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和平课堂:将冲突解决教育融入学科课程

2024/1/5 11:42:07  阅读:88 发布者:

和平课堂通过常规的课程学习来培养学生自主管理和解决冲突的能力。倡导者认为教师将冲突解决纳入课程将会有助于创造培养学生亲社会行为的课堂环境。和平课堂的先驱威廉 • 克莱德勒(William Kreidler)服务于社会责任教育者组织(Educator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 ESR),是美国公认的冲突解决专家,他拥有 20 多年的教学经验。他指出,教室是一个充满关爱和尊重的场域,学生应当具备五种品质:合作、沟通、善于情感表达、欣赏多样性和建设性地解决冲突。他认为,美国学校开展冲突积极教育有课堂内外两种方式,和平课堂主要在课堂内进行,它被认为是和平学校的基石。课堂内开展冲突解决教育主要通过开设独立的课程和融入学科课程两种方式,本文主要展现冲突解决教育融入现有学科课程的方式。

冲突解决教育进课程何以可能

理查德 • 博丁(Richard J. Bodine)在其所著《冲突解决教育手册》中指出,学科课程中培养学生冲突解决能力的教学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理解和分析冲突;(2)理解与建立和平;(3)识别观念和偏见;(4)识别情感;(5)识别导致冲突升级的因素;(6)适当地处理愤怒和其他感情;(7)提高倾听技巧;(8)提高语言沟通技巧;(9)识别共同利益;(10)集思广益,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11)评估不同选项的后果;(12)创造一个双赢的协议。美国俄亥俄州争端解决委员会的《小学冲突管理资源指南》建议通过下列方式将冲突和冲突解决纳入学科课程的核心领域——

语文:(阅读层面)分析现实或虚构的故事,找出冲突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同时讨论出解决冲突的其他方案。(写作层面)让学生在创意写作中思考并应用冲突解决技巧。

数学:要求学生为城市公园制定一个改造规划,要求满足各种利益诉求和政府预算限制。

体育:讨论竞争性游戏和合作性游戏之间的区别。

科学:讨论和分析自然界中的共生关系。

社会:分析发生在过去或现在的州、国家和国际之间的冲突,并讨论解决这些冲突的各种策略。

健康:认识和评估不健康行为的后果,并集思广益作出更多选择。

学科课程中的冲突解决教育广泛使用大卫 • 约翰逊(David Johnson)和罗杰 • 约翰逊(Roger Johnson)开发的合作学习和学术争论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在这些合作学习小组中,每个学生都有两个任务:一是学习指定的材料,二是确保小组其他成员也学习了这些材料。当一个学生的想法、观点和结论与另一个学生不一致,而两者试图达成一致时,就会出现争论。争论的解决方式是进行激烈的讨论,讨论每个人所提议策略的优缺点,讨论的目的是综合各种观点从而形成新的解决方案,这便是学术争论教学方法。美国各地学校都有在不同学科中采用合作学习和学术争论方法,融入冲突解决教育。

理查德 • 博丁等人认为在中小学阶段针对冲突解决进行课程整合的机会很多。解决冲突的基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容易渗透到任何一门社会科学中,因为每门学科都会提供机会来探索观点、立场背后的利益诉求,以及尝试解决问题的成功和失败。各个层次的文学作品都充满了冲突,学生可以分析所呈现的内容,并创造与作者所提出的不同的解决方案。人文社科包含人与人之间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容易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科学的每一个分支都面临着伦理问题,这些问题同样需要探索、值得研究,并对相关行为产生的后果进行深度思考。

和平课堂的教学案例

美国国家课程整合项目(National curriculum integration project,简称 NCIP)是冲突解决研究者和相关教学研究组织之间规划合作的项目,NCIP 为教师提供一个将冲突解决教育中的关键技能渗透到中学正式和非正式课程的平台,并以此创建和维持充满关爱和尊重氛围的和平课堂。该项目始于 1996 年,1998-2001 年期间在美国七所中学进行了 NCIP 项目的试点。NCIP 2007 年发布了《综合课程:来自国家课程整合项目》,该文件为语文和社会等学科教学提供了一系列可供参考的课程,这些课程研究冲突,探讨积极的冲突解决方案,并研究文化和偏见、社会情感学习以及法律等相关问题如何影响冲突及其解决。每门课程总体上由简要介绍、教学目标、教师材料以及教学流程等部分构成。下文将围绕社会科学和科学两门课程,分别呈现一个教学案例。

(本文刊载于《上海教育》(环球教育时讯),20231210日出版,版权所有,更多内容,请参见杂志。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张毅统)

转自:“第一教育专业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