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基于单元整体设计,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2024/1/5 8:51:27  阅读:103 发布者:

基于单元整体设计,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记六村乡四年级数学组大单元集体备课展示活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及要求,深入推进新课标实施,强化“学课标,研课标,用课标”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四年级数学组安排了以“大单元”为主题的集备活动。

工作安排部署

大单元主题确定之后,组内分工收集材料,遵循新课标的课程理念,达到“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课程设计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

2023128日六村乡四年级数学组老师相约六村一小名师工作室,集备活动如期举行,中心校任主任参加,指导点评集备活动。

主备说课展示

本次单元集备展示四节课例:《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商是两位数的除法》以及《商的变化规律》。备课展示,以说课或微型课形式展示,时间把握在5-10分钟。

六村一小董海丹老师准备了《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在设计时,先从复习铺垫导入,通过( )里最大能填几、找近似数、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并让学生说说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过程。在探究新知环节,利用学生熟悉的农田方面的知识引入,请学生提出问题,并思考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说计算的过程,接着通过三个题目的练习,巩固了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这个题型。

六村乡二小韩明辉老师从四个方面分享了《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课堂设计:首先要明确重难点,制定目标教学;创设生活情境,编写具体题目;最后是问题与收获。

六村三小的张闪老师展示《商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课时为本单元的关键课,张老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课堂中设计了一个个发散性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不同的回答。同时又在交流、倾听中完善自己的认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学生完全能够独立应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学会自己学习新知识。并结合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六村五小的程伟老师展示的是《商的变化规律》一课,教学设计巧妙地抓住并利用了积的变化规律:“我们都知道乘法和除法有着密切的关系,既然乘法中有这样的规律,在除法中是否也存在着类似的规律呢?”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学生很自然的由乘法中的变化规律类推出了除法中的变化规律,既准确地找到了新知的切入点、着手点,合理的运用了知识的正迁移,又为后边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了一个探索研究的基调。这就将整节课的落脚点定位在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而非仅仅是知识点的掌握上。

每位主备教师展示之后,大家都能毫无保留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改进建议,每一次精彩点评,为主备教师二备提供了宝贵意见。

单元教学分析

六村刘小郭利聪老师从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要点几个方面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进行分析。并且给大家分享了一些教学经验。

1、要重视口算教学。一是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口算知识自主探索,二是注意提倡算法多样化。

2、帮助学生掌握试商方法。通过适时的引导让学生经历算理算法概括总结的过程,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互动交流。

3、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比较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到计算过程既有一般方法,又有灵活处理之处。

单元作业设计

六村八小王淑娟老师在设计单元作业的核心是:

①情境与问题:如何让枯燥的口算内容变得丰富,让乏味的算理变得有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从而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等方面得到发展呢?本节课将重点放在引题、算理的推导与练习的设计上。

②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和被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的估算。

③思维与表达:与学生一起探讨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口算算理,最后通过效果检测设计了几道练习,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④交流与反思:通过交流探索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后,任主任为我们讲, 从准备出发到完美终点是个艰难的过程,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同时指出教材重构和作业设计的过程也是体现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是从其中派生出来的,也再次明晰了单元作业目标、考查目标和学习目标之间的区别,最后做出了对下次的工作安排给予明确要求。

在备课中要做到“落实新课程,用好新教材,提效新课堂”。

1.加强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加强巧设情境与激发兴趣的导入;加强合作学习与培养能力的活动;加强创新评价与全面发展的手段。

2.从弄清教学的起点去理解教材,学到什么程度去把握教材;发展性的拓展教材,创造性的用好教材,使教材的数学知识更具深度和广度。

3.将内容生活化;将形式多样化;将知识过程化;将方法灵活化;将结尾悬念化。

每一条都在告诉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

一场集备,一次锤炼,更是一次成长的蜕变,作为小数人,我们定将以每次集备为契机,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锤炼内功,扬帆远航!

转自:“内黄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