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和乐教育:传统文化润童心 课例共研促成长——南平实验小学艺术组系列课例研讨活动

2024/1/5 16:14:24  阅读:86 发布者: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结晶。为了传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我校艺术组开展了主题为:“跨”学科之美,“融”文化之韵的系列课例研讨活动。

一、体验穿编技艺,感受非遗魅力

美术组刘燕燕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穿编的乐趣》一课,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到了非遗艺术——穿编技法的独特魅力。刘老师在课中用了提、压技法,进行简单的穿编制作,用纸条穿编变成手提包作品,让学生在体会制作穿编工艺的乐趣中,激发了学生对我国传统工艺的热爱,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二、泥塑制作欢乐多,喜气洋洋过新年

泥塑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王希帆老师带领一年级的孩子们感受了一节充满年味的粘土手工课——《过年啦》。课堂在喜气洋洋的音乐中开始,紧接着王老师引导学生用搓、捏、揉、压等技法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精美的年菜。同学们在用粘土制作年夜饭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动手能力,也增强了文化自信!

三、音乐浸润心灵,巧逛传统庙会

大头娃娃俗称“大头和尚舞”,南宋时便有记载,在民间流传甚广。周璐老师在课上创设过年逛庙会的情境,通过声势律动、唱歌表演等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在热烈的课堂氛围中引导学生了解非遗文化,体验民俗文化的趣味。

四、探寻京剧之美,传承国粹文化

“手眼身法步”传神韵,“唱念做打舞”皆功夫。在郑霞老师的音乐课上,孩子们创作脸谱,模仿身段唱腔,从经典选段中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孩子们在体验与实践中提升审美能力,沉浸式感受国粹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在心里种下了一颗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

结语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远。本次的系列课例既能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又能学习和领会中华民族艺术精髓,增强了孩子们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此外,艺术组的老师们通过对课例的研讨更是为自身教学能力指明了路径和方向。相信在今后的课堂中,老师们会让传统文化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转自:“福建省南平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