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深耕耘 听课教研促成长
梁庄镇第二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
为了进一步落实2022版新课标要求,以新课标理念指导教学实践,聚焦大单元教学任务群视域下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梁庄镇第二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大胆实践、勤于反思,开学以来进行了多次教学研讨活动。12月5日全体教师观摩了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视频课《雪地里的小画家》和《小蜗牛》。
【观名师课堂】
【主讲老师分享】
周单菲老师发言:
《雪地里的小画家》描写了雪地里一群“小画家”画画的场景,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又融汇了科普知识的儿歌。全文语言浅显易懂,排列整齐又错落有致,气韵生动,充满儿童情趣。
本堂课分为三个环节展示:第一个环节是游戏导入,游戏内容分为字、词、句三个关卡,由简到难、步步深入。在这个环节,第三关句子关若能再加一句“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会与下文更街接。
第二个环节是内容讲解,由“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小画家们做了什么呢?”、“他们怎么画出自己独有的漂亮画作?”、“谁没有参加”这四个问题一一展开,结构清晰,层层深入。这个环节案有个"随文识字"环节——牙,由甲骨文到以后的演变,有图片,有笔顺,有书写,讲解详细,便于学生掌握。
第三个环节——仿写.
①先仿写句子。“( )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了。”②整篇课文的仿写。先出示图片,再仿写。此环节,若能先让学生说一下自己了解到的动物脚印之类的知识分享一下。再展示图片,会更利于学生想象力,否则学生的思维会局限于图片上的动物。
常晓敬老师发言:《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本节课在教学中把图画及角色朗读有效地融入到其中,使学生在美丽的图画和丰富的想象中学习知识,了解自然,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了学习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节课非常重视词语的积累和语言的表达。抓住碧绿碧绿引导学生积累ABAB式的词语,并运用到仿写中。通过让学生模仿课文对话练习自己眼中的四季,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对话。
本节课进行了充分的引导和想象,让孩子们畅所欲言,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使课堂真正属于学生。
【探讨交流】
李林丽:《雪地里的小画家》板书比较新颖,整个课堂是三关,环节是步步深入的,整个课堂中让学生动手操作,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小蜗牛》这一节课是一篇童话故事,不一样的是它以连环画的形式显示出来的。老师抓住这一个点让其的价值提现出来。借助插图,猜读课文中的词语,学生读的动情,学的投入。另外一方面,多处拓展,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到规律,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的重要能力。
刘晓洁老师:《雪地里的小画家》这节课围绕新课标,在循循善诱中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教学设计新颖,思路清晰,过渡语流畅自然,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拉进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再加上贴画: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的
显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学中合理地开发课外学习资源,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除了青蛙,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冬眠?”有的学生课外积累的知识很丰富,他们说出了“蛇、刺猬、乌龟、蜗牛、蝙蝠”等动物。既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又丰富了课外知识。
于振飞老师分享:识字、写字、朗读,是低段语文教学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重点。这两课要求学生会写的字并不多,但结构不同,书写要点也各不相同。这两节课都借助课件演示和范写,引导学生归类对比。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这两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为了完成此目标,两位老师指导学生有梯度地循序渐进地朗读。比如《小蜗牛》这一课中借助插图读、带动作读、练读对话、师生对读。《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中的配乐朗读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思考如何在课堂上高效达成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
靳倩倩老师听了《雪地里的小画家》这节课,感受很多。一、老师创设情境,展示了一幅美丽的雪景图,让人身临其境,拉近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课文的欲望。接着出示“下雪啦!下雪啦!”引导学生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让孩子感受下雪后的高兴情感,营造了快乐学习的情境。二、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本节课中,教师抓住句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巧妙过渡,帮助理解,让人有浑然一体、天衣无缝的感觉。三、
展示,直观形象。老师抓住年龄特点,把重点内容以
的方式展现在孩子的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老师将板书内容:小鸡、小狗、小鸭、小马以及对应的竹叶、梅花、枫叶和月牙等内容以图片的方式展现,将枯燥的学习内容变成漂亮直观的图片,使学习变得有趣而快乐,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桑利利老师说:这节课的氛围特别好,整节课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这节课一开始就采用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进入愉快的学习情境,营造了自主快乐的学习氛围。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一般都是直接导入,在以后的教学中,也要注意导入新课的方式。课堂中说一说,演一演的情节让学生动起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杨瑞芳老师分享:《雪地里的小画家》老师从学生们的特点出发,让学生动手连一连,演一演,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探究新知识理解新知识。课程中穿插跨学科学习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体会到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践行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仿写诗部分老师循循善诱,让学生学起来毫不费力,发挥学生主动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
李晓聪老师分享:《小蜗牛》这节课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并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帮助学生理解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及小蜗牛的天真烂漫,并且了解到一年四季的变化和小蜗牛爬行慢的特点。做到以读促讲、以读代讲,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袁雪营老师分享:《雪地里的小画家》这节课开始用游戏闯关导入,设计新颖。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拉进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的实物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蜗牛》这节课重视朗读的训练,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以各种形式的练读,培养了学生对课文的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识字是低段语文课的一个重点,在教学生字词时,能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玩、妈、碧绿碧绿”等字词时,用卡片出示,让学生说出生字的偏旁,同时还结合语境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落到实处。
名师的课堂精彩之处在于善于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和认知、生活、情感等协调互动的生活大课堂,凸显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开放、互动性的交流与对话,拓宽了学生表达与交流的渠道,为他们创造了更多与同伴、与问题情境、与现实生活等的对话与互动的机会。变传统的“书本中学语文”为“生活中学语文”,把语文教学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语文就在身边,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发展自我,认真思考,勤于反思,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
转自:“内黄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