的连接点。他们将带着这份觉醒,继续在教育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学期,阅读老师丁羿老师参加第一届点灯人全国亲近母语阅读素养大赛,执教的《时代广场的蟋蟀》获奖。正如丁老师所说,“这个奖是见证了我在阅读组的成长,也是集体赋予我的,也希望激励其它的老师,在阅读这片沃土上收获自己的成长。”丁羿老师的微讲座“以书正道,雅趣天成”,旨在深入探讨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丁老师说:阅读最根本的目的是让人成为一个有趣的人,一个有着浪漫灵魂的人,一个内心中住着一个文人的人。整本书阅读,不仅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更是滋养心灵、丰富人生的实践策略。通过深入阅读整本书,我们能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升内在的语文素养,构建丰富的精神世界。
整本书阅读是一项有效的教与学的实践性、策略性活动,能够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内在的语文素养,构建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讲座中,丁老师以《时代广场的蟋蟀》为例分享了他是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整”的教学,通过创设大情境凸显学科思想方法和独特的育人价值的内容,锻炼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学生被碎片化的信息所包围,缺乏深度阅读的机会。然而,整本书阅读恰恰提供了一个沉浸式的阅读环境,让学生有机会深入思考、品味文字之美。
04
文化自信展风采
接下来,是阅读组青年教师以“典耀华山”为主题的经典诵读的学科素养素养展示。旨在通过此项活动,展示阅读教师们的文化底蕴和学科素养,同时激发阅读组教师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信。
今有温婉柔情之美,淡泊雅致之美,古有沉鱼落雁之美,含蓄隽永之美,家国情怀之美,自古便以如花似玉,花容月貌,闭月羞花来形容女子之美,阅读组青年教师化身杨绛、林徽因、王昭君、李清照、花木兰,演绎《穿越时光遇见“美”》经典诵读活动。
05
审美情趣阅成长
阅读课程组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也不断丰富阅读内涵,拓宽阅读广度,赋予阅读课堂更多的可能性,也为学生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华山中学“家庭书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华山中学资源中心图书馆在兵团中小学综合实践郑立民“中和”名师工作室指导下,开设的一门全新的家庭阅读课程。课程旨在引导孩子利用各种资源自主建立一个家庭图书馆,并以家庭图书馆资源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进而达到提升自我,服务家庭、社区阅读的目标。阅读课程组马中艳老师对阅读课程组“家庭书院”项目进行了总结和汇报。
最后,阅读老师郭晴雯老师以“课内外联动 向阅读更深处漫溯”为主题,对阅读课程组整本书阅读创新实践进行了分享交流。郭老师说:阅读组课程组教研一直坚持阅读素养、学生活动、课型划分、学生发展四个原则。积极探索阅读课程创新实践路径。
路径一:戏剧教育激趣阅读课程,实现面向每一个的“全人教育”。华山中学副校长张文志指出:学校在落实戏剧进校园中,一是要将阅读课程与戏剧课程相融合,形成普惠性的课程。各年级阅读老师可以在次基础上将戏剧课程融入到阅读课程中,将整本书的章节或者片段组织学生排练成儿童剧、戏剧等形式,使学校的戏剧课程落实在班级、课堂以及每一名学生中。二是要通过阅读课中的戏剧排练、表演从而发现对于戏剧感兴趣,有天赋的学生,在学校原有的“小布头剧社”的基础上形成华山中学戏剧社团,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的培养。三是每年召开校园戏剧节,为热爱戏剧的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不断激励教师、学生参与戏剧活动,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路径二:项目式学习深化阅读课程,打造沉浸式阅读体验。郭晴雯老师分享“基于PBL的《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七年级《西游记》整本书项目式学习以“如果以副主编的身份为六年级学弟学妹写一本《西游记》导读书,你会如何创作呢?”为驱动性问题,激发阅读《西游记》原著兴趣,并能够从人物形象、精彩情节、多元主旨等方面有自己的思考。最后用“举办《西游记》导读书鉴赏会”的形式,检验各小组学习成果。在开展《西游记》项目化教学时,郭老师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让孩子们阅读《西游记》原著,他们不仅了解了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还培养了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时,组织了一系列与《西游记》相关的实践活动,如绘画取经路线图、演绎师徒四人形象等,让学生们在实操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阅读的研修之路还在进行,闪烁的教育之花还在生长,学生阅读兴趣的提升,阅读能力的增强,就是拓展阅读更多的外延。身为教师,应给学生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也为在阅读中育人给与更多的可能。本学期,阅读组教师通过课内课外联动,向阅读更深处漫溯,问道。正如亲近母语的创始人徐冬梅老师所说——在喧嚣甚至恶俗的世界里,记得我们自己是谁:我们是孩子的父母,儿童的母语老师。在和孩子共同阅读的过程中,诞生出一个新的自我。在每天的教学里,在阅读中,和伟大的生命对话中,在事上练,在心上磨,然后创造出一个崭新的自我,完整的自我,创造的自我。
转自:“华山中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