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深耕作业研究 引导提质增效

2024/1/5 13:39:50  阅读:82 发布者:

【摘 要】学科教学要真正落实国家的“双减”政策,必须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效,科学合理布置作业上下工夫。为了回应社会期盼,近年来徐汇区以落实学科育人、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教学转型为目标,树立以“关注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核心价值追求的教育观,构建绿色、和谐、可持续的教育环境,追求高品质的教育实效,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关键词】作业研究  “双减”  育人

“双减”政策落实以来,徐汇区聚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关键问题,深入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实践。小学语文学科以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为抓手,引导教师开展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与评价的实践,对如何处理好单元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评价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实施以目标为导向,内容为载体,活动为途径,评价为手段的单元教学,打通教、学、评之间的“经络”,实现单元的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及评价方式的一致性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撬动了区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效,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一、研究目标

研究中,我们始终在思考如何在减少作业总量的同时提升作业的品质,让学生通过少而精的作业练习,获得学科素养的发展。为此,我们聚焦“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小学语文阅读作业设计”这一主题,开展了持续深入的实践研究。我们立足作业应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价值追求,以团队研究为核心,各层级主题研修为途径,研究如何通过语文阅读作业改革实现学生应用相关语文知识、技能在解决问题、完成情境任务的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我们将这一总体性的研究目标细化为以下四个维度的具体目标: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梳理、提炼各单元教学目标和作业设计目标,为精准设计作业内容提供方向性引领;依托单元整体设计,围绕帮助学生形成读懂一类文章的思维方式,提升语文关键能力,研究设计各年级阅读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总结提炼提升思维能力的小学阅读作业设计的方法;通过研究培育一支在市、区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学科研究团队和一些能在市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学科优秀教师;通过主题研修,提升区域内语文教师整体设计单元阅读作业的能力。

二、研究路径

我们根据“骨干团队研究(针对问题、实践研究、形成认识)→区域主题研修(搭建平台、辐射引领、实践完善)→校本主题研修(任务驱动、实践反思、深化认识)→骨干、组长研修(总结提炼、发现问题、明确方案)”路径持续开展区域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实践研究,切实落实“双减”政策。

三、研究方法

1.团队合作,研修合一

我们以团队合作为方式,以研修合一为指导思想,分阶段开展实践研究。

第一阶段由区名师工作室学员、区学科中心组成员、实验学校教研组组成项目核心团队,以系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统编教材与《美国学生阅读技能训练》为起点,先各自梳理3~5年级阅读策略,再进行团队研讨,通过思维碰撞,编制了与课标、教材相匹配的《3~5年级阅读策略一览表》,细化研制了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体系,明确了可供具体研究的单元内容。第二阶段,以三支团队分别选定的某一年级、某一单元内容为载体,聚焦指向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阅读作业的设计方式进行实践探索,通过项目核心团队内的互动研讨,形成了初步的经验。第三阶段是借助区域主题研修平台,通过系列展示、交流、研讨等活动,在辐射引领全区的同时,对初步形成的作业设计内容进行再深化、再挖掘,形成案例和普适性的操作经验。

2.以评促研,整体提升

在区域主题研修的基础上,我们通过以评促研的方式,促进全区不同层面的教师专业发展。各校以备课组为单位,在备课组组长的引领下,选择本年级的一个单元,开展校本研修实践。在完成研修作业后,再由骨干团队审读每一份作业,挖掘亮点,发现不足,及时反馈。

在开展徐汇区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案例评选活动过程中,区教研室从“赛前辅导—校本研究—组织评审”三方面规划以赛促研的过程,同时将在此过程中产生的资源,设计开发成暑期教研组组长的培训课程,由核心团队的成员分组承担“整体情况反馈、优秀作业案例分享、团队研修案例分享”三个研修模块的研修内容,切实达成以评促研的目的。通过经验的分享,辐射引领校本研修的有效展开;通过问题的提炼与反馈,明确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与内容。

3.针对问题,深研提质

通过“单元作业设计案例评选活动”,我们发现由于教师对学生进行素养培育的意识还比较薄弱,许多参评案例中的阅读作业设计类型显得单一,尤其是对围绕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设计具有综合性质的长作业的思考不多,学校之间的差异较大。于是,我们以“综合性作业的设计研究”为突破口,一方面引导教师通过深入研究树立素养培育意识,以推进落实“双减”政策;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按照课内阅读一类文章的基本路径,运用已学的策略开展自主实践,从而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依照项目研究的基本路径,我们请在评选活动中成绩优异的两所学校(逸夫小学、康健外国语实验小学)组成核心研究团队,在教研员的指导下,聚焦四上“神话故事”单元、五上“民间故事”以及“读书明智”这两个单元分别展开实践研究,形成了“神话人物点赞卡”与“整本书阅读”单元课外阅读长期作业设计案例以及“我是荐书官”和“民间故事伴我成长”两个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教研员与教师们一起总结经验,并搭建平台,请他们与全区教师分享交流,引导广大教师对如何设计与实施综合性作业形成一定的认识,即设计时需整体规划活动内容并分步有序落实;围绕语文要素与策略掌握设计学习工具,引导学生有效地完成作业;研究设计多元的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及时介入活动过程,通过针对性的跟进指导,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研究成效

1.通过聚焦问题改进的系列研修,深化了认识,改善了行为

研究中,我们始终以减负增效为目的,聚焦对前一阶段研究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持续开展项目研究与主题研修,使研究逐步走向深入。从2021年徐汇区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案例评选活动”中,我们欣喜地发现,教师们在进行单元阅读作业设计时,作业目标的制订能基于课程标准,体现单元意识;作业结构趋于合理,努力呈现出单元作业的整体性、稳定性、层递性;作业内容能有意识地关注多元发展,关注支架设计,落实全面育人。

2.以持续推进的项目研究为载体,逐步培育了区域学科核心力量

每一阶段的研究,我们都要求骨干先行。各类骨干在教研员的引领下,组成核心团队,开展以项目研究为载体的团队研修,经历“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实证研究的过程,促进教师对研究项目的深入认识。在辐射引领区域主题研修及校本研修阶段,这些骨干由受训者转换成培训者,再次在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项目研究促使不同层面的教师在专业能力方面得以持续发展。

3.通过研究成果的及时孵化,引领推动了校本主题研修的有序展开

在每一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始终借助区域研修平台,及时孵化阶段研究成果,为各校开展校本研修提供样例。每一次的区域研修,都包含了理论学习、实践观摩、单元阅读作业设计微讲座、互动研讨几个模块,不仅揭示了研修活动的设计应包含的内容,同时也提示了开展研修的基本路径。各所学校将这几个模块转化为校本研修的路径循序开展研修。研修活动的有序推进,为提升校本研修的质效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4.阅读作业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促进了学生学习素养的提升

随着教师对单元阅读作业设计认识的清晰与深入,作业内容和形式逐步丰富,尤其是一些以任务情境为驱动的综合性长期作业,促进了学生学习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本文刊载于《现代教学》20231月合刊《“双减”实施专辑》,作者系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  高永娟)

转自:“第一教育专业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