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你说我说话集备 联合教研促成长

2024/1/5 9:28:36  阅读:82 发布者:

你说我说话集备  联合教研促成长

内黄县第二实验小学六年级  左红芳

今天上午我们六年级语文教研组和五年级语文教研组以及来自井店镇的同仁们,在学校教导处开展了联合教研活动。这次备课内容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我作为本次教研活动的主持人,与井店的同仁们简单的寒暄过后,就请我们教研组的主备人——何巧利老师从单元教材分析、单元任务群设计课标分析、单元学情分析、单元教学目标及教学活动的设计、单元重点课程精讲五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因为在备课时,我作为教研组长不能置身事外,和巧利老师共同设计了本单元的备课内容。自认为对本单元,无论从宏观上单元主题的定位、教学情境及任务的设计、单元语文要素“上挂下联”的把握,还是精讲课里的学习活动的设置,甚至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评价标准,都做了细致的考虑,觉得应该是万无一失。   

可是,当巧利按计划分享完毕。我请大家讨论,提出自己的困惑或建议,我的话音未断。张利娟老师就说“我认为精讲课例《月光曲》中第九自然段皮鞋匠听乐曲后的联想,不是五个画面,应该是三个画面”。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句话引发了大家激烈的争论。经过反复斟酌,在询问了资深老教师张红英之后,我们才确定为这一段皮鞋匠的想象画面为月亮升起;月亮穿云;风起浪涌三幅画面。至于巧利老师提出的一句一幅画,一共五幅画面,可以组合一下,形成三副画面,这样更便于学生理解音乐的节奏美。

紧接着,徐冉老师就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文言文二则》的第二题,“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古琴,以为世无足复鼓琴者”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资料袋的内容融进去。这样,学生理解和讲述的时候就会更生动。这一发言引发了又一波大讨论。与会的老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讨论了好长时间,就连在前面环节稳如泰山、不发一言的李新校长也忍不住参加了讨论,最后我们把这个问题确定为:视学情而定。这次讨论。让我对这次联合教研活动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又提高了几分。

真是按下葫芦起了瓢。这个问题刚敲定,王会珍老师就迫不及待地提出了口语交际《聊聊书法》——本单元中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引发了大家讨论的高潮。我使出浑身解数,力争综合大家的意见和建议,给出了一些指导建议:在进行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教学时,可以充分开发我们现有的资源,比如多展示杨国波书记,李艳荣校长的书法作品,或请他俩现场聊书法。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这时,井店的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伯牙鼓琴》一文中怎样指导学生理解锺子期能从俞伯牙的琴声中听出“高山”和“流水”的画面?我心想:乖乖,问到点子上了。于是我借机阐述了自己对新课标中“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这一任务群应贯穿整个语文教学教育阶段的理解,本单元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也是贯穿整个单元教学过程中的。别的不说,就说刚才巧利以《月光曲》为例,引导学生领悟《月光曲》的艺术之美时就特别重视梳理这一块儿的内容。引领学生回顾了《山中访友》和《山雨》中相关的句子。唤醒学生的记忆,把学生脑中相关的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系统化的能力。然后回到这位老师的问题上,引领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来联想和想象当时的画面。当然,老师也需要多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这样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才做到能游刃有余。   

讨论还在继续,外面虽然冬日高悬,寒气十足,但室内却温暖如春,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最后我做了总结,让我们组的成员回去后,结合大家的发言,做二次备课,形成定稿。并期待每一位语文老师时刻牢记“抓住语文的藤,守住语文的根”,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努力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信。指导学生“用语文的方式去做事”,做有文化的、有中国味儿的中国人。

本次联合教研活动结束了,回来后,我们教研组的人都说,这样的活动真好,能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我在深以为然的同时也掩卷沉思,想到刚才大家指出的备课漏洞,暗自责问自己:幸亏这是备课,不是上课。以后备课一定要细心些,再细心些。要知道,教师一时的疏忽,很有可能导致难以弥补的损失。只有认真备课,才能让自己的课堂象宝石一样闪闪发光,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成为美丽动人的故事。愿联合教研之花开满整个教坛!

转自:“内黄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