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天地|“教”沐秋风 “研”路芬芳
2024/1/5 14:41:03 阅读:97 发布者:
“教”沐秋风 “研”路芬芳
木叶动秋声,“研”语携芳华。“课”需多磨砺,方可“破茧成蝶”!为了落实新课标育人理念,积极打造精品课堂,提高教师课堂组织能力,夯实教师驾驭课堂教学基本功,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二年级语文组老师们在秋意渐浓的十月开展了语文研课磨课教学活动。
课堂展示
黄晓霞老师执教的是《葡萄沟》一课,上课伊始孩子们回忆风景优美的旅游景区,谈论祖国大好河山,在轻松愉悦中进入学习。
识字环节中,黄老师运用直观形象的课件,采用随文识字,合理分配识字内容。老师还制作了漂亮的字卡,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学生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去参与。
本课多音字较多,黄老师引入字典词条让学生迅速理解了“热情好客”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说出“好学、好吃”等等生活常用词语。
扫清字词障碍后,黄老师重在指导学生读好长句,运用魔法棒、读好短语、关注逗号等方法让孩子们巧读长句。
在教学过程中,黄老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朗读、品味,进入文中情境,在情境中理解语言、发展语言,感受“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并充分运用多媒体,将葡萄沟水果品种之多,葡萄长势之好、颜色之多直观可感地展示出来。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评课交流
课后,二年级老师们对这这堂课进行了探讨,肯定黄老师深入钻研教材,教学目标清晰,教学环节安排紧凑,过渡自然。在老师循循善诱的启发下,学生沉浸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同时老师们也提出了各自的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精准把握教学内容。
最后,江卫红老师表示,黄老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及认知特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过渡自然,环环相扣,并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让学生读有所感,为第二课时学习打下铺垫。但也指出课堂教学不足,课堂上应更多留白给学生,老师少讲,学生多思多读多问。
结语
秋之美,在于叶的沉淀,教之美,在于师的钻研。在本次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研讨成果得到分享,不断碰撞出教育的火花,凝聚起育人的智慧,让我们继续研读新课标,践行从”教书“走向”育人“。
转自:“福州市鼓楼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