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乐教育:聚焦“备-教-学-评”一体化,构建高效课堂新样态——南平实验小学主题研训周系列活动(数学专场)
2024/1/5 16:27:34 阅读:86 发布者:
初冬有暖阳,求索在路上。为落实“新课标”课程理念和“双减”政策,激发教师教学热情,解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困惑,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化成长,进一步提升我校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11月21日,南平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一场以“聚焦‘备-教-学-评’一体化,构建高效课堂新样态”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在延三校区集中文体校区和乐厅,南平市教科院小学数学教研员黄玲老师、延平区夏道中心小学教师代表莅临研讨活动现场。建阳区将口中心小学教师代表与武夷校区教师通过视频会议参与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备-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数学实践中,聚焦核心问题,落实核心素养,在大单元教学目标的引领下,关注学生的深度课堂学习,达到以评促教、以评带学的目的。本次活动安排上午进行“同课异构”课堂观摩、卷入式研课、专题讲座,引领前行;下午随机抽选一名老师翻转课堂。通过线上线下融合跨空间的云端教研,充分发挥了我们南平实小数学组协同研讨,众创共享的集体智慧。
一、同课异构,各展风采
《买文具》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的第一课时内容,即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除法,以及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本课主要结合实际情境,探索除数是两位数(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
今天,三位老师从实践的角度诠释了如何聚焦学生真实的困惑,引领数学学习。
武夷校区的雷文慧老师基于学生提出“80÷20中的0是像乘法那样可以叠加还是抵消以及计算时是否可以不看个位的0”这一困惑开展学习,通过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提炼核心问题,直指数学本质,做到评价先于设计,为我们呈现了一节精彩的课堂。
文体校区的廖惠萍老师紧紧围绕学生提出的困惑“为什么8÷2=4,80÷20不是等于40,而是4?”“两位数除以两位数可以用竖式计算吗?如果可以那要怎么算?”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权,让学生自主学习、内化思考,同时创设小组合作讨论活动,在师生共同交流辨析中找到算法,整个过程以德促智,实现学生数学自学能力、运算能力的提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玉屏校区的林原老师直接聚焦“8÷2和80÷20的计算结果为什么是4?”这一困惑,课堂讨论的呈现更为热烈与持久,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迁移运用,将新知转化为旧知,沟通算理和算法之间的联系,实现深度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可持续发展。
二、评课探讨,通促成长
教而不研则戏,研而不教则空。全体与会教师在主持人的组织下,分组对三位老师执教的课例进行研讨,各组老师们各抒己见,最终形成小组的共识,由各组代表对这节课展开了评议,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本次“卷入式”教研共分为7组,每一个参与者把教学研究、课标理念与课堂实践联系起来,以“参与—沉浸—复盘”的方式推进,专家引领中青年教师围绕课例,依托团队力量,共显研究特质。在“卷入式”教研的风暴中,激活教师的问题意识,重建平等分享的团队文化。黄玲老师对3节课的研讨进行了总结和点评,她对老师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给予了高度的赞许,同时也解答了老师们的疑惑。最后提出关于困惑的处理;聚焦交流什么、交流方法的真合作;如何用好学习单;沟通各种方法的联系等4点建议。这样的校本教研由“我”到“我们”,切实促进了南平实验小学数学教师群体“沉浸式”的专业成长。
三、专家引领,传经送宝
学有所思,行之有向。黄玲老师给与会教师带来了一场《聚焦学校实际,直面问题研讨》的讲座。黄老师结合一个个教学实例,深入浅出地向与会教师阐述“如何聚焦生问新课堂,直面学生真困惑”“怎样在生问课堂中让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合适的探究活动解决问题的这一教学模式”“让教师更多地站在学生角度去思考教学,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其中,生问课堂随机性大,当学生提出问题后,如何抓住学生的真实问题推进教学,对我们而言也是个极大的挑战。
教以共进,研以致远。本次研训周的活动为我们搭建了观摩学习,博采众长,研讨交流的互动平台。且学且研,且行且思,深耕细作以致远。如何做到“备-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是我们每个老师不断探究的方向!我校数学组将持续推进数学公开课教学研讨,继续聚力前行,相信在持之以恒的共研共修中,我校数学组的老师们能看到更加美丽的教育风景,享受更意义的教育幸福。
转自:“福建省南平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