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优课促提升 观摩共成长

2024/1/5 9:43:49  阅读:75 发布者:

优课促提升 观摩共成长

梁庄二小 马佳佳

为了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夯实教师基本功。在20231110日下午梁庄镇第二中心小学数学教研组围绕“《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开展了“观看名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观看名师课堂

首先以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时间、速度、路程之间的关系》为主题,在网上搜索名师课堂实录,老师利用课下时间观看视频并写听课记录。认为可以汲取的优点在老师研讨时进行分享,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老师的专业成长。   

《时间、速度、路程之间的关系》研讨

主持人马佳佳老师观看了《时间、速度、路程之间的关系》这一课,感触很多,有很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1.这书课的重点是理解"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建构"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数学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难点是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的意义。张老师用坐火车、飞机行驶了多少千米,从而引出速度、时间、路程。又提供两个情境,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2,火箭的速度是每秒12千米,它与路程时间、时间有关,帮助学生对"速度"这一概念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又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几个情境进行巩固深化,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一步步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对突破难点。

2.在导入环节,以播放重庆视频导入,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又增加学生的家长自豪感,与思政相结合。

3.上课习惯特别好,课前做好准备,课本都整齐有序地摆放在课桌上,学生的坐姿端正,挺直腰板,双手叠放,举手回答问题。

4.张老师设计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层次性强,有梯度,题型灵活多样,关注了全体学生的成长。有一道练习题,问学生是否超速,根据路程、时间从而求出速度。从而告诫学生生活中开车不能超速,与思政相结合。

其他老师补充:

1.李少老师

路程、时间与速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基础。本课时张老师把学生原有的一些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理解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2.张添添老师

听了张老师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本节课以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基础的,创设生活情景:“朋友从上海到重庆旅游,乘坐火车还是飞机”,贯穿整节课,引导学生得出“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数量中,“速度”是最难理解的,但却是最核心的。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把抽象的“速度”概念与学生熟悉的“比快慢”生活经验紧密联接,如:如果开车的话,是否超速?然后给定时间和路程,求速度,紧接着引出另外两个数量关系。张老师的“学术”经验与学生对“速度”的已有经验对接,有效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张老师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书写习惯,尤其是学生板演时,强调书写要规范。课堂小结环节,让学生进行总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以自行车和汽车的速度快慢,让学生进行选择,告诉学生不同选择有不同的风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达到育人目的。   

3.张永佳老师

听了张老师讲授的《时间、速度、路程之间的关系》这一课,收益匪浅。张老师借助自己的真实情境,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进而掌握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模型”的价值,形成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新课标中一直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特别是在导入环节利用一段视频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主要培养学生“育人”的目的。在过程中,老师一直强调书写规范,主要培养学生的养成习惯。

4.张金金老师

张老师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情境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用途,进一步加强对速度的认识,也加强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张老师让学生体会根据不同的条件去判断物体的快慢,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时对路程和时间两个量进行感知。在课堂中探索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张老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学会三个数量的关系,这样可以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5.谢晶老师

谢晶老师说到,张勋老师这节课让学生们观看重庆视频,增强了学生的家乡自豪感。然后通过创设情境引入这节课的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课堂中,张老师用问题一步步引发学生思考,然后解决问题。张老师的课堂环节紧凑,张老师教态自然大方,值得我们去学习。

6.袁运涛老师

听了张老师讲授的《时间、速度、路程之间的关系》这一课,颇有收获。张老师这-课设计思路清晰,环节上层次分明!重难点在深入浅出中悄然突破!同时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在细节上关注学生成长!这些都是我今后在工作中应该努力学习的!

7.王晓丽老师

张老师这节课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自主探索来明确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整个过 程都是学生读题、分析 找出每一个数量表示什么,再通过所列的式子得出三者的数量关系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8.潘晓玲老师

首先,张老师让学生观看了一段有关家乡的视频,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将思政问题很好的融入到数学课堂中;然后结合《数学课程标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一一路程=速度 x 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要求 。张老师设计了贴近生活,贴近儿童的具体情景,将数量关系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的经验基础之上,通过呈现富有启发性的现实情境,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寻找、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另外张老师数学语言严谨,板书字体工整、条理清晰也值得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学习。   

9.李高峰老师

张老师的这节课不拘泥于教材,结合重庆丰富的旅游资源,创造性的设计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情境问题,引入课堂,激发兴趣,这种校本教研的自觉精神和热爱家乡宣传家乡的思政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学习,我也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践行这一理念。

中心校的各位领导对本次教研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普通的教研活动作课教师收益很大,我校观看名师课堂然后“说、评、讲”教研模式让每一位参与的教师收获都很大,要求各位教师不能为了教研而教研,要用心吸收,努力成长,在李校长的带领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老师们观看张老师的课收获颇丰,老师们也将所学用于自己的课堂实践,寻求创新突破,采用丰富的教学策略,精心设计课堂环节,让课堂的教与学相得益彰,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次教研活动也为梁庄二小老师们搭建了一个促进专业发展、共同成长进步的平台,提供了共同观课议课的实践机会,强化了教研一体,以研促长的预期效果。“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研”然后知其因。在未来时光里,梁庄二小学的数学老师将在追求数学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继续砥砺前行!   

转自:“内黄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